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琴琴专利>正文

方便残留水沥干的电水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366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方便残留水沥干的电水壶,包括底座和壶体,壶体底部的中部固定有导电插头,底座包括相互固定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的侧壁上穿设有电源线,上壳体顶部的中部固定有导电插座,导电插座与电源线电连接,导电插座的上端伸出于上壳体外,壶体的外壁上一体成型有握把,握把包括第一倾斜段、竖直段和第二倾斜段,第一倾斜段的上端与壶体上端的外边缘连接于一体,第一倾斜段的下端与竖直段的上端连接于一体,竖直段的下端与第二倾斜段的上端连接于一体,第二倾斜段的下端与壶体的外壁连接于一体;第一倾斜段的上边沿与壶体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夹角Q,夹角Q的角度为45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避免在壶体的内底部上形成水垢。

Electric kettle for easy drainage of residual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方便残留水沥干的电水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水壶
,具体涉及一种方便残留水沥干的电水壶。
技术介绍
电水壶是用于烧水的装置,目前的电水壶一般包括底座和壶体,当底座与墙面插座电连接后,且将壶体放置到底座上并打开壶体上的开关后,即可实现对壶体中的水的加热。但是目前的电水壶在使用后,即使将壶体中的水倒出后,壶体的内部还是会有残留水,长此以往,残留在壶体内部的水容易在壶体的内底部上形成水垢,从而会给用户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方便残留水沥干的电水壶,其内部的壶体在使用完毕后,用户能够将壶体的第一倾斜段支撑在台面上,此时,壶体的开口能够朝下,且壶体处于倾斜状态,这样一来,残留在壶体中的水能够从壶体中流出,从而能够避免在壶体的内底部上形成水垢,进而能够给用户带来方便。本专利技术的方便残留水沥干的电水壶,包括底座和壶体,壶体底部的中部固定有导电插头,底座包括相互固定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的侧壁上穿设有电源线,上壳体顶部的中部固定有导电插座,导电插座与电源线电连接,导电插座的上端伸出于上壳体外,壶体放置到底座上后,导电插座的上端插入在导电插头中,壶体的外壁上一体成型有握把,握把包括第一倾斜段、竖直段和第二倾斜段,第一倾斜段的上端与壶体上端的外边缘连接于一体,第一倾斜段的下端与竖直段的上端连接于一体,竖直段的下端与第二倾斜段的上端连接于一体,第二倾斜段的下端与壶体的外壁连接于一体;第一倾斜段的上边沿与壶体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夹角Q,夹角Q的角度为45度。本专利技术的方便残留水沥干的电水壶,其中,竖直段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沿竖直段的长度方向分布的防滑槽;通过防滑槽的设置,在人们握持握把中的竖直段时,能够增大手部与竖直段之间的摩擦力,以起到防滑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方便残留水沥干的电水壶,其中,导电插座的中部设置有上端开口的凹槽,凹槽中嵌装有导电插套,导电插套底部的螺柱活动贯穿凹槽的底部后螺纹连接有螺母,螺柱与电源线中的地线电连接,壶体放置到底座上后,位于导电插头中的导电插针插入在导电插套中;导电插座中设置有上端开口的第一环形插槽和第二环形插槽,第二环形插槽位于第一环形插槽的内侧,第一环形插槽和第二环形插槽均与凹槽同轴设置,第一环形插槽用于供导电插头中的第一环形导电片插入,第二环形插槽用于供导电插头中的第二环形导电片插入;导电插座的内部设置有下端开口的第一环形凹腔和第二环形凹腔,第一环形凹腔位于第一环形插槽的外侧且与第一环形插槽同轴设置,第二环形凹腔位于第一环形插槽和第二环形插槽之间且第二环形凹腔与第一环形插槽同轴设置;第一环形凹腔的内顶部上固定有“Z”字形的第一导电触片,第一环形凹腔与第一环形插槽之间的导电插座中设置有供第一导电触片的下端穿过以使第一导电触片的下端与第一环形导电片相抵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由外向内逐渐向下倾斜,壶体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在壶体放置到底座上后用于驱动第一导电触片的下端以使第一导电触片的下端与第一环形导电片相抵的第一驱动结构,第一导电触片与电源线中的相线电连接;第二环形凹腔的内顶部上固定有“Z”字形的第二导电触片,第二环形凹腔与第二环形插槽之间的导电插座中设置有供第二导电触片的下端穿过以使第二导电触片的下端与第二环形导电片相抵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