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营房,属于营房领域。一种折叠式营房,包括底板、内侧式侧墙板、折叠式侧墙板和顶板,多个所述折叠式侧墙板依次通过合页A相连组成侧墙,底板两端分别通过合页A与对应的侧墙相连,底板两侧分别通过合页A与对应的内侧式侧墙板相连,顶板两端分别通过合页A与对应的侧墙相连;展开状态时侧墙的多个折叠式侧墙板位于同一平面,侧墙、内侧式侧墙板和底板相互垂直;折叠状态时内侧式侧墙板位于底板上,侧墙的多个折叠式侧墙板依次叠放在内侧式侧墙板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展开折叠简单方便,折叠状态下占用空间小、便于搬运。
A kind of folding barrack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式营房
本技术涉及营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营房。
技术介绍
营房是野外部队拉练队伍必不可少的生活、住宿设施,营房宿舍需要具有方便运输、性价比高、坚固耐用、制造精良、温馨舒适、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设计人性化的特点,并且还需要具有宽敞、舒适、美观、耐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保温、防雨、防寒的效果。目前,现有技术常见的营房均为集装箱式营房,拆装组对工作较为繁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不适合频繁搬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营房拆装组对工作较为繁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不适合频繁搬运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式营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式营房,包括底板、内侧式侧墙板、折叠式侧墙板和顶板,多个所述折叠式侧墙板依次通过合页A相连组成侧墙,底板两端分别通过合页A与对应的侧墙相连,底板两侧分别通过合页A与对应的内侧式侧墙板相连,顶板两端分别通过合页A与对应的侧墙相连;展开状态时侧墙的多个折叠式侧墙板位于同一平面,侧墙、内侧式侧墙板和底板相互垂直;折叠状态时内侧式侧墙板位于底板上,侧墙的多个折叠式侧墙板依次叠放在内侧式侧墙板上方。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两侧设有用于与对应的内侧式侧墙板相连的合页A,底板底部设有支脚。进一步的,所述顶板设有用于连接屋架的合页B11,展开状态时屋架安装在顶板上,顶棚安装在屋架上,所述顶棚包括由合页C相连的两个侧板。进一步的,所述折叠状态时顶板位于侧墙顶部的折叠式侧墙板上,顶板和底板通过螺栓相连。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两端底部设有阶梯状凸台,折叠式侧墙板底部与顶部均为阶梯状凸台,底板两端顶部与两侧顶部均设有阶梯状凸台,阶梯状凸台外包裹包边A,相互接触的两个包边A通过合页A相连,展开状态时合页A展开。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一端设有L型包边B,L型包边B通过合页A与折叠式侧墙板相连,展开状态时合页A折叠并位于顶板和折叠式侧墙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一端设有竖直凸台,竖直凸台顶部包裹包边C,与底板相连的折叠式侧墙板底部包裹包边C,合页A与两个包边C相连,展开状态时合页A展开,与底板相连的折叠式侧墙板底部的包边C底部与L型包边B一端相连,展开状态时竖直凸台一角位于L型包边B内,折叠状态时合页A弯折为90度。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一侧设有L型包边B,L型包边B通过合页A与内侧式侧墙板相连,展开状态时合页A折叠并位于底板和内侧式侧墙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底部一角包裹L型包边B,L型包边B水平段底部固定有支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展开折叠简单方便,折叠状态下占用空间小、便于搬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介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A;图5为本技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B;图6为本技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C;图7为本技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D;图8为本技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E。图中1.底板,2.折叠式侧墙板,3.顶棚,4.屋架,5.内侧式侧墙板,6.顶板,7.合页A,8.螺栓,9.包边A,10.支脚,11.合页B。