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撑开角度可调的腋窝撑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7383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42
一种撑开角度可调的腋窝撑开装置,包括扶壁板、腋窝撑开板和上肢挡板,腋窝撑开板固定于扶壁板的顶部且与扶壁板一体化成型,所述的扶壁板为弧形板,扶壁板的两侧边缘固定有魔术固定带,腋窝撑开板为U型板,上肢挡板与腋窝撑开板铰接;上肢挡板有弧形夹板和翼板组成,翼板上固定有魔术固定带,翼板的顶部设有一对夹持板,夹持板之间形成夹持凹槽,腋窝撑开板的两个板臂的端部别嵌入夹持凹槽中,一侧的板臂通过铆钉与翼板一侧的一对夹持板铰接,另一侧的板臂通过螺栓与翼板的一对夹持板固定连接。该装置不仅可撑开上肢以暴露腋窝,且撑开的角度可调,防止患者出现肌肉酸痛的问题,同时方便涂药以及涂药后的充分暴露,促进腋窝处皮肤组织的愈合。

An armpit opening device with adjustable opening ang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撑开角度可调的腋窝撑开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撑开角度可调的腋窝撑开装置。
技术介绍
皮肤烧烫伤及辐射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主要通过在创面上涂敷药物,暴露在空气中进行治疗,保持创面良好通气直接影响创面愈合的效果。由于人体生理构造的原因,腋窝往往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空气流通差,且腋窝里有丰富的大汗腺开口,汗液分泌较多,汗液中的糖、脂肪酸、皮脂及表皮屑又极易导致各类微生素滋生繁殖,极易引起感染,故而腋窝处的创面损伤修复显得尤其重要。临床上,对腋窝处的皮肤损伤治疗多在创面涂敷药物后,要求病人自行展开胳臂,充分暴露腋窝,该方法最大的缺点是病人不能长时间坚持,故而治疗效果较差,且在夜间烧伤病人休息时,病人的手臂紧贴药侧造成腋窝处皮肤组织粘贴而出现感染的问题,现有的腋窝撑开装置角度难以调节,造成患者上肢处于一种姿态而产生肌肉酸痛的问题,且支撑方式不合理造成涂药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撑开角度可调的腋窝撑开装置,该装置不仅可撑开上肢以暴露腋窝,且撑开的角度可调,防止患者出现肌肉酸痛的问题,同时方便涂药以及涂药后的充分暴露,促进腋窝处皮肤组织的愈合速度。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撑开角度可调的腋窝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扶壁板、腋窝撑开板和上肢挡板,腋窝撑开板固定于扶壁板的顶部且与扶壁板一体化成型,所述的扶壁板为弧形板,扶壁板的两侧边缘固定有魔术固定带,所述的腋窝撑开板为U型板,腋窝撑开板的弧形部固定于扶壁板的弧形凸面上且腋窝撑开板的顶部平面与扶壁板的顶部平面平齐,所述的上肢挡板与腋窝撑开板铰接;所述的上肢挡板有弧形夹板和翼板组成,翼板的边缘内侧固定有魔术固定带,翼板的顶部设有一对夹持板,夹持板之间形成夹持凹槽,夹持板上开有通孔,腋窝撑开板的两个板臂的端部分别嵌入夹持凹槽中,一侧的板臂通过铆钉与翼板一侧的一对夹持板铰接,另一侧的板臂通过螺栓与翼板的一对弧形夹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扶壁板与腋窝撑开板的两侧对称设有斜撑杆。进一步的,所述的螺栓包括螺帽、螺杆和螺母,螺杆的前端设有螺纹区。