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取针器,包括有外管,外管内部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内管,内管下端前后两侧均铰接有夹针爪,夹针爪的外侧均铰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均铰接有滑块,滑块滑动连接在内管表面,内管内部下侧安装有可翻转的封闭板,封闭板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扇形齿轮,扇形齿轮的右侧均啮合有可上下移动的齿条,齿条均滑动连接在内管表面,两个齿条的上端设置有可控制两个齿条移动的按压板;针灸用针在取出后可以暂时留在内管内,等所有针全部取出后再统一的拿出,加快了取针的速度,同时可以防止在取针时由于摆放不当导致针灸用针掉落或者扎到别人,在取针时充分符合针灸取针的方式,防止在取针时由于取针不当造成患者疼痛和针灸部位出血。
A needle taking device for acupun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灸取针器
本技术涉及医用器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针灸取针器。
技术介绍
针灸是我国中医疗法之一,是通过将针具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方式刺入人体的特定部位,已达到治疗的目的,在针灸治疗后需要施针者将针灸用针依次按照特定的方法取出体位,施针者取针时通常都是空手依次取针,操作非常的麻烦并且空手取针容易对患者造成感染,在取针时如果操作不当针灸部位很容易出血,并且针灸用针通常比较细,取后的针如果放置不当很容易掉落,对针灸用针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针灸取针器,方便取针防止针灸部位出血,并且取针后可以暂时保存,有效地解决了上述背景中所提到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灸取针器,包括有外管,所述外管内部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内管,所述内管下端前后两侧均铰接有夹针爪,所述夹针爪的外侧均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均铰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内管表面,所述内管内部下侧安装有可翻转的封闭板,所述封闭板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扇形齿轮,所述扇形齿轮的右侧均啮合有可上下移动的齿条,所述齿条均滑动连接在内管表面,两个所述齿条的上端设置有可控制两个所述齿条移动的按压板。优选的,所述内管上端向下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内管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内管帽,所述内管的上端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上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板;所述齿条滑动连接在所述内管的边缘内部,两个所述齿条的上侧与所述内管接触的位置开设有滑动槽,两个所述齿条通过所述滑动槽与所述连接环连接。优选的,所述内管的内部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端开设有矩形的齿轮槽,所述齿条滑动连接在安装槽内,所述封闭板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两个所述连接轴均贯穿所述内管内壁延伸至所述齿轮槽内与所述扇形齿轮同轴固接,所述扇形齿轮的底端向上开设有圆柱槽,所述齿轮槽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轴,所述第二弹簧轴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圆柱槽内,所述第二弹簧的表面套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上下两端始终接触齿轮槽的底端和所述齿条的底端。优选的,所述内管的内部左右两端下侧均开设有转动槽,两个所述转动槽的下半部分均朝彼此相反的方向弯折,所述转动槽内部上端均滑动连接有销柱,所述销柱的内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内管表面。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针灸用针在取出后可以暂时留在内管内,等所有针全部取出后再统一的拿出,加快了取针的速度,同时可以防止在取针时由于摆放不当导致针灸用针掉落或者扎到别人,在取针时充分符合针灸取针的方式,防止在取针时由于取针不当造成患者疼痛和针灸部位出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针灸取针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针灸取针器的内管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针灸取针器的外管和内管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针灸取针器的连接杆和滑块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针灸取针器的内管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针灸取针器的内管内部结构局部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一种针灸取针器的滑动槽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外管、2-内管、3-夹针爪、4-连接杆、5-滑块、6-夹紧弹簧、7-环形挡板、9-封闭板、10-扇形齿轮、11-齿条、12-复位弹簧、13-连接环、14-连接板、15-按压板、16-内管帽、17-转动槽、18-销柱、19-滑动槽、20-挡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7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针灸取针器,包括有外管1,所述外管1内部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内管2,所述内管2下端前后两侧均铰接有夹针爪3,所述夹针爪3的外侧均铰接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的上端均铰接有滑块5,所述滑块5滑动连接在所述内管2表面,所述内管2内部下侧安装有可翻转的封闭板9,所述封闭板9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扇形齿轮10,所述扇形齿轮10的右侧均啮合有可上下移动的齿条11,所述齿条11均滑动连接在内管2表面,两个所述齿条11的上端设置有可控制两个所述齿条11移动的按压板15。