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京玮专利>正文

一种肺炎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613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肺炎治疗装置包括面罩(100)、气源(200)、驱动模块(300),其以电机(302)带动第一齿条(308)往复摆动,而使与第一齿条(308)啮合的齿轮(311)上的拨杆(313)往复摆动,拨杆(313)带动第二齿条(314)间歇摆动而带动气泵(319)的活塞(318)间歇运动而间歇式泵送所述气体,所述气泵(319)第三进气口(362)与气源(200)的第二出气口(201)连通,气泵(319)的第三出气口(363)与面罩(100)的第一进气口(101)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述驱动模块(300)间歇式地驱动气泵(319)向面罩(100)内排气,其可实现辅助用户呼吸而避免因气管闭合、气管狭窄导致的呼吸不畅的问题,以缓解肺部不适,并达到暂时性治疗的效果。

A pneumonia treatm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肺炎治疗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呼吸科治疗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呼吸道阻塞等肺部疾病的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呼吸道内﹑外疾病引起的通气障碍﹐表现为呼吸困难。常规的辅助肺炎治疗的呼吸机其只是将空气中的气体辅助打入患者体内,而无法连接带有氧气的气源,诸如氧气瓶;并且其只能呼气或吸气这两种选项,而经过医护人员长期观察用户的呼吸波动图不难发现,人们在呼吸之间是有一定时间的停顿的,若没有停顿,则会增加用户的身体负担,让用户感觉呼吸疲劳。此外,通常驱动呼吸机往复的喷气、吸气的机构是利用了电机的不断改变旋转方向而驱动的往复运动,久而久之,会对于电机造成磨损,使用寿命降低,精度降低。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辅助治疗肺炎的、多功能治疗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辅助治疗肺炎的、多功能治疗装置。本专利技术一种肺炎治疗装置,包括面罩,其用于佩戴在用户面部,其配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气源,其配置有气体,其设有第二出气口;驱动模块,其以电机带动第一齿条往复摆动,而使与第一齿条啮合的齿轮上的拨杆往复摆动,拨杆带动第二齿条间歇摆动而带动气泵的活塞间歇运动而间歇式泵送所述气体,所述气泵第三进气口与气源的第二出气口连通,气泵的第三出气口与面罩的第一进气口连通。本专利技术一种肺炎治疗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模块的电机的电源模块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用户终端连接。本专利技术一种肺炎治疗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模块包括壳体、电机、输出轴、第一连杆、第一销轴、孔杆、第一长圆孔、第一齿条、第一导轨、第一固定杆、齿轮、第二固定杆、拨杆、第二齿条、第二导轨、第三固定杆、活塞杆、活塞、气泵、第一导管、第二导管;所述壳体与机架固定,所述壳体的内部与电机固定,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销轴固定,所述孔杆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长圆孔,所述第一销轴沿所述孔杆的第一长圆孔内移动,所述孔杆与所述第一齿条固定,所述第一齿条沿所述第一导轨移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侧表面固定,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齿轮的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侧表面固定,所述齿轮的轴与所述拨杆的一端固定,所述拨杆的另一端的端面设有齿,所述拨杆的齿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所述第二齿条沿所述第二导轨移动,所述第二导轨与第三固定杆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三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侧表面固定,第二齿条的一端与所述气泵的活塞杆固定,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入气泵的外壳与所述活塞固定,所述气泵的外壳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所述气泵的第三进气口与所述气源的第二出气口通过第一导管连通,所述气泵的第三出气口与所述面罩的第一进气口通过第二导管连通。本专利技术一种肺炎治疗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模块包括湿润仓、第二连杆、搅拌杆、第三导管;所述湿润仓与所述壳体的侧表面固定,所述壳体的侧表面和湿润仓共同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环绕有沿其移动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齿条的另一端固定,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搅拌杆固定,所述搅拌杆配置在所述湿润仓的液体内,所述所述气泵的第三出气口与所述面罩的第一进气口通过第三导管、湿润仓、第二导管连通,所述气泵的第三出气口与所述湿润仓的第四进气口通过第三导管连通,所述湿润仓的第四出气口通过第一导管与所述面罩的第一进气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三导管的与所述湿润仓的第四进气口的连通的一端位于所述湿润仓的液面以下,所述第一导管的与所述所述湿润仓的第四出气口连通的一端位于所述湿润仓的液面以上。本专利技术一种肺炎治疗装置,其中所述湿润仓的正对第三导管的与所述湿润仓的第四进气口的连通的一端的下方配置有雾化模块。本专利技术一种肺炎治疗装置,其中所述湿润仓的底部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轴,所述第二轴与摆杆的一端固定,所述摆杆的另一端与第二销轴固定,所述搅拌杆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长圆孔,所述第二销轴沿所述搅拌杆的第二长圆孔内移动,所述摆杆上固定有雾化模块。本专利技术一种肺炎治疗装置,其中两组第二齿条、第二导轨、第三固定杆、活塞杆、活塞、气泵、第二连杆、搅拌杆、第二轴、摆杆、第二销轴、第二长圆孔、雾化模块组成的机构体沿所述电机的两侧对称设置,其中一个气泵的第三出气口通过第三导管、湿润仓、第一导管与面罩的第一进气口连通,另一个气泵的第三进气口通过第四导管与所述面罩的第一出气口连通。