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折板式建筑外遮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627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可调节折板式建筑外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遮阳板组件和调节机构;所述支架包括横梁和立柱,横梁安装于窗上下方的梁上,立柱间隔布置于上下横梁之间;所述遮阳板组件包括上部板、下部板和扇形柔性连接件,上部板的内沿与立柱铰接,下部板的内沿与立柱固定,上部板的下沿与下部板的上沿高度相同,扇形柔性连接件的两侧分别与上部板的下沿及下部板的上沿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电机、驱动杆和拉结杆,驱动杆内端与电机的驱动轴连接,外端与拉结杆铰接,所述上部板外沿均通过转轴A与拉结杆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兼具遮阳与采光性能、适用性高、可自动调节、施工方便、外型美观,在经济技术效益方面尤为突出。

Adjustable folding building external sunsha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节折板式建筑外遮阳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折板式建筑外遮阳装置,适用于建筑物外部遮阳施工。
技术介绍
建筑外遮阳是一种有效的建筑节能模式,近年来备受建筑设计师的推崇,实际应用中的工程案例非常的广泛。传统的建筑外遮阳装置包括横向百叶遮阳和竖向垂直遮阳百叶。横向百叶适于太阳高度角较高且阳光正面照射的立面遮阳;竖向百叶遮阳适用于太阳高度角较低且受侧向阳光照射的立面遮阳。对于东西立面太阳高度角较高,同时受到的光照来自于侧向,上述两种百叶都无法很好的实现建筑的遮阳。如果在同一个建筑的不同立面运用不同形式的百叶,又会使得建筑缺乏统一的立面形象;并且由于百叶对窗户面积的较大遮挡,必然对室内采光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同时传统百叶在可调节性方面也有所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传统建筑外遮阳装置存在的无法兼顾遮阳与采光、适用范围小、建筑立面形象难以统一、可调节性欠佳等问题,提出一种可调节折板式建筑外遮阳装置。为了达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可调节折板式建筑外遮阳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折板式建筑外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架、遮阳板组件和调节机构;所述支架包括横梁(9)和立柱(10),横梁(9)安装于窗(16)上下方的梁(15)上,立柱(10)间隔布置于上下横梁(9)之间;所述遮阳板组件包括上部板(1)、下部板(2)和扇形柔性连接件(3),上部板(1)的内沿与立柱(10)铰接,下部板(2)的内沿与立柱(10)固定,上部板(1)的下沿与下部板(2)的上沿高度相同,扇形柔性连接件(3)的两侧分别与上部板(1)的下沿及下部板(2)的上沿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电机(8)、驱动杆(7)和拉结杆(4),驱动杆(7)内端与电机(8)的驱动轴(6)连接,外端与拉结杆(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折板式建筑外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架、遮阳板组件和调节机构;所述支架包括横梁(9)和立柱(10),横梁(9)安装于窗(16)上下方的梁(15)上,立柱(10)间隔布置于上下横梁(9)之间;所述遮阳板组件包括上部板(1)、下部板(2)和扇形柔性连接件(3),上部板(1)的内沿与立柱(10)铰接,下部板(2)的内沿与立柱(10)固定,上部板(1)的下沿与下部板(2)的上沿高度相同,扇形柔性连接件(3)的两侧分别与上部板(1)的下沿及下部板(2)的上沿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电机(8)、驱动杆(7)和拉结杆(4),驱动杆(7)内端与电机(8)的驱动轴(6)连接,外端与拉结杆(4)铰接,所述上部板(1)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林朱凯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方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