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检测模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590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CT检测模体,包括呈六棱柱状的模体主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人们往第二圆孔内加入盐水后,人们能够将螺堵与第二圆孔进行螺纹连接,由于模体主体不动,人们仅能够拧动螺堵令其在螺纹配合的作用下向下位移,螺堵带动橡胶凸块不断向下位移,直至橡胶凸块顶住第二圆孔中的卡圈,而后人们再次拧动螺堵带动橡胶凸块向下位移,橡胶凸块发生弹性形变并有部分嵌入至卡圈的通槽内,从而使得螺堵与第二圆孔螺纹连接的时候,能够通过卡圈对螺堵起到一定的限位效果,避免人们一直用力转动螺堵从而使得螺堵与第二圆孔之间的螺纹发生破损因而影响两者之间的密封效果。

A CT detection mod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T检测模体
本技术涉及一种CT检测模体,属于CT性能测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探测器、机械结构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层面CT技术的水平和功能得到不断地提升,为临床诊断水平的提高和医学影像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手段。多层面CT成像技术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临床诊断方法之一。因此,要保证CT成像装置能够安全、有效和高成像质量地运行,需要确保CT成像装置的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为确保CT设备检查时能达到的精度要求,不仅要求在出厂前进行参数测试,而且安装验收后和日常使用过程中,依据国家标准使用CT检测模体定期对设备进行运行性能检测,例如公开号CN206892003U的工业CT检测模体,该CT检测模体在圆孔内注入盐水后需要通过螺堵进行密封,但是螺堵一般与模体主体螺纹连接,一旦人们用力过大,极易出现螺纹破损的情况,从而导致螺堵与模体主体之间容易发生泄漏,从而影响测试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CT检测模体。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CT检测模体,包括呈六棱柱状的模体主体,所述模体主体内设有线对卡,所述模体主体顶面圆心处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底面与线对卡底端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模体主体顶面以第一圆孔为圆心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内螺纹连接有螺堵,所述第二圆孔内设有位于螺堵正下方的卡圈,所述螺堵底面设有与卡圈相抵触的橡胶凸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圆孔的深度小于模体主体的高度,所述第二圆孔的深度小于第一圆孔的深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相邻所述第二圆孔之间的圆心角为预设角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卡圈与模体主体为一体成型式结构,所述模体主体和卡圈均由有机玻璃制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橡胶凸块呈半球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螺堵由螺帽和螺杆组成,所述螺杆外圈设有位于第二圆孔与螺堵连接处的O型圈,所述0型圈的内径小于第二圆孔的直径,所述0型圈的外径大于第二圆孔的直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螺杆顶端开设有一端环形槽,所述0型圈嵌入环形槽内,所述0型圈的内径小于螺杆内径,所述0型圈的外径小于螺帽直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螺堵由白色聚甲醛制成,所述0型圈和橡胶凸块由丁腈橡胶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人们往第二圆孔内加入盐水后,人们能够将螺堵与第二圆孔进行螺纹连接,由于模体主体不动,人们仅能够拧动螺堵令其在螺纹配合的作用下向下位移,螺堵带动橡胶凸块不断向下位移,直至橡胶凸块顶住第二圆孔中的卡圈,而后人们再次拧动螺堵带动橡胶凸块向下位移,橡胶凸块发生弹性形变并有部分嵌入至卡圈的通槽内,从而使得螺堵与第二圆孔螺纹连接的时候,能够通过卡圈对螺堵起到一定的限位效果,避免人们一直用力转动螺堵从而使得螺堵与第二圆孔之间的螺纹发生破损因而影响两者之间的密封效果,通过卡圈与橡胶凸块配合,从而减少螺堵与第二圆孔之间的空隙,从而保证本模体的密封效果,避免发生泄漏情况并影响检测结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CT检测模体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CT检测模体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CT检测模体的俯视图;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图5为图4的A处放大图。