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行走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助老机械中的可变形态的行走辅助装置。该可变形态的行走辅助装置主要包括伸缩架、扶手、机架、电动推杆、前转向轮、后轮,其通过电动推杆可控的控制伸缩架伸出长度,以此控制扶手高度和坐凳位置,实现装置在座椅和辅助行走功能上转变;组成扶手的滚子与丙型伸缩杆上端相套,以保证伸缩架运动时扶手不限制机架机构自由度;前转向轮和后轮分别安装在机架下端的圆管上,实现装置的自由转向与推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可变形态的行走辅助装置,成本低廉、功能多样、实用性强。适用于辅助包括但不限于老年人士的行走。
A walking assistant device with variable configu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形态的行走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行走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助老机械中的可变形态的行走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据数据,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比重将超过17.8%,预计到2030年比例将达到24.6%。中国已然将进入老龄化严重阶段,且呈现出基数大、增速快、高龄老人占比增多、老年人体质下降等特点。其中,由于老人肌肉骨骼功能不断下降,导致其跌倒频率显著上升且有不易恢复的特点。有调查表明:65周岁以上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跌倒1次以上且比例随年龄增长而上涨,到80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跌倒发生概率可高达50%。因此,跌倒已经成为了65周岁以上老年人首要死因。此外,跌倒还会造成患者恐惧和焦虑及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脱臼等并发症。据统计,每年至少有2000万老年人发生2500万次跌倒,直接医疗费用在50亿元人民币以上,社会代价约为160~180亿元人民币。因此,有必要对老人生活环境及运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以此结合人体工程学理论设计适用于老人的环境适应型辅助行走、站立的装置,降低老人跌倒发生频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老人的跌倒概率,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的、多功能的、结构简单的行走辅助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一种可变形态的行走辅助装置(下称“装置”),主要由伸缩架、扶手、机架、电动推杆、前转向轮、后轮组成。所述机架由圆管、四通连接器、三通连接器、直角连接器通过插接组成,其作为装置的基础部分,用于安装、整合其余结构。所述机架上方固定有伸缩架,所述伸缩架由滑套、甲型伸缩杆、乙型伸缩杆、丙型伸缩杆、坐凳、坐凳支撑架、坐凳支撑杆、推力作用杆、销钉组成。所述甲型伸缩杆、乙型伸缩杆、丙型伸缩杆按规律通过销钉进行装配,所述坐凳通过坐凳支撑杆与乙型伸缩杆相连接,所述坐凳在该状态下还保持有自由度,可实现沿着所述坐凳支撑杆轴线转动。所述乙型伸缩杆一侧开有四孔。所述坐凳支撑架上开有四孔与乙型伸缩杆上四孔相配合,并用螺栓将坐凳支撑架固定于乙型伸缩杆上,其可实现坐凳沿坐凳支撑杆轴向转动到坐凳下端与坐凳支撑架上端相切,坐凳被支撑从而实现承受人体重力的功能。所述甲型支撑杆下端与滑套通过销钉连接,所述滑套下端套于机架的圆管之中,实现滑套沿圆管纵向保持有自由度。所述丙型伸缩杆上端有扶手,所述扶手由把手、两通连接件、壳体、保护罩、滚子组成,所述滚子与丙型伸缩杆上端相套,所述滚子受到壳体卡槽的限制,保证伸缩架运动时,扶手可跟随运动。所述机架上有两个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上端与推力作用杆相连,实现可控的控制伸缩架伸出距离,以此控制扶手的高度,实现装置在座椅和辅助行走功能上相互转换。所述壳体一端有圆孔,另一端有槽,所述壳体槽外沿有多个螺纹孔,所述保护罩外沿开有小孔,其使用螺钉与壳体配合,以防止人及异物卷入壳体,造成伤害。所述机架前端圆管底部开有螺纹孔,用于固定前转向轮,所述机架后侧圆管上开有横向小孔,用于固定后轮。本技术一种可变形态的行走辅助装置,成本低廉、功能多样、实用性强。适用于辅助包括但不限于年老的人士行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可变形态的行走辅助装置的等轴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可变形态的行走辅助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可变形态的行走辅助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可变形态的行走辅助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可变形态的行走辅助装置的座椅运动轨迹图。