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专用于腕横韧带切开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65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腕横韧带切开刀,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刀片、刀刃和刀柄,刀刃连接在刀片上部,刀片与刀柄连接,所述的刀刃工作端朝向刀柄,刀片首端设置有凹槽,刀片末端设置有安装槽,刀片的横截面为圆弧凹槽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手术刀可以减小手术的切口,缩短患者后期康复治疗的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便于包扎和后期换药,切口尽可能与手掌上的纹路相合,更加的美观。

A special incision for 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专用于腕横韧带切开刀
本技术涉及手外科用手术刀
,特别涉及一种腕横韧带切开刀。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切开腕横韧带时需要用手术刀将腕横纹以远、沿鱼际纹约5cm的皮肤弧形全层切开、显露腕横韧带,再将韧带切开、解除其对深部正中神经压迫,但切口较长、创伤大、创口疼痛出血不利于早期康复、即使伤口愈合也会遗留明显的疤痕、影响外观,且易损伤皮神经、皮肤瘢痕增生导致长久的疼痛、皮下组织渗血多术后再发肌腱神经粘连几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切开腕横韧带时需要用手术刀将腕横纹以远、沿鱼际纹约5cm的皮肤弧形全层切开、显露腕横韧带,再将韧带切开、解除其对深部正中神经压迫,但切口较长、创伤大、创口疼痛出血不利于早期康复、即使伤口愈合也会遗留明显的疤痕、影响外观,且易损伤皮神经、皮肤瘢痕增生导致长久的疼痛、皮下组织渗血多术后再发肌腱神经粘连几率高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专用于腕横韧带切开刀。一种腕横韧带切开刀,包括刀片、刀刃和刀柄,刀刃连接在刀片上部,刀片与刀柄连接,所述的刀刃工作端朝向刀柄;刀片首端设置有凹槽,刀片末端设置有安装槽,刀片的横截面为圆弧凹槽结构;所述的刀刃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为65°~85°之间;所述的刀柄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I为45°~75°之间;所述的刀片中刀刃与安装槽之间的距离F为35~45mm;所述的刀片宽度B为7.5mm~8.5mm;所述的刀片两侧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E为8°~12°;所述的刀柄前端设置有与刀片末端安装槽相匹配的凸起。优选的,所述的刀刃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为80°,所述的刀片宽度B为8mm。优选的,所述的刀柄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I为60°优选的,所述的刀片首端距刀刃的距离C为10mm,所述的刀片厚度为2mm,所述的刀片两侧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E为10°。优选的,所述的刀片中刀刃与安装槽之间的距离F为40mm。优选的,所述的刀刃总高度G为5mm,所述的刀刃厚度H为3mm。优选的,所述的刀柄末端与水平面之前的夹角为60°,所述的安装槽长度J为15mm。优选的,所述的刀柄上和刀片首端的凹槽内均设置有防滑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本技术的手术刀可将手术切口缩小为腕横韧带远近端各一个不超过1cm的小切口、并可控性的彻底切开腕横韧带、最大限度保护皮下组织,出血更少、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减轻患者术后创口急慢性疼痛程度、促进早期康复、瘢痕更小更隐蔽、美观,提高疗效和患者满意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刀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刀片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刀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刀柄的主视图。图7为本技术手掌腕横韧带切口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刀片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一种腕横韧带切开刀,包括刀片1、刀刃2和刀柄3,刀刃2连接在刀片1上部,刀片1与刀柄3连接,所述的刀刃2工作端朝向刀柄3;刀片1首端设置有凹槽10,刀片1末端设置有安装槽11,刀片1的横截面为圆弧凹槽结构;所述的刀刃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为65°~85°之间;所述的刀柄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I为45°~75°之间;所述的刀片1中刀刃2与安装槽11之间的距离F为35~45mm;所述的刀片1宽度B为7.5mm~8.5mm;所述的刀片1两侧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E为8°~12°;所述的刀柄3前端设置有与刀片1末端安装槽11相匹配的凸起。优选的,所述的刀刃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为80°,所述的刀片1宽度B为8mm。