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渗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777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防渗液装置,包括密闭圆环,密闭圆环的顶部设置有盖板,盖板的顶部依次开设有肝素帽口和吸液口,肝素帽口的顶部设置有肝素帽,吸液口的顶部连接有吸液管,密闭圆环的底部紧密粘接有防压疮垫,防压疮垫的底部表面紧密粘接有药物缓释膜,密闭圆环的底部一开设有凹槽,密闭圆环的顶部开设有集液口,集液口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盖板的底部紧密粘接有密封圈,密封圈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密封圈与集液口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将穿刺针固定,避免贴膜松动、减少更换贴膜的次数,同时能够减少细菌滋生、预防感染、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A kind of impermeable liquid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渗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为一种防渗液装置。
技术介绍
PICC穿刺点渗液原因比较复杂,有的与患者低蛋白血症有关,有的与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有关,有的与淋巴管损伤有关,也有的与导管过敏、体内导管破裂有关,甚至目前仍有一些不明原因的渗液发生。不论什么原因导致的渗液处理都比较复杂,渗液有的持续1~2个月,最头痛的事情是渗液造成敷贴松动、脱落有时每天需要更换2-3次透明敷贴,这种频繁的消毒及更换贴膜,多次的摩擦消毒对局部皮肤会产生刺激。渗液后敷贴贴不住,临床上也常用纱布敷料局部加压,渗液将敷料打湿后,持续作用在局部皮肤上,对局部皮肤产生刺激使皮肤发红甚至出现湿疹,同时渗液也是很好的细菌培养基,容易造成局部感染。目前针对PICC穿刺点渗液的局部处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临床问题,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防渗液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渗液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渗液造成敷贴松动、脱落,多次的摩擦消毒对局部皮肤会产生刺激和渗液将敷料打湿后,持续作用在局部皮肤上,对局部皮肤产生刺激使皮肤发红甚至出现湿疹,同时渗液也是很好的细菌培养基,容易造成局部感染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渗液装置,包括密闭圆环,所述密闭圆环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部依次开设有肝素帽口和吸液口,所述肝素帽口的顶部设置有肝素帽,所述吸液口的顶部连接有吸液管,所述密闭圆环的底部紧密粘接有防压疮垫,所述防压疮垫的底部表面紧密粘接有药物缓释膜,所述密闭圆环的底部一开设有凹槽;所述密闭圆环的顶部开设有集液口,所述集液口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盖板的底部紧密粘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密封圈与集液口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盖板为圆形结构,所述盖板的直径小于密闭圆环的直径。优选的,所述肝素帽的底端与密闭圆环的内部相连通。优选的,所述吸液管的底端与吸液口的内壁紧密粘接,且所述吸液管的底端与密闭圆环的内部相连通。优选的,所述凹槽的两端贯穿密闭圆环。优选的,所述凹槽呈半圆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吸液管远离吸液口的一端连接有负压瓶。优选的,所述吸液管远离吸液口的一端连接有螺口肝素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将穿刺针固定,避免贴膜松动、减少更换贴膜的次数,同时能够减少细菌滋生、预防感染、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本技术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便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中密闭圆环和盖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图中:1、密闭圆环;11、凹槽;12、防压疮垫;13、药物缓释膜;14、集液口;141、内螺纹;2、盖板;21、肝素帽口;22、吸液口;23、密封圈;231、外螺纹;3、肝素帽;4、吸液管;41、负压瓶;42、螺口肝素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防渗液装置,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密闭圆环1,密闭圆环1的顶部设置有盖板2,盖板2为圆形结构,盖板2的直径小于密闭圆环1的直径,盖板2的顶部依次开设有肝素帽口21和吸液口22,肝素帽口21的顶部设置有肝素帽3,肝素帽3的底端与密闭圆环1的内部相连通,吸液口22的顶部连接有吸液管4,吸液管4的底端与吸液口22的内壁紧密粘接,且吸液管4的底端与密闭圆环1的内部相连通,吸液管4远离吸液口22的一端连接有负压瓶41,密闭圆环1的底部紧密粘接有防压疮垫12,防压疮垫12的底部表面紧密粘接有药物缓释膜13,密闭圆环1的底部一开设有凹槽11,凹槽11呈半圆形结构,凹槽11的两端贯穿密闭圆环1。