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向插件及墙板拼接组件。单向插件包括:插接板,插接板包括插接端和单向端;限位板包括第一限位端和第二限位端;安装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第一安装端安装在单向端,第二安装端安装在限位板上并位于第一限位端与第二限位端之间。墙板拼接组件包括墙面、第一墙板、第二墙板和单向插件;限位板安装在墙面上;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在拼接处设置在限位板上;安装板位于第一墙板与第二墙板之间,第一墙板上开设有卡槽,插接端插接进卡槽内,单向端抵接在第二墙板在拼接处的端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单向插件及墙板拼接组件,便于调节墙板的平整度,降低了墙板拆卸难度。
One way plug-in and wall panel splicing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向插件及墙板拼接组件
本技术涉及技术建筑装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向插件及墙板拼接组件。
技术介绍
集成块状墙板,以其具有安装简便、饰板形式多样、可拆卸、满足装配式装修要求等优势,在建筑装饰中应用广泛。现有技术中,在集成块状墙板安装时,相邻的墙板一般通过卡接件在对接处相卡接,卡接件同时卡接进两个墙板的对接端面,实现两个墙板的连接。专利技术人在实现专利技术创造的过程中发现,上述两个相邻墙板的连接方式存在以下不足:两个墙板均卡接在卡接件中后,两个墙板在垂直于墙板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固定,不利于墙板之间的平整度调整,且墙板拆卸困难。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单向插件及墙板拼接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便于调节墙板的平整度,降低墙板拆卸难度。本技术提供的单向插件,包括:插接板,所述插接板包括相对设置的插接端和单向端;与所述插接板相对设置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端和第二限位端,所述第一限位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端的连线方向平行于所述插接端与所述单向端之间的连线方向;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所述第一安装端安装在所述单向端,所述第二安装端安装在所述限位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端之间;所述安装板垂直于所述第一限位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端之间的连线方向。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端与所述第一限位端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安装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端之间的距离。可选地,所述插接端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朝靠近所述限位板的方向延伸。可选地,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加强筋。可选地,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加强筋沿着从所述第一安装端到所述第二安装端的方向排列设置。可选地,每组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加强筋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板上相背设置的两侧。可选地,所述限位板包括限位面,所述限位面朝向所述插接板设置,所述限位面开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端与所述第一限位端之间,所述第二限位槽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端之间。可选地,所述限位板还包括与所述限位面背向设置的减重面,所述减重面上开设有减重槽。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墙板拼接组件,包括墙面和在所述墙面上相拼接的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还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单向插件;所述限位板上背向所述插接板的一侧安装在所述墙面上;所述第一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在拼接处的侧面均贴合设置在所述限位板上朝向所述插接板的表面上;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一墙板与所述第二墙板之间,所述第一墙板在拼接处的端面上开设有卡槽,所述插接端插接进所述卡槽内,所述单向端抵接在所述第二墙板在拼接处的端面上。可选地,所述第一墙板上设置有第一挂件,所述墙面上设置有第二挂件,所述第一挂件挂接在所述第二挂件上。本技术提供的单向插件及墙板拼接组件,通过限位板固定在墙面上,插接板上仅插接端插接进第一墙板开设的卡槽内,第二墙板通过抵接在单向端上实现在平行于墙面方向的限位,由于第二墙板在垂直于墙面的方向上处于自由的状态,可以通过调节第二墙板与墙面之间的距离,便于调节相对接的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的平整度;且第二墙板需要拆卸时,沿垂直于墙面的方向拆卸下即可,无需从墙面的边角处开始拆卸,省时省力。附图说明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实施例,以助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其中:图1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单向插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墙板拼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墙板上设置有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图1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单向插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向插件,包括插接板5、限位板6、以及安装板7。请参照图1,所述插接板5包括相对设置的插接端51和单向端52;所述限位板6与所述插接板5相对设置,所述限位板6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端61和第二限位端62,所述第一限位端61与所述第二限位端62的连线方向平行于所述插接端51与所述单向端52之间的连线方向;所述安装板7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端71和第二安装端72,所述第一安装端71安装在所述单向端52,所述第二安装端72安装在所述限位板6上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端61与所述第二限位端62之间;所述安装板7垂直于所述第一限位端61与所述第二限位端62之间的连线方向。本技术提供的单向插件,通过限位板6固定在墙面上,插接板5上仅插接端51插接进相对接的第一个墙板中,相对接的第二个墙板通过单向端52的抵接作用固定设置,由于第二个墙板在垂直于墙面的方向上处于自由的状态,可以通过调节第二个墙板与墙面之间的距离,便于调节相对接的第一个墙板和第二个墙板的平整度;且第二个墙板需要拆卸时,沿垂直于第二个墙板的方向拆卸下即可,无需从墙面的边角处开始拆卸,省时省力。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个墙板上背向第一个墙板的一端的端面处于被压紧的状态,可使第二个墙板相对设置的两端处于受力的状态,进而限定在墙面上。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端72与所述第一限位端61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安装端72与所述第二限位端62之间的距离。相对接的两个墙板中,第二个墙板贴合在限位板6上第二安装端72与第一限位端61之间,第一个墙板贴合在限位板6上第二安装端72与第二限位端62之间,本实施例可使相对接的第一个墙板和第二个墙板受力均衡,增加了两个墙板安装后的稳定性。较佳地,所述插接端51设置有限位凸起53,所述限位凸起53朝靠近所述限位板6的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的插接端51用于卡接进对接后的第一个墙板的端面上开设的卡槽中,限位凸起53可以对卡槽83起到固定作用,且可以节省插接端51的整体用材,节省成本。可选地,所述安装板7上设置有加强筋73。本实施例中的加强筋73可以增加安装板7的结构强度。较佳地,所述加强筋73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加强筋73沿着从所述第一安装端71到所述第二安装端72的方向排列设置。本实施例中的加强筋73可以沿着第一安装端71到第二安装端72的方向增加安装板7的结构强度。此外,位于安装板7上朝向第一限位端61的加强筋73的端面与单向端52上朝向第一限位端61的端面共面设置,加强筋73和单向端52可以同时抵接在相对接的第二个墙板的端面上,增加了对接后的墙板的结构稳定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每组所述加强筋7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加强筋73分别位于所述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向插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插接板,所述插接板包括相对设置的插接端和单向端;/n与所述插接板相对设置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端和第二限位端,所述第一限位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端的连线方向平行于所述插接端与所述单向端之间的连线方向;/n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所述第一安装端安装在所述单向端,所述第二安装端安装在所述限位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端之间;所述安装板垂直于所述第一限位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端之间的连线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向插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接板,所述插接板包括相对设置的插接端和单向端;
与所述插接板相对设置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端和第二限位端,所述第一限位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端的连线方向平行于所述插接端与所述单向端之间的连线方向;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所述第一安装端安装在所述单向端,所述第二安装端安装在所述限位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端之间;所述安装板垂直于所述第一限位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端之间的连线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端与所述第一限位端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安装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端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向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端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朝靠近所述限位板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单向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向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加强筋沿着从所述第一安装端到所述第二安装端的方向排列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向插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裕,周东珊,武鹏,肖苏,蔡帅帅,陈奕阊,吴伊斌,王金霞,王东,李鹏程,赖志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