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污排口生态化改造系统
本技术涉及生态水利、环境工程、生态学
,具体涉及到一种雨污排口生态化改造系统,能够削减入湖雨污混合排口的污染负荷。
技术介绍
在湖泊的生态修复工程中,能否确保外源性入湖污染负荷的削减,关系到湖泊生态修复的成功性。针对外源性生活污水排水口、雨水排水口以及雨污混合排水口,携带各类污染物质,如有机物、氮磷营养盐物质等。针对外源性排水口的治理,开展截污纳管工程是最有效的途径方法,能够源头上控制外源污染物质进入湖泊,但一些湖泊地处城镇核心区,往往由于历史原因,城建规划相对落后,管网混乱,湖泊周围又分布大量居民建筑、商业配套等,开展截污、分流工程多不具备场地条件。由此,针对无法完全截污、分流的排污口,结合环境工程污水好氧处理法与生态学理论知识,专利技术一种末端雨污混合排口的治理技术方法,在不影响湖泊调蓄等功能的前提下,兼具美化湖泊水面景观的同时,削减入湖污染负荷,保证湖泊生态修复成果,将具有潜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雨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污排口生态化改造系统,包括排水管(10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生态袋隔水墙(104)围成的进水区(1)和水处理通道(2),还包括由浮岛带(301)围成的出水区(3),水处理通道(2)沿湖岸布置,进水区(1)与水处理通道(2)一端之间通过第一透水围隔(103)连通,排水管(101)进水端埋设在湖岸内,排水管(101)出水端延伸至进水区(1)内设置的块石铺设区(102)内;/n沿水处理通道(2)交替设置有砾石床区(202)和植物种植区(201),水处理通道(2)迎水一侧设置有挺水植物过滤带(203);/n水处理通道(2)另一端与出水区(3)连通,出水区(3)的外侧设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污排口生态化改造系统,包括排水管(10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生态袋隔水墙(104)围成的进水区(1)和水处理通道(2),还包括由浮岛带(301)围成的出水区(3),水处理通道(2)沿湖岸布置,进水区(1)与水处理通道(2)一端之间通过第一透水围隔(103)连通,排水管(101)进水端埋设在湖岸内,排水管(101)出水端延伸至进水区(1)内设置的块石铺设区(102)内;
沿水处理通道(2)交替设置有砾石床区(202)和植物种植区(201),水处理通道(2)迎水一侧设置有挺水植物过滤带(203);
水处理通道(2)另一端与出水区(3)连通,出水区(3)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透水围隔(302),出水区(3)内设置有曝气增氧装置(3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污排口生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希,刘亮,李亚俊,朱全亮,雷轰,聂梦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