本专利技术一种肺炎治疗装置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一种肺炎治疗装置通过上述驱动模块间歇式地驱动气泵向面罩内排气,其可实现辅助用户呼吸而避免因气管闭合、气管狭窄导致的呼吸不畅的问题,而改善用户的呼吸质量,避免用户因憋气引发的休克甚至死亡的现象,以缓解肺部不适,并达到暂时性治疗的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肺炎治疗装置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肺炎治疗装置的简化状态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肺炎治疗装置的第一运动状态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简化状态的第二运动状态的俯视图;图4是图2的简化状态的第三运动状态的俯视图;图5是图2的简化状态的第四运动状态的俯视图;图6是图2的简化状态的第五运动状态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参见图1、2,本专利技术一种肺炎治疗装置包括面罩100,其用于佩戴在用户面部,其配置有第一进气口101和第一出气口102;气源200,其配置有气体,其设有第二出气口201;驱动模块300,其以电机302带动第一齿条308往复摆动,而使与第一齿条308啮合的齿轮311上的拨杆313往复摆动,拨杆313带动第二齿条314间歇摆动而带动气泵319的活塞318间歇运动而间歇式泵送所述气体,所述气泵319第三进气口362与气源200的第二出气口201连通,气泵319的第三出气口363与面罩100的第一进气口101连通。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驱动模块300间歇式地驱动气泵319向面罩100内排气,其可实现辅助用户呼吸而避免因气管闭合、气管狭窄导致的呼吸不畅的问题,而改善用户的呼吸质量,避免用户因憋气引发的休克甚至死亡的现象,以缓解肺部不适,并达到暂时性治疗的效果。其中,本专利技术的治疗原理可参考传统的呼吸机治疗法。其中,气源200内可配置有混合有高浓度氧气的空气或空气。其中,本专利技术通过电机302驱动第一齿条308间歇式的转动可使电机302始终保持相同的旋转状态而不用总是反复调节旋转方向,以保证旋转精度,从而可更加准确地调节用户的呼吸频率,以使用更多人的不同的呼吸需求。本专利技术相比于需要电机302不停改变旋转方向的转动,而不需要克服惯性,从而延长了电机302的寿命,并且节约用电。其中,图2~6中的气泵319的活塞的运动位置有些偏差,活塞318的运动最大位置应在气泵319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而图1中只是为了表示运动的幅度,而超过了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其不影响实际的理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肺炎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面罩(100),其用于佩戴在用户面部,其配置有第一进气口(101)和第一出气口(102);/n气源(200),其配置有气体,其设有第二出气口(201);/n驱动模块(300),其以电机(302)带动第一齿条(308)往复摆动,而使与第一齿条(308)啮合的齿轮(311)上的拨杆(313)往复摆动,拨杆(313)带动第二齿条(314)间歇摆动而带动气泵(319)的活塞(318)间歇运动而间歇式泵送所述气体,所述气泵(319)第三进气口(362)与气源(200)的第二出气口(201)连通,气泵(319)的第三出气口(363)与面罩(100)的第一进气口(101)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肺炎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罩(100),其用于佩戴在用户面部,其配置有第一进气口(101)和第一出气口(102);
气源(200),其配置有气体,其设有第二出气口(201);
驱动模块(300),其以电机(302)带动第一齿条(308)往复摆动,而使与第一齿条(308)啮合的齿轮(311)上的拨杆(313)往复摆动,拨杆(313)带动第二齿条(314)间歇摆动而带动气泵(319)的活塞(318)间歇运动而间歇式泵送所述气体,所述气泵(319)第三进气口(362)与气源(200)的第二出气口(201)连通,气泵(319)的第三出气口(363)与面罩(100)的第一进气口(10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肺炎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300)的电机(302)的电源模块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用户终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肺炎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300)包括壳体(301)、电机(302)、输出轴(303)、第一连杆(304)、第一销轴(305)、孔杆(306)、第一长圆孔(307)、第一齿条(308)、第一导轨(309)、第一固定杆(310)、齿轮(311)、第二固定杆(312)、拨杆(313)、第二齿条(314)、第二导轨(315)、第三固定杆(316)、活塞杆(317)、活塞(318)、气泵(319)、第一导管(320)、第二导管(321);所述壳体(301)与机架固定,所述壳体(301)的内部与电机(302)固定,所述电机(302)的输出轴(303)与所述第一连杆(304)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连杆(304)的另一端与第一销轴(305)固定,所述孔杆(306)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长圆孔(307),所述第一销轴(305)沿所述孔杆(306)的第一长圆孔(307)内移动,所述孔杆(306)与所述第一齿条(308)固定,所述第一齿条(308)沿所述第一导轨(309)移动,所述第一导轨(309)与所述第一固定杆(310)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杆(310)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301)的侧表面固定,所述第一齿条(308)与所述齿轮(311)啮合,所述齿轮(311)的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杆(312)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杆(312)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301)的侧表面固定,所述齿轮(311)的轴与所述拨杆(313)的一端固定,所述拨杆(313)的另一端的端面设有齿,所述拨杆(313)的齿与所述第二齿条(314)啮合,所述第二齿条(314)沿所述第二导轨(315)移动,所述第二导轨(315)与第三固定杆(316)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三固定杆(316)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301)的侧表面固定,第二齿条(314)的一端与所述气泵(319)的活塞杆(317)固定,所述活塞杆(317)的另一端伸入气泵(319)的外壳与所述活塞(318)固定,所述气泵(319)的外壳与所述壳体(301)的上表面固定;
所述气泵(319)的第三进气口(362)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张京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