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肩带结构的背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274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肩带结构的背包,包括背包本体以及设于所述背包本体背部的肩带组件,所述肩带组件包括肩带和肩带垫,所述肩带垫的上部上下相对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肩带垫的下部上下相对设有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所述肩带的中间段设于肩带垫的外侧,所述肩带的上端从肩带垫的外侧穿入所述第二穿孔、再从肩带垫的内侧穿出所述第一穿孔、然后连接于背包本体的上部,所述肩带的下端从肩带垫的外侧穿入所述第三穿孔、再从肩带垫的内侧穿出所述第四穿孔、然后连接于背包本体的下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包的肩带与肩带垫结合时无需缝合即可使用,便于制造,且使用更舒适。

Backpack with new shoulder bel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肩带结构的背包
本技术涉及背包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肩带结构的背包。
技术介绍
现有的背包一般通过肩带背在背上,背背包时,肩带直接与人体的肩部接触,为了减小肩带对人体肩部的压力,防止肩带勒痛或勒伤肩部,肩带一般都设有肩带垫,在现有技术中,肩带垫一般都是缝合包裹在肩带中的,该结构的肩带的制造比较麻烦,且减压的效果较差,使用的舒适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肩带结构的背包,以使该背包的肩带与肩带垫结合时无需缝合即可使用,便于制造,且使用更舒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肩带结构的背包,包括背包本体以及设于所述背包本体背部的肩带组件,所述肩带组件包括肩带和肩带垫,所述肩带垫的上部上下相对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肩带垫的下部上下相对设有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所述肩带的中间段设于肩带垫的外侧,所述肩带的上端从肩带垫的外侧穿入所述第二穿孔、再从肩带垫的内侧穿出所述第一穿孔、然后连接于背包本体的上部,所述肩带的下端从肩带垫的外侧穿入所述第三穿孔、再从肩带垫的内侧穿出所述第四穿孔、然后连接于背包本体的下部。进一步地,所述肩带垫的外侧面沿长度方向设有凹槽,所述肩带置于所述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肩带的内侧面与肩带垫的内侧面之间通过魔术贴相连。进一步地,所述肩带由两段组成,两段肩带之间通过卡扣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肩带垫采用一体成型的发泡塑料。进一步地,所述背包本体包括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所述第一面料构成背包本体的正面和两个侧面,所述第二面料构成背包本体的背面、顶面和底面,第一面料构成的正面的下边缘与第二面料构成的底面的前边缘固定连接,第一面料与第二面料的其余边缘之间通过双头拉链相连。进一步地,所述背包本体的上部设有两个可拆卸的阻挡件,每个所述阻挡件横跨背包本体对应的侧面与背面之间的拉链的外侧。进一步地,各所述阻挡件的两端分别通过按扣连接于背包本体对应的侧面和背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通过在肩带垫上设置穿孔,直接将肩带垫穿在肩带上,即可实现肩带垫和肩带的结合,肩带与肩带垫结合时无需缝合即可使用,便于制造,并且,在使用时,肩带不会直接对肩膀产生挤压,完全通过肩带垫与人体的肩膀接触,相对于传统肩带包裹肩带垫的结构,本申请的肩带与人体的肩膀接触更加舒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肩带垫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0表示背包本体;11表示第一面料;12表示第二面料;13表示拉链;14表示阻挡件;141表示按扣;20表示肩带组件;21表示肩带;22表示肩带垫;221表示第一穿孔;222表示第二穿孔;223表示第三穿孔;224表示第四穿孔;225表示凹槽;226表示魔术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肩带结构的背包,包括背包本体10以及设于背包本体10背部的肩带组件20。参照图2和图3,肩带组件20包括肩带21和肩带垫22,这里的肩带21可以采用布带、皮带、编织带等材料,肩带垫22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发泡塑料。肩带垫22的上部上下相对设有第一穿孔221和第二穿孔222,肩带垫22的下部上下相对设有第三穿孔223和第四穿孔224,肩带21的中间段设于肩带垫22的外侧,肩带21的上端从肩带垫22的外侧穿入第二穿孔222、再从肩带垫22的内侧穿出第一穿孔221、然后连接于背包本体10的上部,肩带21的下端从肩带垫22的外侧穿入第三穿孔223、再从肩带垫22的内侧穿出第四穿孔224、然后连接于背包本体10的下部。本实施例通过在肩带垫22上设置穿孔,直接将肩带垫22穿在肩带21上,即可实现肩带垫22和肩带21的结合,肩带21与肩带垫22结合时无需缝合即可使用,便于制造,并且,在使用时,肩带21不会直接对肩膀产生挤压,完全通过肩带垫22与人体的肩膀接触,相对于传统肩带21包裹肩带垫22的结构,本申请的肩带21与人体的肩膀接触更加舒适。作为一种优选的结构,肩带垫22的外侧面沿长度方向设有凹槽225,肩带21置于凹槽225内,凹槽225对肩带21有容纳和限位的作用,能够提高肩带21和肩带垫22结合的紧密性,且外形更美观。为了防止肩带垫22在肩带21上窜动,本实施例的肩带21的内侧面与肩带垫22的内侧面之间通过魔术贴226相连,使得肩带21和肩带垫22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肩带21由两段组成,两段肩带21之间通过卡扣连接,这样既能够调整肩带21的长短,同时还可以将两段肩带21断开,以便于将肩带垫22抽出更换。在本实施例中,背包本体10包括第一面料11和第二面料12,第一面料11构成背包本体10的正面和两个侧面,第二面料12构成背包本体10的背面、顶面和底面,第一面料11构成的正面的下边缘与第二面料12构成的底面的前边缘固定连接,第一面料11与第二面料12的其余边缘之间通过双头拉链13相连,采用这样的设计,在不使用时,可将双头拉链13向两头拉开,并将背包本体10展开成平面,方便折叠收纳。更进一步地,背包本体10的上部设有两个可拆卸的阻挡件14,每个阻挡件14横跨背包本体10对应的侧面与背面之间的拉链13的外侧,具体地,各阻挡件14的两端分别通过按扣141连接于背包本体10对应的侧面和背面,阻挡件14的作用是为了在背包使用时阻止拉链13的竖直边被拉开。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肩带结构的背包,包括背包本体以及设于所述背包本体背部的肩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带组件包括肩带和肩带垫,所述肩带垫的上部上下相对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肩带垫的下部上下相对设有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所述肩带的中间段设于肩带垫的外侧,所述肩带的上端从肩带垫的外侧穿入所述第二穿孔、再从肩带垫的内侧穿出所述第一穿孔、然后连接于背包本体的上部,所述肩带的下端从肩带垫的外侧穿入所述第三穿孔、再从肩带垫的内侧穿出所述第四穿孔、然后连接于背包本体的下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肩带结构的背包,包括背包本体以及设于所述背包本体背部的肩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带组件包括肩带和肩带垫,所述肩带垫的上部上下相对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肩带垫的下部上下相对设有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所述肩带的中间段设于肩带垫的外侧,所述肩带的上端从肩带垫的外侧穿入所述第二穿孔、再从肩带垫的内侧穿出所述第一穿孔、然后连接于背包本体的上部,所述肩带的下端从肩带垫的外侧穿入所述第三穿孔、再从肩带垫的内侧穿出所述第四穿孔、然后连接于背包本体的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肩带结构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带垫的外侧面沿长度方向设有凹槽,所述肩带置于所述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肩带结构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带的内侧面与肩带垫的内侧面之间通过魔术贴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肩带结构的背包,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国澄
申请(专利权)人:金国服饰制品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