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固定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778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动脉固定贴,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上层贴,所述上层贴的一侧设置有延伸带B,且上层贴的下方设置有棉纱层,所述上层贴的下方位于棉纱层的下表面处设置有第一粘层,且上层贴下方设置有下层贴,所述上层贴的一侧位于下层贴的表面位置处设置有棉垫,且上层贴的上表面设置有标签,所述上层贴的下表面设置有止血棉。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下层贴,使得将固定穿刺针与固定换能管形成两个独立的过程,而且下层贴还会起到为穿刺针与皮肤之间提供一个缓冲层,避免针体给皮肤带来不适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止血棉与止血片的设置,从而在拔出穿刺针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为创口部位止血。

Arterial fix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脉固定贴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来说,涉及动脉固定贴。
技术介绍
目前,动脉血压监测是心血管系统工作状态最常用指标之一,主要监测动脉管道内的压力变化,它也是评定循环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有创血压监测的血压准确、除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外,还可以从动脉压推算出其他血管参数、如心肌收缩力、每搏输出量、全身循环阻力等。专利号CN204699222U公开了一种动脉留置导管固定贴,解决了临床上没有专门针对动脉留置导管的问题,但是,其存在以下问题:该方案中固定贴片结构简单,穿刺针和换能器的连接部分会对患者皮肤造成的压疮。专利号CN205458876U公开了一种动脉适压止血袋,其解决了穿刺后局部止血的问题,但是,其只是针对较少极端情形下出现的出血情况,将止血作为一个单独的过程,从而使得使用起来较为麻烦。上述两个专利中虽然具备贴片或者止血功能,但是其只是通过简单的设置贴片以及止血袋完成,由于极端情况出血情况并不能普遍使用止血袋,或者亦是没有固定垫放置换能管,从而使得其贴片以及止血效果较差,不能够很好的满足护士们的使用需求。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动脉固定贴,具备实用方便、透气性好、防止形成压疮、止血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实用方便、透气性好、防止形成压疮、止血的优点,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动脉固定贴,包括上层贴,所述上层贴的一侧设置有延伸带B,且上层贴的下方设置有棉纱层,所述上层贴的下方位于棉纱层的下表面处设置有第一粘层,且上层贴下方设置有下层贴,所述上层贴的一侧位于下层贴的表面位置处设置有棉垫,且上层贴的上表面设置有标签,所述上层贴的下表面设置有止血棉,且上层贴的下方位于止血棉的下表面位置处设置有止血片,所述下层贴的表面位于棉垫的一侧设置有延伸带A,且下层贴的一侧对应延伸带A的位置处设置有固定带,所述延伸带B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粘片。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粘层、第二粘片的下表面设置有覆盖层,且第一粘层、第二粘片的下表面设置有粘性水胶。进一步的,所述下层贴位于止血棉的后侧,且下层贴的一侧表面设置有黏性贴片。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带与下层贴为线接触,且固定带的长度与延伸带A的高度相对应。进一步的,所述止血棉位于创口对应的位置处,且止血棉为一种透气卫生棉材质的构件。进一步的,所述棉垫的厚度约为2cm,且棉垫位于上层贴的一侧。(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动脉固定贴,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下层贴,使得将固定穿刺针与固定换能管形成两个独立的过程,而且下层贴还会起到为穿刺针与皮肤之间提供一个缓冲层,避免针体给皮肤带来不适感,设置有固定带,能够固定换能管连接针头的部分,避免换能管的移动,从而带动穿刺针,影响测压效果。(2)、本技术通过止血棉与止血片的设置,从而在拔出穿刺针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为创口部位止血,不需要在穿刺完以后让患者手按消毒棉对伤口止血的过程,方便了患者,设置有第二粘片,能够防止延伸带B因为局部皮肤干裂灯因素造成的脱落,增强了设备的实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动脉固定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动脉上层贴的剖视图;图3是根据图1中的结构截面图。