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双拉杆上拉脚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681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双拉杆上拉脚手架,包括墙体、水平设置在墙体上的悬挑承力钢梁以及设于悬挑承力钢梁上的主框架,所述悬挑承力钢梁的顶面的远离所述墙体的一端设有安装座,所述墙体上设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与安装座之间设有倾斜设置的上拉杆和下拉杆,所述上拉杆与下拉杆之间通过连接筒连接,所述连接筒呈圆柱状,所述连接筒沿轴线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上拉杆与所述铰接座铰接,所述下拉杆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可调节双拉杆上拉脚手架具有连接结构稳定、方便调节拉杆和安全性能高等优点。

Adjustable double pull-up scaff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双拉杆上拉脚手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备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可调节双拉杆上拉脚手架。
技术介绍
传统技术中,用于固定悬挑脚手架的固定装置一般采用工字钢,将环形螺栓预埋于离墙体较近处的楼板上,将较短的工字钢的内侧穿在该预埋环形螺栓内,并用斜木楔加以固定;此外,工字钢的外侧端用钢丝绳落在上一层的楼板上的钢绳拉环内,脚手架的内外杆竖在工字钢上,向上搭设脚手架。因此许多脚手架采用拉杆固定的方式对工字钢进行支撑固定,但是目前现有的拉杆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板,且连接板只有一个,连接方式不稳定,容易发生松脱意外,上拉杆和下拉杆的之间的角度和长度调节不方便,无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场景,因为拉杆出现故障导致脚手架或支撑工字钢坠落时,没有保护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双拉杆上拉脚手架,具有连接结构稳定、方便调节拉杆和安全性能高等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节双拉杆上拉脚手架,包括墙体、水平设置在墙体上的悬挑承力钢梁以及设于悬挑承力钢梁上的主框架,所述悬挑承力钢梁的顶面的远离所述墙体的一端设有安装座,所述墙体上设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与安装座之间设有倾斜设置的上拉杆和下拉杆,所述上拉杆与下拉杆之间通过连接筒连接,所述连接筒呈圆柱状,所述连接筒沿轴线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上拉杆与所述铰接座铰接,所述下拉杆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上拉杆包括支撑部、设于支撑部一端的与所述螺纹通孔相配合的螺纹连接部和设于支撑部另一端的连接钢板,所述连接钢板共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相对的两侧,所述连接钢板的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支撑部的末端焊接,且通过穿过两个所述连接钢板和支撑部的紧固螺栓连接,所述连接钢板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开设有圆孔且与铰接座通过转动销连接,所述下拉杆的结构和所述上拉杆的结构相同,所述下拉杆上的连接钢板与所述安装座通过转动销连接。上述结构中,在安装脚手架时,先通过承力螺栓将悬挑承力钢梁固定在墙体上,将安装座和铰接座分别安装在悬挑承力钢梁上和墙体上,通过转动销将上拉杆和下拉杆分别转动连接在铰接座和安装座上,通过连接筒的螺纹通孔将上拉杆与下拉杆连接在一起,将主框架通过扣件固定在悬挑承力钢梁上,两个连接钢板通过焊接和紧固螺栓连接,连接更加牢固,不容易出现松脱现象,连接钢板与安装座或铰接座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同时转动连接的方式,方便调节拉杆机构的角度,同时能够起到分散拉力的作用,通过连接筒的设置,方便调节上拉杆与下拉杆的长度,使其更加充分的受力。优选的,所述铰接座呈片状的吊耳结构,所述铰接座的铰接端位于两所述连接钢板之间,如此设置,使铰接座与下拉杆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优选的,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两个对应连接钢板的转动槽,所述转动销依次穿过所述安装座、所述转动槽和所述连接钢板,所述转动销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钢板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如此设置,通过两个转动槽与连接钢板对应转动连接,连接更加稳固,转动更加方便。优选的,所述连接筒的相对侧壁上开设有关于连接筒轴线对称设置的条形孔,如此设置,条形孔既可以减轻连接筒的重量,又方便观察上拉杆以及下拉杆分别与连接筒内的螺纹通孔的连接情况。优选的,所述悬挑承力钢梁的顶面上远离所述墙体的一端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连接有连接钢绳,所述连接钢绳的另一端与所述墙体上的连接结构连接,如此设置,当出现拉杆机构出现松脱现象时,连接钢绳和固定环开始受力并拉紧悬挑承力钢梁,防止出现脚手架坠落的现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两个连接钢板稳固设置,提高了连接钢板与拉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防止出现焊缝松脱,钢架滑落的风险;(2)连接筒上条形孔的设置,既可以减轻连接筒的重量,又方便观察上拉杆以及下拉杆分别与连接筒内的螺纹通孔的连接情况;(3)当出现拉杆机构出现松脱现象时,连接钢绳和固定环开始受力并拉紧悬挑承力钢梁,防止出现脚手架坠落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下拉