所述内管2上端向下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内管2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内管帽16,所述内管2的上端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连接环13,所述连接环13的上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板15;所述齿条11滑动连接在所述内管2的边缘内部,两个所述齿条11的上侧与所述内管2接触的位置开设有滑动槽19,两个所述齿条11通过所述滑动槽19与所述连接环13连接。所述内管2的内部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端开设有矩形的齿轮槽,所述齿条11滑动连接在安装槽内,所述封闭板9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两个所述连接轴均贯穿所述内管2内壁延伸至所述齿轮槽内与所述扇形齿轮10同轴固接,所述扇形齿轮10的底端向上开设有圆柱槽,所述齿轮槽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轴,所述第二弹簧轴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圆柱槽内,所述第二弹簧的表面套有复位弹簧12,所述复位弹簧12的上下两端始终接触齿轮槽的底端和所述齿条11的底端。按压板15的上端中部向下开设有接通孔,方便取针,两个夹针爪3呈半锥形结构,内部均开设有半圆柱形的凹槽,用于夹持针灸用针,按压内管帽16可推动内管2向下移动,内管2的内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环形挡板7,滑块5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挡块20,环形挡板7用于挡住挡块20,当将内管2向下移动时环形挡板7挡住挡块20使滑块5无法向下移动,夹针爪3在连接杆4的拉动下便会向两侧张开,夹针爪3用于夹持针灸用的针,与滑块5贴合的内管2表面均开设有滑槽,滑槽内部固定连接有竖直的第一弹簧轴,滑块5上端向下开设有通孔,滑块5通过通孔滑动连接有第一弹簧轴表面,第一弹簧轴的表面上侧套有夹紧弹簧6,夹紧弹簧6的上下两端始终接触滑块5的上端和滑槽的内部上端,夹紧弹簧6用于推动内管2复位,当将内管2向下移动时滑块5在环形挡板7的阻断下无法向下移动便会不断挤压夹紧弹簧6,停止将内管2向下移动时夹紧弹簧6便可以通过自身弹性推动内管2复位并通过连接杆4带动两个夹针爪3闭合夹持住针灸用针。滑动槽19的长度与封闭板9翻转的角度有关,当封闭板9转动一百八十度时连接环13移动至滑动槽19的底端,为了防止滑动槽19过长使封闭板9处于竖直状态使内管2处于开启状态,当按住按压板15向下压时可通过连接板14带动连接环13向下移动,连接环13向下移动至滑动槽19底部时通过齿条11带动扇形齿轮10转动便可将封闭板9转动至竖直状态,内管2便可接通,当向下按动按压板15时齿轮随之下移在时扇形齿轮10转动的同时还可以挤压复位弹簧12,松开按压板15时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灸取针器,包括有外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内部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内管(2),所述内管(2)下端前后两侧均铰接有夹针爪(3),所述夹针爪(3)的外侧均铰接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的上端均铰接有滑块(5),所述滑块(5)滑动连接在所述内管(2)表面,所述内管(2)内部下侧安装有可翻转的封闭板(9),所述封闭板(9)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扇形齿轮(10),所述扇形齿轮(10)的右侧均啮合有可上下移动的齿条(11),所述齿条(11)均滑动连接在内管(2)表面,两个所述齿条(11)的上端设置有可控制两个所述齿条(11)移动的按压板(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灸取针器,包括有外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内部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内管(2),所述内管(2)下端前后两侧均铰接有夹针爪(3),所述夹针爪(3)的外侧均铰接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的上端均铰接有滑块(5),所述滑块(5)滑动连接在所述内管(2)表面,所述内管(2)内部下侧安装有可翻转的封闭板(9),所述封闭板(9)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扇形齿轮(10),所述扇形齿轮(10)的右侧均啮合有可上下移动的齿条(11),所述齿条(11)均滑动连接在内管(2)表面,两个所述齿条(11)的上端设置有可控制两个所述齿条(11)移动的按压板(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取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上端向下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内管(2)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内管帽(16),所述内管(2)的上端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连接环(13),所述连接环(13)的上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板(15);
所述齿条(11)滑动连接在所述内管(2)的边缘内部,两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静,赵莉,魏理珍,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