具体的,防压疮垫12采用硅胶材质制成,硅胶财主柔软,具有一定弹性,能够防止密闭圆环1长期压迫患者皮肤处产生压疮。此外,药物缓释膜13上涂覆有缓蚀剂,缓蚀剂能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减少或避免血药浓度的“峰谷”波动,使药物较平稳地持续发挥疗效。如图2所示,密闭圆环1的顶部开设有集液口14,集液口14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141,盖板2的底部紧密粘接有密封圈23,密封圈23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231,密封圈23与集液口14螺纹连接。本实施例的防渗液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密闭圆环1贴在患者的穿刺点外侧,穿刺针通过凹槽11进入密闭圆环1的内部穿刺点,从而进行穿刺操作,密闭圆环1的底部将穿刺针压紧,避免其移动,穿刺过后,拔出穿刺针,当穿刺点产生渗液时,密闭圆环1可以将picc导管穿刺点的渗液积累在圆环体内,在使用时,密闭圆环1的环面部分与皮肤接触并产生压力,使得渗液只能积累在圆环体内的集液口14内,当渗液达到一定量时,再通过吸液管4将渗液吸出,吸液管4的外端连接负压瓶41,负压瓶41产生负压,从而方便将密闭圆环1内的渗液吸出,通过肝素帽3方便进行碘伏的注入进行杀菌消毒,使用过后,可将盖板2旋转拆下方便进行内部的消毒和清洗。实施例2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负压瓶41的吸液力度不容易进行控制,同时也不便于渗液的收集取出,因此,我们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改进,如图4所示,吸液管4远离吸液口22的一端连接有螺口肝素帽42。本实施例中,螺口肝素帽42的顶部可连接注射器,将注射器的针头穿入螺口肝素帽42进行抽吸,从而将密闭圆环1内部的渗液抽出,能够很好的控制力度,将渗液抽取完毕后,可将注射器拔出,再将渗液取出,螺口肝素帽42能够将吸液管4的顶部密封,避免渗液流出。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渗液装置,包括密闭圆环(1),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圆环(1)的顶部设置有盖板(2),所述盖板(2)的顶部依次开设有肝素帽口(21)和吸液口(22),所述肝素帽口(21)的顶部设置有肝素帽(3),所述吸液口(22)的顶部连接有吸液管(4),所述密闭圆环(1)的底部紧密粘接有防压疮垫(12),所述防压疮垫(12)的底部表面紧密粘接有药物缓释膜(13),所述密闭圆环(1)的底部一开设有凹槽(11);/n所述密闭圆环(1)的顶部开设有集液口(14),所述集液口(14)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141),所述盖板(2)的底部紧密粘接有密封圈(23),所述密封圈(23)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231),所述密封圈(23)与集液口(14)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渗液装置,包括密闭圆环(1),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圆环(1)的顶部设置有盖板(2),所述盖板(2)的顶部依次开设有肝素帽口(21)和吸液口(22),所述肝素帽口(21)的顶部设置有肝素帽(3),所述吸液口(22)的顶部连接有吸液管(4),所述密闭圆环(1)的底部紧密粘接有防压疮垫(12),所述防压疮垫(12)的底部表面紧密粘接有药物缓释膜(13),所述密闭圆环(1)的底部一开设有凹槽(11);
所述密闭圆环(1)的顶部开设有集液口(14),所述集液口(14)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141),所述盖板(2)的底部紧密粘接有密封圈(23),所述密封圈(23)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231),所述密封圈(23)与集液口(14)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为圆形结构,所述盖板(2)的直径小于密闭圆环(1)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