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折叠式营房,包括底板1、内侧式侧墙板5、折叠式侧墙板2和顶板6,多个所述折叠式侧墙板2依次通过合页A7相连组成侧墙,底板1两端分别通过合页A7与对应的侧墙相连,底板1两侧分别通过合页A7与对应的内侧式侧墙板5相连,顶板6两端分别通过合页A7与对应的侧墙相连;展开状态时侧墙的多个折叠式侧墙板2位于同一平面,侧墙、内侧式侧墙板5和底板1相互垂直;折叠状态时内侧式侧墙板5位于底板1上,侧墙的多个折叠式侧墙板2依次叠放在内侧式侧墙板5上方。顶板6两侧设有用于与对应的内侧式侧墙板5相连的合页A7,底板1底部设有支脚10。顶板6设有用于连接屋架4的合页B11,展开状态时屋架4安装在顶板6上,顶棚3安装在屋架4上,所述顶棚3包括由合页C相连的两个侧板。如图3所示折叠状态时内侧式侧墙板5向内弯折叠放在底板1上,内侧式侧墙板5的内平面与底板1顶面贴合,侧墙的多个折叠式侧墙板2依次向相反的方向弯折并依次叠放,侧墙最下的折叠式侧墙板2一面与内侧式侧墙板5外平面贴合,顶板6位于侧墙顶部的折叠式侧墙板2上,侧墙最上的折叠式侧墙板2一面与顶板6底面贴合,顶板6和底板1通过螺栓8相连,螺栓8位于顶板6和底板1的外侧,螺栓上设有用于挤压顶板6和底板1的连接片。底板1底部一角包裹L型包边B,L型包边B水平段底部固定有支脚10。本实施例可以采用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连接方式:连接方式1如图4所示:顶板6两端底部设有阶梯状凸台,折叠式侧墙板2底部与顶部均为阶梯状凸台,底板1两端顶部与两侧顶部均设有阶梯状凸台,阶梯状凸台外包裹包边A9,相互接触的两个包边A9通过合页A7相连,展开状态时合页A7展开,相互接触的阶梯状凸台契合。连接方式2如图5所示:顶板6一端设有L型包边B,L型包边B通过合页A7与折叠式侧墙板2相连,展开状态时合页A7折叠并位于顶板6和折叠式侧墙板2之间。连接方式3如图6所示:底板1一端设有竖直凸台,竖直凸台顶部包裹包边C,与底板1相连的折叠式侧墙板2底部包裹包边C,合页A7与两个包边C相连,展开状态时合页A7展开,与底板1相连的折叠式侧墙板2底部的包边C底部与L型包边B一端相连,展开状态时竖直凸台一角位于L型包边B内,折叠状态时合页A7弯折为90度。连接方式4如图7所示:底板1一侧设有L型包边B,L型包边B通过合页A7与内侧式侧墙板5相连,展开状态时合页A7折叠并位于底板1和内侧式侧墙板5之间。以上底板1、内侧式侧墙板5、折叠式侧墙板2和顶板6均可采用双层结构,内层为钢板,外层为防火板,两层通过螺钉连接;包边A9、包边B和包边C均为钢板制成;合页A7、合页B11和合页C可以选用翻版合页、弹簧合页、轴承合页或普通型合页等。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式营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内侧式侧墙板(5)、折叠式侧墙板(2)和顶板(6),多个所述折叠式侧墙板(2)依次通过合页A(7)相连组成侧墙,底板(1)两端分别通过合页A(7)与对应的侧墙相连,底板(1)两侧分别通过合页A(7)与对应的内侧式侧墙板(5)相连,顶板(6)两端分别通过合页A(7)与对应的侧墙相连;展开状态时侧墙的多个折叠式侧墙板(2)位于同一平面,侧墙、内侧式侧墙板(5)和底板(1)相互垂直;折叠状态时内侧式侧墙板(5)位于底板(1)上,侧墙的多个折叠式侧墙板(2)依次叠放在内侧式侧墙板(5)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营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内侧式侧墙板(5)、折叠式侧墙板(2)和顶板(6),多个所述折叠式侧墙板(2)依次通过合页A(7)相连组成侧墙,底板(1)两端分别通过合页A(7)与对应的侧墙相连,底板(1)两侧分别通过合页A(7)与对应的内侧式侧墙板(5)相连,顶板(6)两端分别通过合页A(7)与对应的侧墙相连;展开状态时侧墙的多个折叠式侧墙板(2)位于同一平面,侧墙、内侧式侧墙板(5)和底板(1)相互垂直;折叠状态时内侧式侧墙板(5)位于底板(1)上,侧墙的多个折叠式侧墙板(2)依次叠放在内侧式侧墙板(5)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营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6)两侧设有用于与对应的内侧式侧墙板(5)相连的合页A(7),底板(1)底部设有支脚(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营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6)设有用于连接屋架(4)的合页B(11),展开状态时屋架(4)安装在顶板(6)上,顶棚(3)安装在屋架(4)上,所述顶棚(3)包括由合页C相连的两个侧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营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状态时顶板(6)位于侧墙顶部的折叠式侧墙板(2)上,顶板(6)和底板(1)通过螺栓(8)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营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松,段丽君,吕宁,任倩,
申请(专利权)人:泰通装配式建筑材料研究院大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