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缝合试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689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38
管道缝合试漏装置,包括安装筒,安装筒的前端连接有顶压板,安装筒的前端部套设有短套,安装筒后端部上侧开有滑道,滑道为倒L型,安装筒内穿设有试漏管,试漏管后端穿入安装筒后端内部连接有弹簧,弹簧后端连接在安装筒尾端内壁,试漏管后端部上侧连接有滑块,滑块滑动穿设在安装筒的滑道内,试漏管前端穿出安装筒前端顶压板后开有注水孔,试漏管前端部外周环绕设置有气囊,安装筒左侧壁穿设有注气管,安装筒右侧壁穿设有注水管;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地检测出吻合后血管的漏血点,避免因血管漏血而导致手术失败。

Leakage testing device for pipeline su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缝合试漏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
,具体涉及一种管道缝合试漏装置。
技术介绍
在外科手术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动静脉的端端吻合,手术吻合方式常采用丝线吻合的方法,在吻合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吻合口漏血,若没及时发现漏血,一方面会导致手术失败,另一方面会对患者造成生命危险,现在在动脉吻合的过程中,通常会通过放松动脉夹来观察吻合口是否漏血,若有漏血,一般比较凶猛,不易观察漏血点,对患者的手术带来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管道缝合试漏装置,采用该管道缝合试漏装置,可有效的检测出血管吻合后的漏血点,从而避免因血管漏血而导致手术失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管道缝合试漏装置,包括安装筒,安装筒为前端开口后端封堵结构,安装筒的前端连接有顶压板,安装筒的前端部套设有短套,安装筒后端部上侧开有滑道,滑道为倒L型,安装筒内穿设有试漏管,试漏管后端穿入安装筒后端内部连接有弹簧,弹簧后端连接在安装筒尾端内壁,试漏管后端部上侧连接有滑块,滑块滑动穿设在安装筒的滑道内,试漏管前端穿出安装筒前端顶压板后开有注水孔,试漏管前端部外周环绕设置有气囊,安装筒左侧壁穿设有注气管,安装筒右侧壁穿设有注水管,注气管穿入安装筒后穿入试漏管内并与气囊连通,注水管穿入安装筒后穿入试漏管内并与注水孔连通;短套上侧铰接有上钳臂,短套下侧固定连接有下钳臂,上钳臂和下钳臂均为V型结构,上钳臂与下钳臂位置对应,上钳臂的后侧沿前后方向连接有捏柄,捏柄与短套上侧之间设有扭簧。顶压板的前侧面中部为圆形凹陷状,圆形凹陷大小与气囊充盈后大小一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使用该管道缝合试漏装置时,通过上钳臂和下钳臂将吻合后的血管两端部夹紧,避免血液流通,血管吻合处预留出试漏孔,将安装筒内的试漏管前端部从试漏孔插入血管内,然后通过注气管向气囊内充气,使试漏管上的气囊充盈,滑动安装筒上的滑块,使滑块滑到L型滑道的竖滑道内,解除锁定,试漏管在弹簧的拉力下,使气囊与顶压板顶压配合,从而将试漏孔封堵,然后通过注水管向血管内注水,观察血管吻合处是否有水渗出,即可判断漏血点;顶压板的前端面中部为圆形凹陷状,圆形凹陷大小与气囊充盈后大小一致,可将血管试漏孔封堵更加完好。