附图标记:1、模体主体;2、第一圆孔;3、第二圆孔;4、螺堵;5、0型圈;6、卡圈;7、橡胶凸块;8、线对卡;9、环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一种CT检测模体,包括呈六棱柱状的模体主体1,模体主体1内设有线对卡8,模体主体1顶面圆心处开设有第一圆孔2,第一圆孔2底面与线对卡8底端位于同一平面,便于检测工业CT检测机的低对比度分辨率,模体主体1顶面以第一圆孔2为圆心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第二圆孔3,第一圆孔2的深度小于模体主体1的高度,第二圆孔3的深度小于第一圆孔2的深度,第二圆孔3内螺纹连接有螺堵4,第二圆孔3内设有位于螺堵4正下方的卡圈6,螺堵4底面设有与卡圈6相抵触的橡胶凸块7。在人们需要进行检测的时候,人们往第二圆孔3内加入盐水后,人们能够将螺堵4与第二圆孔3进行螺纹连接,由于模体主体1不动,人们仅能够拧动螺堵4令其在螺纹配合的作用下向下位移,螺堵4带动橡胶凸块7不断向下位移,直至橡胶凸块7顶住第二圆孔3中的卡圈6,而后人们再次拧动螺堵4带动橡胶凸块7向下位移,橡胶凸块7发生弹性形变并有部分嵌入至卡圈6的通槽内,从而使得螺堵4与第二圆孔3螺纹连接的时候,能够通过卡圈6对螺堵4起到一定的限位效果,避免人们一直用力转动螺堵4从而使得螺堵4与第二圆孔3之间的螺纹发生破损因而影响两者之间的密封效果,通过卡圈6与橡胶凸块7配合,从而减少螺堵4与第二圆孔3之间的空隙,从而保证本模体的密封效果,避免发生泄漏情况并影响检测结果。相邻第二圆孔3之间的圆心角为预设角度。设置相邻的第二圆孔3之间的圆心角为预设角度便于满足测量需求。卡圈6与模体主体1为一体成型式结构,模体主体1和卡圈6均由有机玻璃制成。由于卡圈6与模体主体1为一体成型式结构,从而使得卡圈6与模体主体1之间存在较强的连接强度,能够承载较大的压力,使得两者之间不易发生脱离情况。橡胶凸块7呈半球形。当橡胶凸块7与卡圈6接触时,橡胶凸块7底面位于卡圈6内一部分更易下陷,也使得卡圈6的内圈与橡胶凸块7嵌合的更加牢固,从而保证两者接触时的密封性。螺堵4由螺帽和螺杆组成,螺杆外圈设有位于第二圆孔3与螺堵4连接处的O型圈5,0型圈5的内径小于第二圆孔3的直径,0型圈5的外径大于第二圆孔3的直径。通过设置0型圈5,从而使得螺堵4与第二圆孔3螺纹连接时,螺帽向下压紧0型圈5,使得螺堵4与第二圆孔3螺纹连接时减少两者之间的空隙,增强连接时的密封效果。螺杆顶端开设有一端环形槽9,0型圈5嵌入环形槽9内,0型圈5的内径小于螺杆内径,0型圈5的外径小于螺帽直径,螺堵4由白色聚甲醛制成,0型圈5和橡胶凸块7由丁腈橡胶制成。当人们将螺堵4与第二圆孔3进行螺纹连接的时候,能够将0型圈5限位在环形槽9内,避免其发生位移偏移的情况。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T检测模体,包括呈六棱柱状的模体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体主体(1)内设有线对卡(8),所述模体主体(1)顶面圆心处开设有第一圆孔(2),所述第一圆孔(2)底面与线对卡(8)底端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模体主体(1)顶面以第一圆孔(2)为圆心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第二圆孔(3),所述第二圆孔(3)内螺纹连接有螺堵(4),所述第二圆孔(3)内设有位于螺堵(4)正下方的卡圈(6),所述螺堵(4)底面设有与卡圈(6)相抵触的橡胶凸块(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检测模体,包括呈六棱柱状的模体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体主体(1)内设有线对卡(8),所述模体主体(1)顶面圆心处开设有第一圆孔(2),所述第一圆孔(2)底面与线对卡(8)底端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模体主体(1)顶面以第一圆孔(2)为圆心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第二圆孔(3),所述第二圆孔(3)内螺纹连接有螺堵(4),所述第二圆孔(3)内设有位于螺堵(4)正下方的卡圈(6),所述螺堵(4)底面设有与卡圈(6)相抵触的橡胶凸块(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T检测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孔(2)的深度小于模体主体(1)的高度,所述第二圆孔(3)的深度小于第一圆孔(2)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T检测模体,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二圆孔(3)之间的圆心角为预设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T检测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圈(6)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瑞宏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