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术后压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637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介入治疗术后压迫装置,包括本体和交叉设置的第一束缚带、第二束缚带;所述本体位于所述第一束缚带和第二束缚带的交叉部;所述本体包括基底,所述基底为柔性材质;所述基底的一面自外而内开设有若干环形的环形槽体,若干所述环形槽体之间通过连通槽连通;有益效果是:压迫装置更加稳定,采用多层环形气囊,不仅提高了压迫的稳定性、还加强了压迫效果;能够更好的对创口进行保护,可以在压迫同时进行药物保护;采用交叉斜设的束缚带,进一步较强了作为股动脉术后在肢体上压迫的稳定性。

Compression device af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介入治疗术后压迫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压迫止血装置。
技术介绍
介入治疗术中,医生已能把导管或器械“介入”到人体几乎所有的血管分支、消化道和其它特定部位,运用于疾病的治疗,介入疗法的多数项目都是在血管内进行的,在术后需要对创口进行止血作业。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是应用于血管介入手术后的止血装置,它主要通过机械压迫力从体外对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压迫,促进穿刺口止血愈合。过去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主要通过弹力绷带包扎进行压迫止血,再用盐袋压迫24h,在此期间,术后患者侧肢需要制动,如果发生移动容易导致盐袋移位,容易发生皮下血肿;同时,弹力绷带长时间紧绷压迫会对皮肤造成一定损伤,会出现破皮、水泡等情况。技术人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技术方案,如CN101843513A中公开的技术,为了避免紧绷带对肢体的压迫,采用了在压板设置压迫头、在压板外的其他位置设置多个气囊的技术;通过气囊的膨胀来实现压迫装置的收紧从而让压迫头进行止血压迫;然而,上述这种压迫装置,由于若干气囊条形排列且相互独立,通过束缚带体上的气囊膨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介入治疗术后压迫装置,包括本体(10)和交叉设置的第一束缚带(20)、第二束缚带(30),其特征在于:/n所述本体(10)位于所述第一束缚带(20)和第二束缚带(30)的交叉部;/n所述本体(10)包括基底(11),所述基底(11)为柔性材质;/n所述基底(11)的一面自外而内开设有若干环形的环形槽体(111),若干所述环形槽体(111)之间通过连通槽连通;/n最内侧的环形槽体(111)的内侧开设有气囊槽(112);/n最内侧的环形槽体(111)和所述气囊槽(112)之间为置药槽(110);/n所述置药槽(110)的底部为网状结构;/n所述环形槽体(111)中均设有环形气囊(12),所述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介入治疗术后压迫装置,包括本体(10)和交叉设置的第一束缚带(20)、第二束缚带(30),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10)位于所述第一束缚带(20)和第二束缚带(30)的交叉部;
所述本体(10)包括基底(11),所述基底(11)为柔性材质;
所述基底(11)的一面自外而内开设有若干环形的环形槽体(111),若干所述环形槽体(111)之间通过连通槽连通;
最内侧的环形槽体(111)的内侧开设有气囊槽(112);
最内侧的环形槽体(111)和所述气囊槽(112)之间为置药槽(110);
所述置药槽(110)的底部为网状结构;
所述环形槽体(111)中均设有环形气囊(12),所述气囊槽(112)中设有压迫气囊(13),所述环形气囊(12)与所述压迫气囊(13)相通,最外侧的环形气囊(12)设有气口(14);
当所述压迫气囊(13)、环形气囊(12)充气后,均能凸于所述本体(10)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治疗术后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药槽(110)中设有药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蕾李昭慧张芸芸张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