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胸腔穿刺置管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654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小儿胸腔穿刺置管辅助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和引流装置,引流装置后端可通过固定装置夹持,并由固定装置辅助送入胸腔,再通过观察固定夹上的刻度,掌握固定夹进入胸腔的深度或进度,到达预定位置后,松开操作柄,在支臂的牵引下使得固定夹松开,并从原位置退出固定夹,连接头留在原位置,固定夹前端开口呈圆钝形,避免了在置管时因小孩躁动使得固定夹摆动而带来的二次伤害,医生还可以通过观察刻度及时掌握进入时的深度,使得操作更精准,从而提高手术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置管难度,适合于置管的需求,其结构设计合理,能较为高效、快捷、全面的将置管导入治疗位置,以进行积液的排出,适合辅助小儿胸腔穿刺置管推广应用。

An auxiliary device for thoracic puncture and catheterization in childr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儿胸腔穿刺置管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胸腔穿刺置管
,具体的涉及一种小儿胸腔穿刺置管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在肺科的临床工作中,胸腔穿刺是一个比较常见,又是方便简易的一种诊断和治疗方法,医生发现病人胸膜腔内有积液或气体,可以通过胸腔穿刺抽取和引流液体或气体,进行各种检查,找到疾病的原因,如果胸腔内积液很多,这时医生要通过穿刺把积液引流出来,必要时还可以注入药物达到治疗目的。然而,在给孩子做胸腔积液引流时,小孩子由于焦虑容易躁动,置管时候相对麻烦,医生对穿刺时进入胸腔的深度不好掌控,浪费部分时间,晃动过程中容易带来二次伤害,从而降低了医生的效率,因此需要一个能避免因小孩躁动而影响置管效率,且方便医生对进入胸腔深度把握,也不会带来二次伤害的小儿胸腔穿刺置管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儿胸腔穿刺置管辅助装置,包括辅助固定装置和引流装置,通过辅助固定装置夹持引流装置把控穿刺深度和避免小孩躁动影响穿刺置管效率,其结构设计合理,适合辅助小儿胸腔穿刺置管。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小儿胸腔穿刺置管辅助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和引流装置,引流装置后端可通过固定装置夹持,并由固定装置辅助送入胸腔;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夹、穿孔、支臂、操作柄和防滑纹络,所述固定夹为轴向带有截开口的圆筒,圆筒前端开口呈圆钝形,固定夹后端两侧开设穿孔,穿孔上固定安装向两侧倾斜的支臂控制固定夹的截开口开合,支臂下端安装操作柄,所述固定夹的内壁上设有防滑纹络,所述固定夹的外壁上设有刻度线并标有刻度标识;所述引流装置包括前端的连接头、中间端的引流管和后端的引流袋衔接端,前端的连接头开设引流孔或引流侧孔,通过固定夹夹持在适当位置后置入体内,中间端的引流管将积液引出至后端的引流袋衔接端,引流袋衔接端与引流袋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头贴合于固定夹内壁的防滑纹络,所述防滑纹络为凸点或磨砂。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夹的圆筒从下端从直径的五分之一处截开;进一步的,所述穿孔位置位于直径横截面与下端截开口中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夹的外壁的刻度线间隔0.5cm或1cm,刻度标识的零刻度线位于固定夹最前端。进一步的,所述支臂下端设有螺纹,操作柄上端设有螺孔,支臂下端经螺孔固定在操作柄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小儿胸腔穿刺置管辅助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和引流装置,引流装置后端可通过固定装置夹持,并由固定装置辅助送入胸腔,通过医生握住固定夹经操作柄,并向两侧张开,在支臂的牵引下使得固定夹打开,把引流装置前端的连接头放入固定夹内,再操作操作柄,在支臂的牵引下使固定夹合拢,通过操作柄可夹紧引流装置前端的连接头,由内部设置的防滑纹络将稳定固定引流装置前端的连接头,夹持后的引流装置前端与固定装置对齐或略短于固定装置,将固定夹前端从胸壁切口处进入胸腔,使得引流装置伴随着一起进入,从固定夹外壁的刻度线掌握着进入胸腔的深度,在固定装置辅助下,将引流装置送入胸腔,到达预定点后,松开操作柄,在支臂的牵引下使得固定夹松开,并从原位置退出固定夹,引流装置前端的连接头留在胸腔内,实现置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小儿胸腔穿刺置管辅助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和引流装置,引流装置后端可通过固定装置夹持,并由固定装置辅助送入胸腔,再通过观察固定夹上的刻度,掌握固定夹进入胸腔的深度或进度,到达预定位置后,松开操作柄,在支臂的牵引下使得固定夹松开,并从原位置退出固定夹,引流管留在原位置,在置管过程中,固定夹前端开口呈圆钝形,避免了在置管时因小孩躁动使得固定夹摆动而带来的二次伤害,医生还可以通过观察刻度及时掌握进入时的深度,使得操作更精准,从而提高手术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置管难度,适合于置管的需求,其结构设计合理,能较为高效、快捷、全面的将置管导入治疗位置,以进行积液的排出,适合辅助小儿胸腔穿刺置管推广应用。