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段式双用植体
本技术涉及一种人工植体,尤其是指一种可同时满足牙龈型(Tissuelevel)植体或牙骨型(Bonelevel)植体的植牙需求的人工植体。
技术介绍
人工植牙的高成功率与普及程度,现在是牙医界恢复患者缺牙区功能的首选治疗方式之一。由牙医师临床分别依患者口腔结构、齿槽骨密度、植牙体轴向,咬合空间多寡,患者牙肉高低等多重因素来挑选合适的人工植体,但临床挑选合适支台体,往往需凭借医师经验、并准备大量各式植体选用,才能有良好效果。以往人工植体常常使用圆形形状螺纹的植体,依颚骨厚度及牙龈厚度分别选择牙龈型植体或牙骨型植体,而人工植体是由螺牙锁入颚骨,并于牙龈或牙骨上方露出植体上端的内孔,提供组接支台体固定假牙,植体锁入齿槽骨的螺纹接合表面间隙,经齿槽骨的增生附着在表面处理过的植体上,才能增加人工植体与齿槽骨的密合度。然而以往人工植体大多是整支植体,单一表面处理方式,无法同时满足齿槽骨与牙龈不同的组织细胞增生,正因无法诱导齿槽骨及牙龈组织增生的极大化,所以丧失部分人工植体的密合度及植体的长期固定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段式双用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段式双用植体包含上本体及下本体,所述上本体的顶端向内凹设有内孔,所述上本体的上段的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0.5至1.0μm、所述上本体的下段的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1.2至4.0μm;所述下本体与所述上本体的底端相连接,且所述下本体的侧表面成型有一螺纹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段式双用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段式双用植体包含上本体及下本体,所述上本体的顶端向内凹设有内孔,所述上本体的上段的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0.5至1.0μm、所述上本体的下段的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1.2至4.0μm;所述下本体与所述上本体的底端相连接,且所述下本体的侧表面成型有一螺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段式双用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本体由所述螺纹部开设有多个对称沟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段式双用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静毅,蔡佩龙,林聪宪,
申请(专利权)人:医铨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