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人工耳蜗的高分子载药薄膜、人工耳蜗载药电极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5601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人工耳蜗的高分子载药薄膜、人工耳蜗载药电极及制备方法,该高分子载药薄膜包含: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载体,所载药物,及,挥发性溶剂;所载药物指用于防治耳蜗植入后内耳病变的药物;高分子载体溶于挥发性溶剂中,其质量浓度为4‑6%;所载药物与高分子载体的质量比根据需要调整。该人工耳蜗载药电极包含电极植入段,其具有若干金属接触点,该电极植入段的表面,除所述的金属接触点外,均覆盖有高分子载药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人工耳蜗载药电极,可在术中快速定制,通过人工耳蜗电极表面承接载体以联合载药,载药在术后缓释,达到联合用药的目的,可以有效地改善术后内耳炎症及纤维化等病变造成的残余听力损失等状况。

Polymer film, electrod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for cochlear impl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人工耳蜗的高分子载药薄膜、人工耳蜗载药电极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人工耳蜗植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人工耳蜗的高分子载药薄膜、人工耳蜗载药电极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针对重度、极重度耳聋的几乎唯一治疗方式,能重建患者听力,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再次融入社会。但是,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内耳病理改变(如炎症刺激、纤维增生、神经元凋亡等)很可能会损害听觉重建的效果和术前的残余听力。目前临床研究证实,单纯依靠手术技术进步以及电极设计改进不足以解决上述问题,联合使用药物以防治耳蜗植入后内耳病变是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鉴于血脑屏障和内耳微循环的限制,全身应用药物效率较低且存在禁忌症和副反应。迄今为止,国内外很多学者虽然提出过不同的内耳直接或渗透给药的方式,如内耳微泵、耳蜗注射、中耳腔注射和圆窗膜渗透等,然而,均无法实现安全、持续、稳定地维持内耳药物浓度。如耳蜗内给药对注射剂量与技术要求严格,操作不当可能对耳蜗精细结构造成机械性、压力性损伤,其收益风险比并不突出。受到新一代药物涂层心血管支架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人工耳蜗的高分子载药薄膜,其特征在于,该高分子载药薄膜包含: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载体,所载药物,以及,挥发性溶剂;所述的所载药物是指用于防治耳蜗植入后内耳病变的药物;所述的挥发性溶剂选择正常低温下均能挥发的有机液体,其能与所述的高分子载体、所载药物互溶;所述的高分子载体溶于挥发性溶剂中,该高分子载体的质量浓度为4-6%;所载药物与所述的高分子载体的质量比根据需要调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人工耳蜗的高分子载药薄膜,其特征在于,该高分子载药薄膜包含: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载体,所载药物,以及,挥发性溶剂;所述的所载药物是指用于防治耳蜗植入后内耳病变的药物;所述的挥发性溶剂选择正常低温下均能挥发的有机液体,其能与所述的高分子载体、所载药物互溶;所述的高分子载体溶于挥发性溶剂中,该高分子载体的质量浓度为4-6%;所载药物与所述的高分子载体的质量比根据需要调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工耳蜗的高分子载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载体选择聚乳酸、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脂肪族聚酯、聚氨基酸、壳蛋白、聚多糖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挥发性溶剂包含三氯甲烷和/或乙酸乙酯;所载药物选择地塞米松磷酸钠、布地奈德、盐酸阿糖胞苷中的任意一种;当所述的所载药物选择地塞米松磷酸钠时,其与所述的高分子载体的质量比为10-15%;当所述的所载药物选择盐酸阿糖胞苷时,其与所述的高分子载体的质量比为1-2%。


3.一种人工耳蜗载药电极,其包含电极植入段,该电极植入段具有若干金属接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植入段的表面,除所述的金属接触点外,均覆盖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子载药薄膜。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耳蜗载药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步骤1,将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载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浩然贾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