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大段骨缺损修复的血管化神经化成骨活性支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大段骨缺损修复的血管化神经化成骨活性支架。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骨组织工程学的迅速发展,应用骨组织工程技术治疗骨缺损为当前发展趋势,异位成骨模型相对于原位成骨可以减少实验中影响成骨的变量,能评估成骨干细胞、成骨诱导材料的效果。异位骨化(HO)是指发生于骨组织以外的正常软组内的异位畸形成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异位骨化是异位成骨的一种。专利CN105013016A公开了一种骨缺损再生修复组织工程骨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组织工程骨由三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合体与两层骨基质颗粒构成的复合层状结构体;复合层状结构体是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合体-骨基质颗粒-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合体-骨基质颗粒-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合体组成的复合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合体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及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并分布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周围的胞外基质。该方法适用于骨缺损再生修复,实现了骨的生理再生并提高了骨缺损的修复治疗效果。专利CN1040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大段骨缺损修复的血管化神经化成骨活性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沿轴线方向同心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主体部沿轴线方向还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以第一通道的轴线为中心均布设置;所述主体部沿径向设置有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连通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使得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输送的营养液经由第三通道在人体组织内扩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大段骨缺损修复的血管化神经化成骨活性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沿轴线方向同心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主体部沿轴线方向还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以第一通道的轴线为中心均布设置;所述主体部沿径向设置有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连通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使得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输送的营养液经由第三通道在人体组织内扩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段骨缺损修复的血管化神经化成骨活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直径大于第二通道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段骨缺损修复的血管化神经化成骨活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的直径为第一通道的直径的1/8-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段骨缺损修复的血管化神经化成骨活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道的直径不大于第二通道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段骨缺损修复的血管化神经化成骨活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道水平设置在主体部,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里程,唐佩福,崔翔,尹鹏滨,李明,孙国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