【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伤科创面处理用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
本技术涉及负压吸引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烧伤科创面处理用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
技术介绍
引流是在机体的某一部分与机体其他部分间、或与外界间建立开放通道以达到治疗目的外科手段,它是外科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之一;当患者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烧伤时,需要及时排出体腔、器官或组织中的脓性积液、坏死组织、异物、异常积聚的血液和消化液等有害物质,以减低压力消灭死腔,消除对机体的炎性刺激,改变感染部位的生物环境,减轻机体的炎性反应,抑制局部细菌繁殖,防止感染扩散,促进炎症消退。目前大部分的负压引流装置在进行远距离携带时都极为不便,由于无法将负压引流装置拆卸成多个部分进行携带,整个装置较大且不规则,因此携带起来极为不便,同时一些可以拆卸的引流装置在组装时又较为繁杂,浪费了较多的时间,使用起来也需要多个人进行协作,一个人无法完成引流,使用起来较为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烧伤科创面处理用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包括收纳瓶,所述收纳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烧伤科创面处理用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包括收纳瓶(01),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瓶(01)顶部的左侧开设有排气口(07),所述排气口(07)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第一单向阀(06),所述收纳瓶(01)的右侧设置有气囊瓶(17),所述收纳瓶(01)和气囊瓶(17)通过第一软管(08)固定连通,所述气囊瓶(1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三单向阀(20),所述第一软管(08)的右端与第三单向阀(20)固定连通,所述气囊瓶(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0),所述连接柱(1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对接口(12),所述对接口(12)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第二单向阀(13),所述对接口(12)的右侧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伤科创面处理用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包括收纳瓶(01),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瓶(01)顶部的左侧开设有排气口(07),所述排气口(07)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第一单向阀(06),所述收纳瓶(01)的右侧设置有气囊瓶(17),所述收纳瓶(01)和气囊瓶(17)通过第一软管(08)固定连通,所述气囊瓶(1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三单向阀(20),所述第一软管(08)的右端与第三单向阀(20)固定连通,所述气囊瓶(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0),所述连接柱(1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对接口(12),所述对接口(12)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第二单向阀(13),所述对接口(12)的右侧固定插接有第二软管(14),所述第二软管(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引流吸口(16),所述收纳瓶(01)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09),所述固定柱(09)的右侧滑动套接在气囊瓶(17)的正面和背面,所述固定柱(09)的左侧一体成型有第一把手(03),所述固定柱(09)左、右两侧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滑槽(19),所述固定柱(09)左侧的滑槽(19)内滑动卡接有拉杆(02),所述拉杆(02)正面与背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动轮(05),所述拉杆(02)顶部和底部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04),所述固定柱(09)右侧的滑槽(19)内滑动卡接有按压板(18),所述按压板(18)正面与背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动轮(05),所述拉杆(02)上的四个滑动轮(05)与按压板(18)上的四个滑动轮(05)之间均固定连接有铁丝线(22),所述固定柱(09)内侧靠近气囊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武全,江河,刘军,韩亚龙,孟美芬,刘丽红,孙林利,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