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防震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
技术介绍
依据防震技术“两阶段”设计方法,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处于弹性工作阶段,依靠自身的刚度和强度抵御地震作用;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处于弹塑性状态,依靠自身的塑性变形和延性抵御地震作用,这种设计方法最终是以结构和内部设备在强震作用下产生严重破坏为前提的。专利号:CN201820344324.0的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中采用支撑弹簧和橡胶垫对上方的物体进行支撑隔振,但是支撑弹簧和橡胶垫均为软性材料,致使整体的承重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旨在解决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中采用支撑弹簧和橡胶垫对上方的物体进行支撑隔振,但是支撑弹簧和橡胶垫均为软性材料,致使整体的承重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包括主体和隔震组件,所述主体包括下面板,所述下面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螺柱,所述螺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的一端,所述支撑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上面板的下表面,所述隔震组件包括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和隔震组件(2),所述主体(1)包括下面板(11),所述下面板(11)的上表面设置有螺柱(13),所述螺柱(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14)的一端,所述支撑弹簧(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上面板(15)的下表面,所述隔震组件(2)包括转环(21),所述转环(21)螺接于所述螺柱(13)的外壁,所述转环(21)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有滚动脚(23),所述滚动脚(23)转动连接有支撑杆(24)的一端,所述支撑杆(2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球壳(26)下表面固定连接的圆球(25),所述支撑杆(24)的侧面设置有侧面弹簧(27),且所述侧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和隔震组件(2),所述主体(1)包括下面板(11),所述下面板(11)的上表面设置有螺柱(13),所述螺柱(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14)的一端,所述支撑弹簧(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上面板(15)的下表面,所述隔震组件(2)包括转环(21),所述转环(21)螺接于所述螺柱(13)的外壁,所述转环(21)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有滚动脚(23),所述滚动脚(23)转动连接有支撑杆(24)的一端,所述支撑杆(2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球壳(26)下表面固定连接的圆球(25),所述支撑杆(24)的侧面设置有侧面弹簧(27),且所述侧面弹簧(27)位于所述上面板(15)和所述支撑杆(24)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环(21)的外壁开设有滑槽(22),且所述滚动脚(23)的外壁设置有滚珠,且所述滚珠滚动连接于所述滑槽(2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设置有三个,分别为所述滚动脚(23)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侧面。
技术研发人员:岳海尚,刘伟,刘德明,孙体标,唐凡,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谷园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