进一步的,所述的扶壁板、腋窝撑开板和上肢挡板采用工程塑料或者不锈钢材质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不仅可撑开上肢以暴露腋窝,且撑开的角度可调,防止患者出现肌肉酸痛的问题,同时方便涂药以及涂药后的充分暴露,促进腋窝处皮肤组织的愈合速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一种撑开角度可调的腋窝撑开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所述的上肢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所述的上肢挡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所述的螺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扶壁板,2-腋窝撑开板,3-上肢挡板,4-魔术固定带,5-斜撑杆,31-弧形夹板,32-翼板,33-螺栓,34-螺母,35-铆钉,301-上肢支撑面,302-穿带孔,303-夹持板,331-螺帽,332-光滑区,333-螺纹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4所示,一种撑开角度可调的腋窝撑开装置,包括扶壁板1、腋窝撑开板2和上肢挡板3,腋窝撑开板2固定于扶壁板1的顶部且与扶壁板1一体化成型,所述的扶壁板1为弧形板,扶壁板1的两侧边缘固定有魔术固定带4,所述的腋窝撑开板2为U型板,腋窝撑开板2的弧形部固定于扶壁板1的弧形凸面上且腋窝撑开板2的顶部平面与扶壁板1的顶部平面平齐,所述的上肢挡板3与腋窝撑开板4铰接;扶壁板1与腋窝撑开板2的两侧对称设有斜撑杆5,斜斜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扶壁板1和腋窝撑开板2上;所述的上肢挡板3有弧形夹板31和翼板32组成,翼板32的边缘内侧固定有魔术固定带4,翼板32的顶部设有一对夹持板303,夹持板303之间形成夹持凹槽,夹持板303上开有通孔,腋窝撑开板2的两个板臂的端部分别嵌入夹持凹槽中,一侧的板臂通过铆钉35与翼板一侧的一对夹持板303铰接,另一侧的板臂通过螺栓33与翼板303的一对弧形夹板31固定连接,螺栓包括螺帽331、螺杆和螺母34,螺杆的前端设有螺纹区333。使用本装置时,将扶壁板I的弧形凹面贴于患者腋窝下方的肋骨边侧的皮肤上,并使用魔术固定带4固定紧固,并将患者的上肢紧贴上肢挡板3的上肢支撑面301上并使用魔术固定带4固定;拧松螺母34,抬高患者的上肢至合适的角度,然后拧紧螺母,即可将患者的上肢抬升的角度固定;医护人员可通过腋窝撑开板2的板臂间通路给患者的腋窝皮肤涂抹药膏,涂抹后即可暴露于空气中,促进腋窝间的空气流动;在腋窝撑开板2和扶壁板1之间设有斜撑杆5,以传递上肢的压力至扶壁板1的弧形凸面上,防止扶壁板1与腋窝撑开板2固定处出现剪切和扭转破坏。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撑开角度可调的腋窝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扶壁板、腋窝撑开板和上肢挡板,腋窝撑开板固定于扶壁板的顶部且与扶壁板一体化成型,所述的扶壁板为弧形板,扶壁板的两侧边缘固定有魔术固定带,所述的腋窝撑开板为U型板,腋窝撑开板的弧形部固定于扶壁板的弧形凸面上且腋窝撑开板的顶部平面与扶壁板的顶部平面平齐,所述的上肢挡板与腋窝撑开板铰接;/n所述的上肢挡板有弧形夹板和翼板组成,翼板的边缘内侧固定有魔术固定带,翼板的顶部设有一对夹持板,夹持板之间形成夹持凹槽,夹持板上开有通孔,腋窝撑开板的两个板臂的端分部别嵌入夹持凹槽中,一侧的板臂通过铆钉与翼板一侧的一对夹持板铰接,另一侧的板臂通过螺栓与翼板的一对弧形夹板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撑开角度可调的腋窝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扶壁板、腋窝撑开板和上肢挡板,腋窝撑开板固定于扶壁板的顶部且与扶壁板一体化成型,所述的扶壁板为弧形板,扶壁板的两侧边缘固定有魔术固定带,所述的腋窝撑开板为U型板,腋窝撑开板的弧形部固定于扶壁板的弧形凸面上且腋窝撑开板的顶部平面与扶壁板的顶部平面平齐,所述的上肢挡板与腋窝撑开板铰接;
所述的上肢挡板有弧形夹板和翼板组成,翼板的边缘内侧固定有魔术固定带,翼板的顶部设有一对夹持板,夹持板之间形成夹持凹槽,夹持板上开有通孔,腋窝撑开板的两个板臂的端分部别嵌入夹持凹槽中,一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勇周丽娜刘文军严刚罗才平陈艳花梅杜吴会萍蒋红艳王亚琼吴世学岳树凯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