由外向内逐渐向下倾斜,壶体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在壶体放置到底座上后用于驱动第二导电触片的下端以使第二导电触片的下端与第二环形导电片相抵的第二驱动结构,第二导电触片与电源线中的零线电连接;第一环形插槽底部的导电插座中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分布的第一出水孔,第二环形插槽底部的导电插座中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分布的第二出水孔;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当有水进入到导电插座中的第一环形插槽和第二环形插槽中时,水能够直接通过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排出到接水槽中,落入到接水槽中的水又能够通过排水孔排出到底座外,再者,导电插座中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由外向内逐渐向下倾斜设置,这样一来,能够避免水进入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即能够避免底座出现漏电的现象,此外,在壶体从底座上取下后,第一导电触片的下端和第二导电触片的下端能够分别缩入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避免第一导电触片和第二导电触片被水打湿,从而进一步避免了漏电现象的出现。本专利技术的方便残留水沥干的电水壶,其中,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一驱动架,第一驱动架包括第一长边、第一短边和第一水平边,第一长边的下端与第一水平边的外端部连接于一体,第一短边的下端与第一水平边的内端部连接于一体,第一长边、第一短边和第一水平边围成倒“Π”字形结构,第一短边的上端活动贯穿导电插座后伸入在第一环形插槽中,第一长边的上端伸入在第一环形凹腔中,第一长边的上端一体成型有在第一驱动架由上至下移动时用于驱动第一导电触片的下端与第一环形导电片相抵的第一斜边,第一斜边由下至上逐渐向内倾斜,第一水平边中活动穿设有两个呈前后方向分布的第一螺栓,两个第一螺栓的上端均与导电插座螺纹连接,位于第一水平边下方的每个第一螺栓的外部均套装有第一弹簧;通过采用这种第一驱动结构后,当壶体放置到底座上后,第一环形导电片能够插入到第一环形插槽中,此时,第一环形导电片能够下压第一短边,第一短边被下压后,第一短边能够驱动第一水平边和第一长边下移(此时,第一弹簧被压缩),第一长边下移后,位于第一长边上端部处的第一斜边能够下移,第一斜边下移时,第一斜边能够推动第一导电触片的下端向内移动,此时,第一导电触片的下端能够穿出第一通孔并与第一环形导电片相抵,即第一导电触片实现了与第一环形导电片的电连接,也即第一环形导电片实现了与电源线中的相线的电连接;当壶体从底座上取下时,第一短边失去了第一环形导电片的推力,此时,第一长边、第一短边和第一水平边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上移,第一长边上移后,第一长边能够带动第一斜边上移,此时,第一斜边能够解除对第一导电触片下端的顶推,第一导电触片的下端能够向外复位(第一导电触片具有弹性,第一导电触片的下端通过弹性自行复位),即第一导电触片的下端能够缩入到第一通孔中。本专利技术的方便残留水沥干的电水壶,其中,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第二驱动架,第二驱动架包括第二长边、第二短边和第二水平边,第二长边的下端与第二水平边的外端部连接于一体,第二短边的下端与第二水平边的内端部连接于一体,第二长边、第二短边和第二水平边围成倒“Π”字形结构,第二短边的上端活动贯穿导电插座后伸入在第二环形插槽中,第二长边的上端伸入在第二环形凹腔中,第二长边的上端一体成型有在第二驱动架由上至下移动时用于驱动第二导电触片的下端与第二环形导电片相抵的第二斜边,第二斜边由下至上逐渐向内倾斜,第二水平边中活动穿设有两个呈前后方向分布的第二螺栓,两个第二螺栓的上端均与导电插座螺纹连接,位于第二水平边下方的每个第二螺栓的外部均套装有第二弹簧;通过采用这种第二驱动结构后,当壶体放置到底座上后,第二环形导电片能够插入到第二环形插槽中,此时,第二环形导电片能够下压第二短边,第二短边被下压后,第二短边能够驱动第二水平边和第二长边下移(此时,第二弹簧被压缩),第二长边下移后,位于第二长边上端部处的第二斜边能够下移,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残留水沥干的电水壶,包括底座(1)和壶体(2),所述壶体(2)底部的中部固定有导电插头(3),所述底座(1)包括相互固定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所述上壳体(11)的侧壁上穿设有电源线(4),所述上壳体(11)顶部的中部固定有导电插座(5),所述导电插座(5)与电源线(4)电连接,所述导电插座(5)的上端伸出于上壳体(11)外,所述壶体(2)放置到底座(1)上后,导电插座(5)的上端插入在导电插头(3)