综上所述,采用本技术可有效地检测出吻合后血管的漏血点,避免因血管漏血而导致手术失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试漏管安装示意图;图3是短套结构示意图;图4是顶压板和气囊工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技术的管道缝合试漏装置,包括安装筒1,安装筒1为前端开口后端封堵结构,安装筒1的前端连接有顶压板2,安装筒1的前端部套设有短套3,安装筒1后端部上侧开有滑道4,滑道4为倒L型,安装筒1内穿设有试漏管5,试漏管5后端穿入安装筒1后端内部连接有弹簧6,弹簧6后端连接在安装筒1尾端内壁,试漏管5后端部上侧连接有滑块7,滑块7滑动穿设在安装筒1的滑道4内,试漏管5前端穿出安装筒1前端顶压板2后开有注水孔8,试漏管5前端部外周环绕设置有气囊9,安装筒1左侧壁穿设有注气管10,安装筒1右侧壁穿设有注水管11,注气管10穿入安装筒1后穿入试漏管5内并与气囊9连通,注水管11穿入安装筒1后穿入试漏管5内并与注水孔8连通;短套3上侧铰接有上钳臂12,短套3下侧固定连接有下钳臂13,上钳臂12和下钳臂13均为V型结构,上钳臂12与下钳臂13位置对应,上钳臂12的后侧沿前后方向连接有捏柄14,捏柄14与短套3上侧之间设有扭簧15。顶压板2的前侧面中部为圆形凹陷状,圆形凹陷大小与气囊9充盈后大小一致。注气管10和注水管11穿入安装筒1的长度足够长,不会限制试漏管5的前后移动;弹簧6保持拉伸状态。在使用本技术时,医护人员在相互吻合的血管16吻合处预留出试漏孔,通过按压捏柄14,使上钳臂12和下钳臂13张开,之后将血管16置于上钳臂12和下钳臂13之间,松开捏柄14,依靠扭簧15的弹力,上钳臂12和下钳臂13将血管16两端夹闭,防止血液向吻合处流通,然后将试漏管5前端部穿入试漏孔内,使气囊9完全置于血管16内,接着通过向注气管10内注气使气囊9保持充盈状态,然后将安装筒1上的滑块7从L型滑道4的横向滑道4滑到竖向滑道4内,解除对试漏管5的锁定,试漏管5尾端的弹簧6收缩产生的拉力将气囊9与顶压板2顶压在一起,气囊9将试漏孔处的血管16壁挤压在顶压板2的圆形凹陷处,将试漏孔完全封堵,然后通过注水管11向血管16内注入水,观察血管16吻合处是否有漏水点,若有漏水点,将气囊9放气,拔出试漏管5,再把漏水点和试漏孔缝合即可完成试漏操作。本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管道缝合试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筒,安装筒为前端开口后端封堵结构,安装筒的前端连接有顶压板,安装筒的前端部套设有短套,安装筒后端部上侧开有滑道,滑道为倒L型,安装筒内穿设有试漏管,试漏管后端穿入安装筒后端内部连接有弹簧,弹簧后端连接在安装筒尾端内壁,试漏管后端部上侧连接有滑块,滑块滑动穿设在安装筒的滑道内,试漏管前端穿出安装筒前端顶压板后开有注水孔,试漏管前端部外周环绕设置有气囊,安装筒左侧壁穿设有注气管,安装筒右侧壁穿设有注水管,注气管穿入安装筒后穿入试漏管内并与气囊连通,注水管穿入安装筒后穿入试漏管内并与注水孔连通;/n短套上侧铰接有上钳臂,短套下侧固定连接有下钳臂,上钳臂和下钳臂均为V型结构,上钳臂与下钳臂位置对应,上钳臂的后侧沿前后方向连接有捏柄,捏柄与短套上侧之间设有扭簧。/n

【技术特征摘要】
1.管道缝合试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筒,安装筒为前端开口后端封堵结构,安装筒的前端连接有顶压板,安装筒的前端部套设有短套,安装筒后端部上侧开有滑道,滑道为倒L型,安装筒内穿设有试漏管,试漏管后端穿入安装筒后端内部连接有弹簧,弹簧后端连接在安装筒尾端内壁,试漏管后端部上侧连接有滑块,滑块滑动穿设在安装筒的滑道内,试漏管前端穿出安装筒前端顶压板后开有注水孔,试漏管前端部外周环绕设置有气囊,安装筒左侧壁穿设有注气管,安装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军浩傅聿铭陈亚斌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