图中1、把手,2、两通连接件,3、壳体,4、保护罩,5、滚子,6丙型伸缩杆,7、坐凳,8、坐凳支撑杆,9、坐凳支撑架,10、乙型伸缩杆,11、推力作用杆,12、甲型伸缩杆,13、电动推杆,14、销钉,15、滑套,16、圆管,17、三通连接器,18、四通连接器,19、直角连接器,20、前转向轮,21、后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可变形态的行走辅助装置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以下实例仅为说明本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3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可变形态的行走辅助装置的等轴侧视图及侧视图。其主要由伸缩架、扶手、机架、电动推杆13、前转向轮20、后轮21组成。所述机架由圆管16、四通连接器18、三通连接器17、直角连接器19通过插接组成,其作为装置的基础部分,用于安装、整合其余结构。所述机架上方固定有伸缩架,所述伸缩架由滑套15、甲型伸缩杆12、乙型伸缩杆10、丙型伸缩杆6、坐凳7、坐凳支撑架9、坐凳支撑杆8、推力作用杆11、销钉14组成。图1、2、4本技术一种可变形态的行走辅助装置的等轴侧视图、正视图及俯视图。所述甲型伸缩杆12、乙型伸缩杆10、丙型伸缩杆6按规律通过销钉14进行装配,所述坐凳7通过坐凳支撑杆8与乙型伸缩杆10相连接,所述坐凳7在该状态下还保持有自由度,可实现沿着所述坐凳支撑杆8绕轴线转动。所述乙型伸缩杆10一侧开有四孔。所述坐凳支撑架9上开有四孔与乙型伸缩杆10上四孔相配合,并用螺栓将坐凳支撑架9固定于乙型伸缩杆10上,其可实现坐凳7沿坐凳支撑杆8轴向转动到坐凳7下端与坐凳支撑架9上端相切,坐凳7被支撑以此实现承受人体重力的功能。所述甲型支撑杆12下端与滑套15通过销钉14连接,所述滑套15下端套于机架的圆管16之中,实现滑套15沿圆管16纵向保持有自由度。图2、3本技术一种可变形态的行走辅助装置的正视图及侧视图。所述丙型伸缩杆6上端有扶手,所述扶手由把手1、两通连接件2、壳体3、保护罩4、滚子5组成,所述滚子5与丙型伸缩杆6上端相套,所述滚子5受到壳体3卡槽的限制,保证伸缩架运动时,扶手可跟随运动,此外所述壳体3一端有圆孔,另一端有槽,所述壳体3槽外沿有多个螺纹孔,所述保护罩4外沿开有小孔,其使用螺钉与壳体3配合,以防止人及异物卷入壳体3,造成伤害。图1、5本技术一种可变形态的行走辅助装置的轴测图及座椅运动轨迹图。所述机架上有两个电动推杆13,所述电动推杆13上端与推力作用杆11相连,实现可控的控制伸缩架伸出距离,以此控制把手1的高度及实现坐凳7完成图5所示的运动轨迹,并最终实现装置在座椅和辅助行走功能上相互转换。所述机架前端圆管16底部开有螺纹孔,用于固定前转向轮20,所述机架后侧圆管16上开有横向小孔,用于固定后轮21。前转向轮20与后轮21相互组合,实现装置可无障碍的推行运动的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形态的行走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机架由圆管(16)、四通连接器(18)、三通连接器(17)、直角连接器(19)通过插接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形态的行走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机架由圆管(16)、四通连接器(18)、三通连接器(17)、直角连接器(19)通过插接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形态的行走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方固定有伸缩架,所述伸缩架由滑套(15)、甲型伸缩杆(12)、乙型伸缩杆(10)、丙型伸缩杆(6)、坐凳(7)、坐凳支撑架(9)、坐凳支撑杆(8)、推力作用杆(11)、销钉(14)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形态的行走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型伸缩杆(12)、乙型伸缩杆(10)、丙型伸缩杆(6)按规律通过销钉(14)进行装配,且乙型伸缩杆(10)一侧开有四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形态的行走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凳支撑架(9)上开有四孔与乙型伸缩杆(10)上四孔相配合,并用螺栓将坐凳支撑架(9)固定于乙型伸缩杆(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形态的行走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凳(7)通过坐凳支撑杆(8)与乙型伸缩杆(10)相连接,所述坐凳(7)在该状态下还保持有自由度,可实现沿着所述坐凳支撑杆(8)轴线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劲松,邹敏,方潘,张翅翔,万鸿燊,查佶明,谢宇,沈鹏,敬爽,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