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2)的外壁上一体成型有握把(21),所述握把(21)包括第一倾斜段(211)、竖直段(212)和第二倾斜段(213),所述第一倾斜段(211)的上端与壶体(2)上端的外边缘连接于一体,所述第一倾斜段(211)的下端与竖直段(212)的上端连接于一体,所述竖直段(212)的下端与第二倾斜段(213)的上端连接于一体,所述第二倾斜段(213)的下端与壶体(2)的外壁连接于一体;所述第一倾斜段(211)的上边沿与壶体(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夹角Q,所述夹角Q的角度为45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残留水沥干的电水壶,包括底座(1)和壶体(2),所述壶体(2)底部的中部固定有导电插头(3),所述底座(1)包括相互固定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所述上壳体(11)的侧壁上穿设有电源线(4),所述上壳体(11)顶部的中部固定有导电插座(5),所述导电插座(5)与电源线(4)电连接,所述导电插座(5)的上端伸出于上壳体(11)外,所述壶体(2)放置到底座(1)上后,导电插座(5)的上端插入在导电插头(3)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2)的外壁上一体成型有握把(21),所述握把(21)包括第一倾斜段(211)、竖直段(212)和第二倾斜段(213),所述第一倾斜段(211)的上端与壶体(2)上端的外边缘连接于一体,所述第一倾斜段(211)的下端与竖直段(212)的上端连接于一体,所述竖直段(212)的下端与第二倾斜段(213)的上端连接于一体,所述第二倾斜段(213)的下端与壶体(2)的外壁连接于一体;所述第一倾斜段(211)的上边沿与壶体(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夹角Q,所述夹角Q的角度为45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残留水沥干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段(212)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沿竖直段(212)的长度方向分布的防滑槽(2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残留水沥干的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插座(5)的中部设置有上端开口的凹槽(51),所述凹槽(51)中嵌装有导电插套(6),所述导电插套(6)底部的螺柱(61)活动贯穿凹槽(51)的底部后螺纹连接有螺母(62),所述螺柱(61)与电源线(4)中的地线(41)电连接,所述壶体(2)放置到底座(1)上后,位于导电插头(3)中的导电插针(31)插入在导电插套(6)中;所述导电插座(5)中设置有上端开口的第一环形插槽(52)和第二环形插槽(53),所述第二环形插槽(53)位于第一环形插槽(52)的内侧,所述第一环形插槽(52)和第二环形插槽(53)均与凹槽(51)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环形插槽(52)用于供导电插头(3)中的第一环形导电片(32)插入,所述第二环形插槽(53)用于供导电插头(3)中的第二环形导电片(33)插入;所述导电插座(5)的内部设置有下端开口的第一环形凹腔(54)和第二环形凹腔(55),所述第一环形凹腔(54)位于第一环形插槽(52)的外侧且与第一环形插槽(52)同轴设置,所述第二环形凹腔(55)位于第一环形插槽(52)和第二环形插槽(53)之间且第二环形凹腔(55)与第一环形插槽(52)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环形凹腔(54)的内顶部上固定有“Z”字形的第一导电触片(7),所述第一环形凹腔(54)与第一环形插槽(52)之间的导电插座(5)中设置有供第一导电触片(7)的下端穿过以使第一导电触片(7)的下端与第一环形导电片(32)相抵的第一通孔(56),所述第一通孔(56)由外向内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壶体(2)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在壶体(2)放置到底座(1)上后用于驱动第一导电触片(7)的下端以使第一导电触片(7)的下端与第一环形导电片(32)相抵的第一驱动结构,所述第一导电触片(7)与电源线(4)中的相线(42)电连接;所述第二环形凹腔(55)的内顶部上固定有“Z”字形的第二导电触片(8),所述第二环形凹腔(55)与第二环形插槽(53)之间的导电插座(5)中设置有供第二导电触片(8)的下端穿过以使第二导电触片(8)的下端与第二环形导电片(33)相抵的第二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琴琴
申请(专利权)人:姜琴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