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上拉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连接筒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连接筒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墙体;2、铰接座;3、上拉杆;4、悬挑承力钢梁;5、主框架;6、连接筒;7、下拉杆;8、安装座;9、螺纹通孔;10、螺纹连接部;11、支撑部;12、连接钢板;13、紧固螺栓;14、转动销;15、条形孔;16、固定环;17、连接钢绳;18、转动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一种可调节双拉杆上拉脚手架,包括墙体1、水平设置在墙体1上的悬挑承力钢梁4以及设于悬挑承力钢梁4上的主框架5,悬挑承力钢梁4为工字钢,主框架5包括水平横杆、水平纵杆、立杆、扣件以及剪刀撑,所述悬挑承力钢梁4的顶面的远离所述墙体1的一端设有安装座8,所述墙体1上设有铰接座2,所述铰接座2呈片状的吊耳结构,所述铰接座2与安装座8之间设有倾斜设置的上拉杆3和下拉杆7,所述上拉杆3与下拉杆7之间通过连接筒6连接,所述连接筒6呈圆柱状,所述连接筒6沿轴线开设有螺纹通孔9,所述上拉杆3与所述铰接座2铰接,所述下拉杆7与所述安装座8转动连接,墙体1上水平均布有若干悬挑承力钢梁4,每个悬挑承力钢梁4对应一个拉杆机构。所述上拉杆3包括支撑部11、设于支撑部11一端的与所述螺纹通孔9相配合的螺纹连接部10和设于支撑部11另一端的连接钢板12,所述连接钢板12共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部11相对的两侧,所述连接钢板12的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支撑部11的末端焊接,且通过穿过两个所述连接钢板12和支撑部11的紧固螺栓13连接,所述连接钢板1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开设有圆孔且与铰接座2通过转动销14连接,所述下拉杆7的结构和所述上拉杆3的结构相同,所述下拉杆7上的连接钢板12与所述安装座8通过转动销14连接,所述铰接座2的铰接端位于两所述连接钢板12之间,使铰接座2与下拉杆7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所述安装座8上开设有两个对应连接钢板12的转动槽18,所述转动销14依次穿过所述安装座8、所述转动槽18和所述连接钢板12,所述转动销14与所述安装座8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钢板12与所述安装座8转动连接,通过两个转动槽18与连接钢板12对应转动连接,连接更加稳固,转动更加方便。上述结构中,在安装脚手架时,先通过承力螺栓将悬挑承力钢梁4固定在墙体1上,将安装座8和铰接座2分别安装在悬挑承力钢梁4上和墙体1上,通过转动销14将上拉杆3和下拉杆7分别转动连接在铰接座2和安装座8上,通过连接筒6的螺纹通孔9将上拉杆3与下拉杆7连接在一起,将主框架5通过扣件固定在悬挑承力钢梁4上,两个连接钢板12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双拉杆上拉脚手架,包括墙体、水平设置在墙体上的悬挑承力钢梁以及设于悬挑承力钢梁上的主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承力钢梁的顶面的远离所述墙体的一端设有安装座,所述墙体上设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与安装座之间设有倾斜设置的上拉杆和下拉杆,所述上拉杆与下拉杆之间通过连接筒连接,所述连接筒呈圆柱状,所述连接筒沿轴线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上拉杆与所述铰接座铰接,所述下拉杆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n所述上拉杆包括支撑部、设于支撑部一端的与所述螺纹通孔相配合的螺纹连接部和设于支撑部另一端的连接钢板,所述连接钢板共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相对的两侧,所述连接钢板的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支撑部的末端焊接,且通过穿过两个所述连接钢板和支撑部的紧固螺栓连接,所述连接钢板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开设有圆孔且与铰接座通过转动销连接,所述下拉杆的结构和所述上拉杆的结构相同,所述下拉杆上的连接钢板与所述安装座通过转动销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双拉杆上拉脚手架,包括墙体、水平设置在墙体上的悬挑承力钢梁以及设于悬挑承力钢梁上的主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承力钢梁的顶面的远离所述墙体的一端设有安装座,所述墙体上设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与安装座之间设有倾斜设置的上拉杆和下拉杆,所述上拉杆与下拉杆之间通过连接筒连接,所述连接筒呈圆柱状,所述连接筒沿轴线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上拉杆与所述铰接座铰接,所述下拉杆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
所述上拉杆包括支撑部、设于支撑部一端的与所述螺纹通孔相配合的螺纹连接部和设于支撑部另一端的连接钢板,所述连接钢板共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相对的两侧,所述连接钢板的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支撑部的末端焊接,且通过穿过两个所述连接钢板和支撑部的紧固螺栓连接,所述连接钢板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开设有圆孔且与铰接座通过转动销连接,所述下拉杆的结构和所述上拉杆的结构相同,所述下拉杆上的连接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峰万庭伟刘太明刘雯雯何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