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颖专利>正文

一种心内科临床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6906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心内科临床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所述心内科临床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包括支撑桥;倚靠机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转动底座,所述转动底座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面;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上螺杆、下螺杆、调节杆、转动支腿和卡扣,所述下螺杆的底端与所述转动底座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底端内部与所述下螺杆的顶端之间螺纹连接,所述上螺杆的底端与所述调节杆的顶端内部之间螺纹连接,所述转动支腿的底端与所述上螺杆的顶端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卡扣固定于所述转动支腿的顶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心内科临床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具有可以折叠的优点。

An emergency device for heart failure patients in cardi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内科临床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急救
,尤其涉及一种心内科临床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
技术介绍
心力衰竭(heart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心力衰竭患者病发时不可以卧倒,需保证患者为坐姿,这就需要坐在椅子上或者别人扶着,但是患者病发时就不宜移动,人扶着又会很累,所以需要一个随时可以支撑患者背部的装置,而且不能太占空间。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心内科临床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折叠的心内科临床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本技术提供的心内科临床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包括:支撑桥;倚靠机构,所述倚靠机构的底端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内科临床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桥(1);/n倚靠机构(2),所述倚靠机构(2)的底端侧面与两个所述支撑桥(1)的顶端侧壁之间转动连接;/n第一连接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4)的两端与两个所述支撑桥(1)的尾端连接;/n第二连接板(5),所述第二连接板(5)的两端与两个所述支撑桥(1)的中部连接;/n转动底座(7),所述转动底座(7)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板(5)的顶面;/n调节机构(8),所述调节机构(8)的底端与所述转动底座(7)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机构(8)包括上螺杆(81)、下螺杆(82)、调节杆(83)、转动支腿(84)和卡扣(85),所述下螺杆(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内科临床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桥(1);
倚靠机构(2),所述倚靠机构(2)的底端侧面与两个所述支撑桥(1)的顶端侧壁之间转动连接;
第一连接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4)的两端与两个所述支撑桥(1)的尾端连接;
第二连接板(5),所述第二连接板(5)的两端与两个所述支撑桥(1)的中部连接;
转动底座(7),所述转动底座(7)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板(5)的顶面;
调节机构(8),所述调节机构(8)的底端与所述转动底座(7)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机构(8)包括上螺杆(81)、下螺杆(82)、调节杆(83)、转动支腿(84)和卡扣(85),所述下螺杆(82)的底端与所述转动底座(7)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83)的底端内部与所述下螺杆(82)的顶端之间螺纹连接,所述上螺杆(81)的底端与所述调节杆(83)的顶端内部之间螺纹连接,所述转动支腿(84)的底端与所述上螺杆(81)的顶端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卡扣(85)固定于所述转动支腿(84)的顶端,且所述卡扣(85)与所述倚靠机构(2)之间卡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内科临床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倚靠机构(2)包括支撑杆(21)、倚靠板(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颖
申请(专利权)人:李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