优选的,所述的刀柄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I为60°优选的,所述的刀片1首端距刀刃2的距离C为10mm,所述的刀片1厚度D为2mm,所述的刀片1两侧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E为10°。优选的,所述的刀片1中刀刃2与安装槽11之间的距离F为40mm。优选的,所述的刀刃2总高度G为5mm,所述的刀刃厚度H为3mm。优选的,所述的刀柄3末端与水平面之前的夹角为60°,所述的安装槽11长度J为15mm。优选的,所述的刀柄3上和刀片1首端的凹槽10内均设置有防滑纹。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过程:本技术使用时患者常规麻醉、缚止血带,消毒、铺无菌手术单,上肢外展置于手术台,取近端沿腕横纹、掌长肌腱尺侧横行约1cm切口、远端环指屈曲位时于指端与鱼际纹交点以近沿鱼际纹纵行约1cm切口。用普通手术刀片切开皮肤及皮下,显露深部韧带、保护深部组织、切开部分韧带,根据需要或者术者习惯手方向、用血管钳夹持手术刀片1首端设置的凹槽10处将手术刀片1自远端或近端切口内韧带下方推送、使得手术刀片1的安装槽11到达另一切口,通过安装槽11将手术刀片1与刀柄3首端的凸起连接,通过推拉刀柄3、同时持续用血管钳夹持手术刀片10处协助维持水平推进方向、使得刀刃2会将腕横韧带切开,通过用血管钳夹持手术刀片的凹槽10处与刀柄3推拉配合下垂直向上的力度可控制切开的厚度。如韧带一次未全部切开,可进行重复上述动作,这时将刀柄3与刀片1分离,继续根据切开韧带部位的需要选择置入刀片1的方向、置入刀片1、连接刀柄3,再次推送切割,直至彻底将腕横韧带充分切开,分离刀柄3与手术刀片1、取出手术刀片1即可。首先,因为我们选择的两切口间最短距离约35~45mm,为保证刀片1通过一端切口置入韧带下方、安装槽11能充分暴露于另一端切口便于与刀柄3确切安装,且随着推送刀柄3、刀刃2的切割全过程都是可控确切的,我们设计刀片1中刀刃2与安装槽11之间的距离F为35~45mm。其次,考虑到刀片1自小切口置入时良好的通过性、需要的抗弯性、附加刀刃2一体铸造成型的可行性,我们将刀片1的宽度设计为7.5mm~8.5mm,且为避免刀片1置入及推送切开韧带过程中、摩擦连带将深部的肌腱神经卡入刀刃测造成牵拉、切割等损伤,我们将刀片1的横截面设计为圆弧凹槽结构、刀片1两侧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E为8°~12°、并对边缘做了倒角处理。此外,通过大量的尸体解剖研究及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实践观测,发现腕横韧带增生后厚度一般在3-5mm,且质地坚韧,为防止刀刃太薄切割作用差、工艺实现困难、且有断裂致异物残留、需要开放手术取出甚至造成医疗纠纷可能,因此将刀刃2设计为刀刃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为65°~85°之间、高度G为5mm、厚度H为3mm。最后,考虑到避免刀片推送过程中水平方向上肢体的阻碍需要刀柄与水平面有一定夹角、结合术者使用其他类似手术器具的便捷及习惯角度,刀柄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I为45°~75°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腕横韧带切开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刀片(1)、刀刃(2)和刀柄(3),刀刃(2)连接在刀片(1)上部,刀片(1)与刀柄(3)连接,所述的刀刃(2)工作端朝向刀柄(3);/n刀片(1)首端设置有凹槽(10),刀片(1)末端设置有安装槽(11),刀片(1)的横截面为圆弧凹槽结构;/n所述的刀刃(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为65°~85°之间;/n所述的刀柄(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I为45°~75°之间;/n所述的刀片(1)中刀刃(2)与安装槽(11)之间的距离F为35~45mm;/n所述的刀片(1)宽度B为7.5mm~8.5mm;/n所述的刀片(1)两侧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E为8°~12°;/n所述的刀柄(3)前端设置有与刀片(1)末端安装槽(11)相匹配的凸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腕横韧带切开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刀片(1)、刀刃(2)和刀柄(3),刀刃(2)连接在刀片(1)上部,刀片(1)与刀柄(3)连接,所述的刀刃(2)工作端朝向刀柄(3);
刀片(1)首端设置有凹槽(10),刀片(1)末端设置有安装槽(11),刀片(1)的横截面为圆弧凹槽结构;
所述的刀刃(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为65°~85°之间;
所述的刀柄(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I为45°~75°之间;
所述的刀片(1)中刀刃(2)与安装槽(11)之间的距离F为35~45mm;
所述的刀片(1)宽度B为7.5mm~8.5mm;
所述的刀片(1)两侧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E为8°~12°;
所述的刀柄(3)前端设置有与刀片(1)末端安装槽(11)相匹配的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腕横韧带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刃(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为80°,所述的刀片(1)宽度B为8mm。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恒李锐朱哲瞿文瑞刘军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