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热针灸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904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热针灸针,导热性能好,能达到金银针的治疗效果;包括针柄,针头;所述针柄,针头自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针头的两端分别为钝部端,锐部端;所述钝部端与所述针柄的一端贴合;所述针柄,针头共轴;所述针头为镍铜合金材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节省材料成本,镍铜材质具有接近不锈钢的硬度和韧性,更加利于现有钢柄针的生产工艺,降低了大量人工成本,医生施针也更加方便,给患者减轻医疗费用。

A heat conduction acupuncture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热针灸针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导热针灸针。
技术介绍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使用的一种方法。针刺得气后,将毫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将艾绒捏在针柄上点燃,直到艾绒燃尽为止,使热力通过针身传人体内0,达到治疗目的。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此法始见于东汉时张仲景的《伤寒论》。《针灸聚英》载有:“王节斋日。近有为温针者,乃楚人之法。其法针于穴,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蒸温之,多以取效”。此法源于古代,由于疗效显著而流传至今。温针灸的核心就是在针灸端尖端产生一定的温度,提升治疗效果。传统借艾火之热力方法常有艾灰掉到皮肤造成烫伤现象的发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专利技术出了多种新型温针技术,但这些技术多是在针灸针内安装加热电阻丝,通过外部电源进行加热,以实现针灸过程中温度的控制。此类温针灸针制作成本都较高,而且非一次性使用,通过电流控制加热,制备方法复杂,使用过程中的卫生性及安全性都比较难于达到现在广泛使用针灸治疗标准。已公开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CN106859975B,专利名称:一种温针灸用的可调自加热针灸针,申请日:20170307,其公开了一种温针灸用的可调自加热针灸针。所述可调自加热针灸针包括针灸针本体;针灸针本体内填充有自加热材料;针灸针本体的管壁上设有若干微孔;微孔上贴附有空气透过膜;针灸针本体的管壁上于空气透过膜的位置相应处包覆有密封膜;空气透过膜设于管壁的外侧或内侧;微孔沿所述针灸针本体的周向设置。本专利技术可调自加热针灸针,为一次性使用,制作成本低廉;本专利技术可调自加热针灸针,温度由自加热材料控制,通过不同空气透过膜的选择,可控制加热材料与空气的接触量,进而对温度进行调节,加热温度为40~70℃,加热时间为5~50分钟;本专利技术可调自加热针灸针,自加热材料完全在针灸针内部,在使用中不会泄露对人体造成伤害,具有良好的卫生性及安全性。目前,导热针灸针主要是由银针和金针,生产成本高,银针和金针本身硬度低,材质较软,不利于医生施针,传统的钢针导热性很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热针灸针,导热性能好,能达到金银针的治疗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导热针灸针,包括针柄1,针头2;所述针柄1,针头2自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针头2的两端分别为钝部端21,锐部端22;所述钝部端22与所述针柄1的一端贴合;所述针柄1,针头2共轴;所述针头2为镍铜合金材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节省材料成本,镍铜材质具有接近不锈钢的硬度和韧性,更加利于现有钢柄针的生产工艺,降低了大量人工成本,医生施针也更加方便,给患者减轻医疗费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针柄;2.针头,21.钝部端,22.锐部端,23.中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本技术提供一种导热针灸针,包括针柄1,针头2;所述针柄1,针头2自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针头2的两端分别为钝部端21,锐部端22;所述钝部端21与所述针柄1的一端贴合;所述针柄1,针头2共轴;所述针头2为镍铜合金材质。所用镍铜合金的含镍量为17%,含铜量为82%,其他金属元素含量为1%。选用镍铜作为针头2的材质,经过了以下实验证明:纳入20名健康受试者,通过数字测温仪测量不同灸量(1.2g或1.5g艾)不锈钢针、镍铜针、金针和银针温针灸过程中针与皮肤接触处针体的温度时间曲线,记录人体对以上各种温针灸的初始热痛阈(开始感觉到烫的温度)和耐热痛阈(感到很烫但尚能耐受的温度)。通过问卷调查受试者在不同温针灸过程中的舒适感、热感、不良反应以及对各种温针灸的接受度。实验结果为:温针灸过程中,受试者初始热痛阈温度为42.92±2.22℃,耐热痛阈温度为46.69±2.72℃。温热刺激最强的为1.5g艾银针温针灸,最高温度(55.54±6.33℃),其次依次1.2g艾银针温针灸(最高温度52.90±4.21℃),1.5g艾金针温针灸(最高温度46.56±3.65℃),1.5g艾镍铜针温针灸(最高温度46.55±1.95℃),1.2g艾镍铜针温针灸(最高温度43.14±1.50℃)及1.5g艾不锈钢针温针灸(最高温41.71±0.93℃)。各温针灸在初始热痛阈43℃以上的维持时间依次为银针1.5g艾(8’00”),银针1.2g艾(5’25”),金针1.5g艾(4’30”),镍铜针1.5g艾(3’05”),镍铜针1.2g艾(0’42”),不锈钢针1.5g艾(0’00”)。有30%受试者认为银针1.5艾温针灸太烫而不能忍受,大部分受试者表示愿意接受这六种温针灸(接受率70%~100%)。六种温针灸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结论为:人体温针灸初始热痛和耐热痛温度分别为43℃和47℃,43℃是艾灸起效的“临界温度”,43~47℃是临床较适宜的艾灸温度。1.5g艾不锈钢温针灸的最高温度未达艾灸起效温度。1.5g艾的镍铜针温针灸最高温度可达47℃,低于同灸量的银针温针灸,而与同灸量的金针温针灸几乎相同。镍铜针造价较金针和银针低廉,而硬度高于金针和银针,因此在临床上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以上所述的本技术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热针灸针,包括针柄(1),针头(2);/n其特征在于,/n所述针柄(1),针头(2)自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针头(2)的两端分别为钝部端(21),锐部端(22);所述钝部端(21)与所述针柄(1)的一端贴合;所述针柄(1),针头(2)共轴;/n所述针头(2)为镍铜合金材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热针灸针,包括针柄(1),针头(2);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柄(1),针头(2)自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针头(2)的两端分别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明王文清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