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普外临床用包扎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792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48
小儿普外临床用包扎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医护人员更换敷料工作量大且无法保证每次的加压效果,及小儿好动容易触碰伤口的问题;包括左右方向的矩形框,矩形框四周设有多个粘贴,矩形框前侧设有可前后摆动的端盖,端盖后端设有左右方向且可与矩形框上端面接触的挡片,端盖内设有左右轴向且呈弧形的弹性片,端盖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位于其下侧且可与弹性片接触的挡块,弹性片上端固定有位于其中部且左右方向的推块,端盖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槽,两个通槽内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滑块内分别设有位于推块和端盖之间的滑动板,两个滑动板下表面为内高外低的倾斜面;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Clinical binding device for childr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儿普外临床用包扎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临床包扎辅助设备
,特别是一种小儿普外临床用包扎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普外科的开放性手术大多位于腹腔部位,该部位容易因为患者的翻身、起卧而导致医用胶布压力不均匀或者加压的棉纱敷料脱落,增加患者的痛苦,另一方面,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很多患者的伤口在术后都需要进行多次更换敷料处理,医护人员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还要保证每一次加压包扎的包扎效果,防止棉纱敷料脱落或移位,影响治疗效果,小儿自控力不强,可能会因不适而乱动包扎部位,触动伤口影响恢复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小儿普外临床用包扎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医护人员更换敷料工作量大且无法保证每次的加压效果,及小儿好动容易触碰伤口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左右方向的矩形框,矩形框四周设有多个粘贴,矩形框前侧设有可前后摆动的端盖,端盖后端设有左右方向且可与矩形框上端面接触的挡片,端盖内设有左右轴向且呈弧形的弹性片,端盖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位于其下侧且可与弹性片接触的挡块,弹性片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小儿普外临床用包扎固定装置,包括左右方向的矩形框(1),其特征在于,矩形框(1)四周设有多个粘贴(2),矩形框(1)前侧设有可前后摆动的端盖(3),端盖(3)后端设有左右方向且可与矩形框(1)上端面接触的挡片(4),端盖(3)内设有左右轴向且呈弧形的弹性片(5),端盖(3)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位于其下侧且可与弹性片(5)接触的挡块(6),弹性片(5)上端固定有位于其中部且左右方向的推块(7),端盖(3)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槽(8),两个通槽(8)内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块(9),两个滑块(9)内分别设有位于推块(7)和端盖(3)之间的滑动板(10),两个滑动板(10)下表面为内高外低的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1.小儿普外临床用包扎固定装置,包括左右方向的矩形框(1),其特征在于,矩形框(1)四周设有多个粘贴(2),矩形框(1)前侧设有可前后摆动的端盖(3),端盖(3)后端设有左右方向且可与矩形框(1)上端面接触的挡片(4),端盖(3)内设有左右轴向且呈弧形的弹性片(5),端盖(3)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位于其下侧且可与弹性片(5)接触的挡块(6),弹性片(5)上端固定有位于其中部且左右方向的推块(7),端盖(3)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槽(8),两个通槽(8)内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块(9),两个滑块(9)内分别设有位于推块(7)和端盖(3)之间的滑动板(10),两个滑动板(10)下表面为内高外低的倾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普外临床用包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框(1)后侧转动连接有位于挡片(4)上方的压板(11),压板(11)下表面可与挡片(4)上表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儿普外临床用包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板(11)左右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栋亮孙维胜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