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肿瘤内科给药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923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肿瘤内科给药罐,包括给药罐体和安放底座,所述给药罐体安装在安放底座的上端,所述给药罐体最下端圆周外壁上连接有加强圈,所述加强圈底部外壁连接在安放底座的上端外壁上,通过在该中医肿瘤内科给药罐的给药罐体中间段圆周外部增加有一个辅助给药装置,且在该新型的辅助给药装置的上固定圈上还增加有一个套接在给药罐体外部的椭圆提手,而通过增加该新型得到辅助给药装置能够防止中药在倒入到给药罐体内部后因为温度太高造成罐壁太烫而影响患者正常喝药的情况出现,同时也能够防止温度太高罐壁太烫造成使用者手扶给药罐体喝药时而烫伤的情况发生,从而使得患者能够正常扶住给药罐体喝药而不会耽误到对病情的治疗。

A kind of medicine administration jar in TCM Oncology Depar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肿瘤内科给药罐
本技术属于药罐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中医肿瘤内科给药罐。
技术介绍
药罐一是用以储存中药的器皿,一般以瓷制为主,大口,有盖,能防潮,防虫,另一是指药罐法中,将药材放入竹罐或木罐形成的拔罐用药罐,中药店用以储存中药的器皿,一般以瓷制为主,大口,有盖,能防潮,防虫,而药物有几种给药途径,口服、静脉注射(静注)、肌肉注射(肌注)、皮下注射(皮下),药物还可舌下含化(舌下)、直肠灌注(直肠给药)、滴眼、鼻腔喷雾、口腔喷雾(吸入剂),也可皮肤局部(表面)或全身(经皮)用药。现有的中医肿瘤内科给药罐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中医肿瘤内科给药罐在把中药给盛装在给药罐内部供使患者喝药时,因为涉及到肿瘤内科,所以有很多中药在煮好之后都需要趁热喝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而当把滚烫的中药液倒入到给药罐内部后,基本上都是需要患者两手辅助给药罐外壁并把其内部盛装的中药液倾倒在口部进行喝药,而因为盛装在给药罐内部的中药液比较烫会把高温传递到给药罐外壁上,这样容易造成患者手扶给药罐喝药时容易被烫伤,并且因为没有一个辅助装置的存在,也容易造成患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肿瘤内科给药罐,包括给药罐体(4)和安放底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罐体(4)安装在安放底座(6)的上端,所述给药罐体(4)最下端圆周外壁上连接有加强圈(5),所述加强圈(5)底部外壁连接在安放底座(6)的上端外壁上,所述给药罐体(4)中间段圆周外部连接有辅助给药装置(3),所述给药罐体(4)的上端连接有开口向上的给药罐口(2),所述给药罐口(2)的上端连接有给药罐盖(1),所述辅助给药装置(3)上设置有上固定圈(9)和下固定圈(12),所述上固定圈(9)和下固定圈(12)分别对称套接在给药罐体(4)中心点上下两侧圆周外壁上,所述上固定圈(9)前后两端外壁内部均设置有固定插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肿瘤内科给药罐,包括给药罐体(4)和安放底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罐体(4)安装在安放底座(6)的上端,所述给药罐体(4)最下端圆周外壁上连接有加强圈(5),所述加强圈(5)底部外壁连接在安放底座(6)的上端外壁上,所述给药罐体(4)中间段圆周外部连接有辅助给药装置(3),所述给药罐体(4)的上端连接有开口向上的给药罐口(2),所述给药罐口(2)的上端连接有给药罐盖(1),所述辅助给药装置(3)上设置有上固定圈(9)和下固定圈(12),所述上固定圈(9)和下固定圈(12)分别对称套接在给药罐体(4)中心点上下两侧圆周外壁上,所述上固定圈(9)前后两端外壁内部均设置有固定插孔(8),两个所述固定插孔(8)上连接有椭圆提手(7),所述椭圆提手(7)套接在给药罐口(2)和给药罐盖(1)的外部,所述上固定圈(9)和下固定圈(12)左右两端对向内壁上均连接有连接贴片(11),两个所述连接贴片(11)均通过焊接分别与上固定圈(9)和下固定圈(12)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贴片(11)的外壁上均设置有防烫环(10),所述防烫环(10)和连接贴片(1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肿瘤内科给药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罐盖(1)最上端中心处外壁上连接有提手杆(14),所述提手杆(14)的上端连接有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利华李艺石颖冯妮刘建丽李东鸽李俊王亮开夏弋钦杨品华刘明朱光海李元浩高娅雪郭子媛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