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具及烹饪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4660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锅具及烹饪设备,锅具包括锅体,锅体的壁为多层结构,多层结构包括第一金属层及第二金属层,且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之间形成有扩散层,其中,扩散层内形成相互渗透结合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结合于第一金属层,第二连接部结合于第二金属层。本方案提供的锅具,第一金属层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有利于锅体的快速升温,同时利用第二金属层可以对第一金属层形成较好的支撑强化,在提升锅体强度及刚度的同时,有利于减小锅体的厚度,避免热量聚集,从而使得锅体受热更均匀,降低局部发生焦糊的风险,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Pots and cook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具及烹饪设备
本技术涉及厨房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及一种烹饪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锅具,其锅体通常采用单一金属加工制作,单一金属的刚性较差,为了确保锅具的强度,通常需要使用较厚的板材进行拉深成形,否则锅具容易变形,这样加工成型的锅具的壁较厚,在烹饪时,容易导致热量聚集,锅体受热不均匀,进而容易发生局部焦糊。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锅具。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锅具的烹饪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的壁为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包括第一金属层及第二金属层,且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形成有扩散层,其中,所述扩散层内形成相互渗透结合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结合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连接部结合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本技术提供的锅具,多层结构包括第一金属层及第二金属层,第一金属层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有利于锅体的快速升温,同时利用第二金属层可以对第一金属层形成较好的支撑强化,在提升锅体强度及刚度的同时,有利于减小锅体的厚度,避免热量聚集,从而使得锅体受热更均匀,降低局部发生焦糊的风险,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此外,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之间形成有扩散层,使得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之间具有更良好的结合强度,防止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脱落,在实现锅具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和耐高温性能的同时,有利于提升锅具的使用性能。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锅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铝层,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铁质层。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金属层包括铝层,第二金属层包括铁质层,铁质层的刚性远高于铝层,通过铝层与铁质层的结合实现锅体的进一步减薄,提高锅体的强度,且锅体的进一步减薄也有利于提升锅体的受热均匀性。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多层结构包括至少一层所述铝层,且所述铝层设于所述铁质层的内侧。在本方案中,铝层设于铁质层的内侧,铁质层的导热性低于铝层,这样,炉灶的热量从锅具外侧传递给锅具时,铁质层会对热量形成一定的“阻隔”作用,使热量不会过快地通过锅底传递给锅内的食材,而是逐步地上升,这样就不容易造成食材局部温度过高而发生焦糊,对于烹饪初学者来说,锅具的加热速度不至于过快,更加容易控制火力,便于提升锅具的使用体验,此外,铁质层还能够保护铝层,使锅具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因受碰撞而变形,提升了锅具的强度、延长了锅具的使用寿命。所述多层结构包括至少一层所述铝层,且所述铝层设于所述铁质层的外侧。通过在铁质层的外侧设置铝层,可以使来自炉灶的热量更加迅速地横向传递,使锅体不同高度上的温度更均匀,避免局部过热导致容易食材焦糊,提升锅具的使用体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多层结构包括至少两层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外侧和内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金属层,且所述第二金属层与内侧的所述第一金属层之间以及与外侧的所述第一金属层之间分别形成有所述扩散层。在本方案中,第二金属层的外侧和内侧分别设有第一金属层铝层这样,锅体的壁由内到外形成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一金属层的多层结构,且第二金属层与内侧的第一金属层之间形成有扩散层,且第二金属层与外侧的第一金属层之间形成有扩散层,使得各层之间具有更良好的结合强度,防止脱落,在实现锅具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和耐高温性能的同时,有利于提升锅具的使用性能。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多层结构还包括导磁层,所述导磁层设于外侧的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外侧。在本方案中,导磁层设于外侧的第一金属层的外侧,通过设置导磁层使得锅具可以应用在电磁炉上,从而扩大了锅具的使用场景,且导磁层与外侧的所述第一金属层共同作用,将热量由锅底迅速扩散至锅身,使得锅体整体上受热均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多层结构还包括保护层,外侧的所述第一金属层外表面的局部设有所述导磁层,外侧的所述第一金属层外表面上未设有所述导磁层的区域设有所述保护层。在本方案中,外侧的第一金属层的局部设有导磁层,外侧的第一金属层外表面上未设有导磁层的区域设有保护层,也即外侧的第一金属层外表面被导磁层及保护层覆盖,这样,有效防止保护层隔离导磁层及外侧的第一金属层,使得导磁层与外侧的第一金属层直接接触导热,导热效率更高,保护层对外侧的第一金属层形成防护,避免外侧的第一金属层被腐蚀或划伤,进一步延长锅具的使用寿命。举例而言,锅体包括锅身及设于锅身底部的锅底,导磁层设于外侧的第一金属层外表面中的锅底部分,保护层设于外侧的第一金属层外表面中的锅身部分。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0.3mm~2mm,和/或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0.4mm~2mm,和/或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形成为轧制连接的结构。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金属层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0.3mm~2mm,和/或第二金属层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0.4mm~2mm,这样,一方面保证第一金属层以及第二金属层良好的导热性,可以使来自炉灶的热量更加迅速地横向传递,使锅体不同高度上的温度更均匀,另一方面,有效的控制第一金属层及第二金属层的厚度,使得锅具兼具高强度和导热均匀性优异的特点,改善现有锅具制造成本高、烹饪效果不佳的问题。设置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形成为轧制连接的结构,这样,在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结合面会形成原子相互渗透扩散的稳定界面,因此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强度,降低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脱离的风险,从而使锅具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和耐高温性能,有利于提升锅具的使用性能。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锅体的壁厚度小于等于2.5mm。在本方案中,锅体的壁厚度小于等于2.5mm,在保证锅具刚度的同时,减小锅体的壁的厚度,使得锅具更轻薄,质量更小,使用更方便。优选地,锅体的壁厚度的取值范围为1.5mm~2.5mm。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多层结构还包括不粘层,所述不粘层形成为所述多层结构的最内层。在本方案中,不粘层形成为多层结构的最内层,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糊底,提升锅具的使用体验,同时,不粘层对第一铝层的内表面形成防护,避免锅铲直接接触第一铝层而划伤第一铝层,延长锅具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锅具。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锅具,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个所述锅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所述锅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锅体,所述锅体的壁为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包括第一金属层及第二金属层,且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形成有扩散层,其中,所述扩散层内形成相互渗透结合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结合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连接部结合于所述第二金属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所述锅体的壁为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包括第一金属层及第二金属层,且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形成有扩散层,其中,所述扩散层内形成相互渗透结合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结合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连接部结合于所述第二金属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铝层,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铁质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层结构包括至少一层所述铝层,且所述铝层设于所述铁质层的内侧;或
所述多层结构包括至少一层所述铝层,且所述铝层设于所述铁质层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层结构包括至少两层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外侧和内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金属层,且所述第二金属层与内侧的所述第一金属层之间以及与外侧的所述第一金属层之间分别形成有所述扩散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慧民邢凤雷许智波姚亮王婷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