图中:1、延伸带A;2、标签;3、第二粘片;4、第一粘层;5、下层贴;6、棉垫;7、固定带;8、延伸带B;9、棉纱层;10、上层贴;11、止血棉;12、止血片。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动脉固定贴。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动脉固定贴,包括上层贴10,上层贴10的一侧设置有延伸带B8,且上层贴10的下方设置有棉纱层9,上层贴10的下方位于棉纱层9的下表面处设置有第一粘层4,且上层贴10下方设置有下层贴5,上层贴10的一侧位于下层贴5的表面位置处设置有棉垫6,且上层贴10的上表面设置有标签2,上层贴10的下表面设置有止血棉11,且上层贴10的下方位于止血棉11的下表面位置处设置有止血片12,下层贴5的表面位于棉垫6的一侧设置有延伸带A1,且下层贴5的一侧对应延伸带A1的位置处设置有固定带7,延伸带B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粘片3,通过将上层贴10固定在穿刺针针杆上,然后通过旋转下层贴5将延伸带B8和第二粘片3贴在皮肤上,棉垫6则为换能管与穿刺针连接的位置提供支撑平台,有效防止了防穿刺针和换能器的连接部分对患者皮肤造成的压疮。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粘层4、第二粘片3的下表面设置有覆盖层,且第一粘层4、第二粘片3的下表面设置有粘性水胶,设置有覆盖层,避免了在未使用前粘性水胶干燥时效,以及使用不便,粘性水胶能够在保证粘贴的同时对皮肤不造成伤害。在一个实施例中,下层贴5位于止血棉11的后侧,且下层贴5的一侧表面设置有黏性贴片,设置有黏性贴片,进一步的提升了穿刺针稳定性。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带7与下层贴5为线接触,且固定带7的长度与延伸带A1的高度相对应,设置有固定带7,能够有效的保证换能管与穿刺针的连接处不会因为换能管的抖动导致穿刺针的抖动影响测量结果,以及给患者带来不适感觉。在一个实施例中,止血棉11位于创口对应的位置处,且止血棉11为一种透气卫生棉材质的构件,透气卫生棉的设置能够为创口部位的空气流通提供了保证,不会形成汗渍产生细菌。在一个实施例中,棉垫6的厚度约为2cm,且棉垫6位于上层贴10的一侧,棉垫的厚度设置,保证了支撑垫的效果,位于上层贴10的一侧,能够保证在下层贴5旋转的过程中棉垫6不会与上层贴10重合。工作原理:首先通过将上层贴10固定在穿刺针针杆上,然后通过旋转下层贴5将延伸带B8和第二粘片3贴在皮肤上,棉垫6则为换能管与穿刺针连接的位置提供支撑平台,有效防止了防穿刺针和换能器的连接部分对患者皮肤造成的压疮,设置有覆盖层,避免了在未使用前粘性水胶干燥时效,以及使用不便,粘性水胶能够在保证粘贴的同时对皮肤不造成伤害,设置有黏性贴片,进一步的提升了穿刺针稳定性,设置有固定带7,能够有效的保证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动脉固定贴,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贴(10),所述上层贴(10)的一侧设置有延伸带B(8),且上层贴(10)的下方设置有棉纱层(9),所述上层贴(10)的下方位于棉纱层(9)的下表面处设置有第一粘层(4),且上层贴(10)下方设置有下层贴(5),所述上层贴(10)的一侧位于下层贴(5)的表面位置处设置有棉垫(6),且上层贴(10)的上表面设置有标签(2),所述上层贴(10)的下表面设置有止血棉(11),且上层贴(10)的下方位于止血棉(11)的下表面位置处设置有止血片(12),所述下层贴(5)的表面位于棉垫(6)的一侧设置有延伸带A(1),且下层贴(5)的一侧对应延伸带A(1)的位置处设置有固定带(7),所述延伸带B(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粘片(3)。/n

【技术特征摘要】
1.动脉固定贴,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贴(10),所述上层贴(10)的一侧设置有延伸带B(8),且上层贴(10)的下方设置有棉纱层(9),所述上层贴(10)的下方位于棉纱层(9)的下表面处设置有第一粘层(4),且上层贴(10)下方设置有下层贴(5),所述上层贴(10)的一侧位于下层贴(5)的表面位置处设置有棉垫(6),且上层贴(10)的上表面设置有标签(2),所述上层贴(10)的下表面设置有止血棉(11),且上层贴(10)的下方位于止血棉(11)的下表面位置处设置有止血片(12),所述下层贴(5)的表面位于棉垫(6)的一侧设置有延伸带A(1),且下层贴(5)的一侧对应延伸带A(1)的位置处设置有固定带(7),所述延伸带B(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粘片(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固定贴,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佳陈园园姚瑞山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