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小儿胸腔穿刺置管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固定夹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固定装置,101-固定夹,102-穿孔,103-支臂,104-操作柄,2-引流装置,201-连接头,202-引流管,203-接引流袋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小儿胸腔穿刺置管辅助装置,包括固定装置1和引流装置2,引流装置2后端可通过固定装置1夹持,并由固定装置1辅助送入胸腔;所述固定装置1包括固定夹101、穿孔102、支臂103和操作柄104,所述固定夹101为轴向带有截开口的圆筒,圆筒前端开口呈圆钝形,固定夹101后端两侧开设穿孔102,穿孔102上固定安装向两侧倾斜的支臂103控制固定夹101的截开口开合,支臂103下端安装操作柄104,所述固定夹101的内壁上设有防滑纹络,所述固定夹的外壁上设有刻度线并标有刻度标识;所述引流装置2包括前端的连接头201、中间端的引流管202和后端的引流袋衔接端203,前端的连接头201开设引流孔或引流侧孔,通过固定夹101夹持在适当位置后置入体内,中间端的引流管202将积液引出至后端的引流袋衔接端203,引流袋衔接端203与引流袋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头201贴合于固定夹101内壁的防滑纹络,所述防滑纹络为凸点或磨砂。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夹101的圆筒从下端从直径的五分之一处截开,穿孔102位置位于固定夹101后端直径横截面偏下位置。进一步的,所述穿孔102位置位于直径横截面与下端截开口中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夹101的外壁的刻度线间隔0.5cm或1cm,刻度标识的零刻度线位于固定夹101最前端。进一步的,所述支臂103下端设有螺纹,操作柄104上端设有螺孔,支臂103下端经螺孔固定在操作柄104上。本技术的具体应用为:本技术小儿胸腔穿刺置管辅助装置,包括固定装置1和引流装置2,引流装置2后端可通过固定装置1夹持,并由固定装置1辅助送入胸腔,通过医生握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儿胸腔穿刺置管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装置和引流装置,引流装置后端可通过固定装置夹持,并由固定装置辅助送入胸腔;/n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夹、穿孔、支臂、操作柄和防滑纹络,所述固定夹为轴向带有截开口的圆筒,圆筒前端开口呈圆钝形,固定夹后端两侧开设穿孔,穿孔上固定安装向两侧倾斜的支臂控制固定夹的截开口开合,支臂下端安装操作柄,所述固定夹的内壁上设有防滑纹络,所述固定夹的外壁上设有刻度线并标有刻度标识;/n所述引流装置包括前端的连接头、中间端的引流管和后端的引流袋衔接端,前端的连接头开设引流孔或引流侧孔,通过固定夹夹持在适当位置后置入体内,中间端的引流管将积液引出至后端的引流袋衔接端,引流袋衔接端与引流袋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儿胸腔穿刺置管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装置和引流装置,引流装置后端可通过固定装置夹持,并由固定装置辅助送入胸腔;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夹、穿孔、支臂、操作柄和防滑纹络,所述固定夹为轴向带有截开口的圆筒,圆筒前端开口呈圆钝形,固定夹后端两侧开设穿孔,穿孔上固定安装向两侧倾斜的支臂控制固定夹的截开口开合,支臂下端安装操作柄,所述固定夹的内壁上设有防滑纹络,所述固定夹的外壁上设有刻度线并标有刻度标识;
所述引流装置包括前端的连接头、中间端的引流管和后端的引流袋衔接端,前端的连接头开设引流孔或引流侧孔,通过固定夹夹持在适当位置后置入体内,中间端的引流管将积液引出至后端的引流袋衔接端,引流袋衔接端与引流袋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忠明曹辛洪伟吴骏张鸿王若谷陈健尤国宙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市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