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壁嵌入式制冷装置机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257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墙壁嵌入式制冷装置机架,其具有良好的外观并且装配简便。所述机架包括:外壳,外壳具有分别形成相对外侧表面的一对侧板和形成外部后表面的后侧板;一对内壳,其容纳在外壳中,并且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间隔开要求的距离,所述内壳由隔离壁分隔,分别限定出冷冻室和冷藏室;和壳体凸缘,其覆盖外壳和内壳的正面和在所述冷冻室和冷藏室之间形成的隔离壁的正面,其中所述内壳和壳体凸缘一体地形成整体内壳。所述机架简化了装配过程,并且提高了生长率,降低了成本,并获得良好的外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墙壁嵌入式制冷装置,尤其是具有简化结构的墙壁嵌入式制冷装置机架
技术介绍
为了对与常用的家用制冷装置相比容量较大的制冷装置进行有效的安装,一般建议在建筑物墙壁上开凹槽,以限定一个空间来接纳或嵌入制冷装置。能够符合这种建议的制冷装置称为“墙壁嵌入式制冷装置”。下面将参照附图1和2说明这种墙壁嵌入式制冷装置的机架,其中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图1是传统墙壁嵌入式制冷装置100的透视图。在图1中,建筑物墙壁10位于墙壁嵌入式制冷装置100的背面,其限定有一个墙壁嵌入式制冷装置100可以嵌入其中的空间。图1所示墙壁嵌入式制冷装置100包括机械室101,其制成在制冷装置100上部;和冷冻室102、冷藏室103,其制成在机械室101下面。为了更方便地显示冷冻室102、冷藏室103,其门都被省略。下面将在冷冻室102、冷藏室103的门被拆除的情况下对墙壁嵌入式制冷装置100的机架进行简要说明。如图1所示,制冷装置机架包括外壳104,其形成制冷装置100的外表面;第一内壳105,其限定了冷冻室102;第二内壳106,其限定了冷藏室103;和壳体凸缘107,其使壳体104、105和106的正面以及内壳105与106之间的正面结束。图2是沿图1的线A-A获得的制冷装置的截面图。下面将参照图2详细说明传统墙壁嵌入式制冷装置的机架。形成墙壁嵌入式制冷装置100外表面的外壳104包括一对侧板(即左侧板104A和右侧板104B),它们分别形成相对的外侧表面(即左外表面和右外表面);和后侧板104C,其形成后外表面。虽然外壳104包括形成外顶表面的顶板和形成外底表面的底板,但为了说明方便,这些板都被拆除。形成墙壁嵌入式制冷装置100内表面的内壳(即第一内壳105和第二内壳106)分别限定了冷冻室102和冷藏室103。形成冷冻室102的第一内壳105包括第一左内表面105A,其面对左侧板104A;第一后内表面105B,其面对后侧板104C;和第一右内表面105C,其形成在第一内壳105与第二内壳106之间制成的隔离壁A的一个侧表面。虽然第一内壳105包括与冷冻室102相关的顶板和底板,为了便于说明,这些板都被拆除。形成冷藏室103的第二内壳106包括第二右内表面106A,其面对右侧板104B;第二后内表面106B,其面对后侧板104C;和第二左内表面106C,其形成隔离壁A的另一个侧表面。虽然第二内壳106包括与冷藏室103相关的顶板和底板,为了便于说明,这些板都被拆除。壳体凸缘107与制冷装置机架的正面(即外壳104与内壳105之间的正面、外壳104与内壳106之间的正面和隔离壁A的正面)相连,以覆盖或结束这些表面。图3清楚地说明了壳体凸缘107。形成冷冻室102的第一内壳105的第一左内表面105A、第一后内表面105B与第一右内表面105C之间的连接和形成冷藏室103的第二内壳106的第二右内表面106A、第二后内表面106B与第二左内表面106C之间的连接是通过堵缝加工实现的,如图2中的“I”部分所示。在每个内壳相邻内表面互相接触的每个拐角处设置了密封件204,当氨基甲酸乙酯随后在外壳与内壳之间形成的空间中起泡沫时,这样做可以防止氨基甲酸乙酯从该空间泄漏。同时,在包括外壳104、第一内壳105、第二内壳106和壳体凸缘107的制冷装置机架的正面设置了热管道201和磁体202,使它们由壳体凸缘107覆盖。每个热管道201用于防止在墙壁嵌入式制冷装置100的前端发生结露现象。热管道201通过夹管203和双面胶带与壳体凸缘107相连。磁体202用于将墙壁嵌入式制冷装置100的磁性连接门与壳体凸缘107磁性连接。每个磁体202通过双面胶带与壳体凸缘107相连。对墙壁嵌入式制冷装置100的上述机架进行装配的程序如下(1)按照堵缝加工将形成冷冻室的第一内壳105和形成冷藏室的第二内壳106进行装配;(2)通过双面胶带将磁体202连接在壳体凸缘107的背面上; (3)通过附有双面胶带的夹管203将热管道201固定在壳体凸缘107的背面上;(4)以适当的方式将第一内壳105和第二内壳106与携带热管道201和磁体202的壳体凸缘107相连接;(5)按照步骤(4)的装配程序获得的装配件与外壳104进行装配。但是,墙壁嵌入式制冷装置100的机架及其装配程序存在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这些步骤中在第一内壳105和第二内壳106与壳体凸缘107装配的区域形成缝隙,从而使外观很难看。第二,由于要对第一内壳105和第二内壳106的相邻内表面进行堵缝,因此程序复杂。由于这个原因,生产率下降,制造成本上升。第三,在第一内壳105和第二内壳106各个拐角处设置的密封件204导致外观很难看。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墙壁嵌入式制冷装置机架,其具有良好的外观并且装配简便。本专利技术另外的方面和优点将部分地在下面的叙述中加以阐述,其一部分可以从下面的说明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得到了解。本专利技术上述和其他方面是通过提供一种嵌入在凹陷墙壁中的制冷装置机架实现的,所述机架包括外壳,外壳具有一对侧板和后侧板,所述侧板分别形成相对的外侧表面,而后侧板形成外侧后表面;一对内壳,它们容纳在外壳中,并且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间隔开要求的距离,所述内壳分别限定出冷冻室和冷藏室;壳体凸缘,其覆盖外壳和内壳的正面和形成在所述冷冻室和冷藏室之间的隔离壁的正面,其中所述内壳和壳体凸缘一体地形成整体的内壳。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方面以及优点将更为清楚,其中图1是传统墙壁嵌入式制冷装置外观的透视图; 图2是沿图1的线A-A获得的截面图;图3是部分地沿图1的线A-A获得的壳体凸缘的截面图;图4是说明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的墙壁嵌入式制冷装置外观的透视图;图5是沿图4的线B-B获得的截面图;图6是说明了图4的墙壁嵌入式制冷装置中包含的外壳的透视图,所述外壳部分地沿图4的线B-B获得;图7是说明了图4的墙壁嵌入式制冷装置中包含的整体内壳的透视图,所述整体内壳部分地沿图4的线B-B获得;图8A是说明了图4的墙壁嵌入式制冷装置中包含的壳体架的透视图,所述壳体架部分地沿图4的线B-B获得;图8B是说明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案的壳体架的透视图;和图9是与图4的部分“III”相应的放大分解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其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实施方案进行说明的目的是为了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图4是说明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的墙壁嵌入式制冷装置400外观的透视图。建筑物墙壁40位于图4所示的墙壁嵌入式制冷装置400的背面,其限定了一个墙壁嵌入式制冷装置400可以嵌入其中的空间。如图4所示,墙壁嵌入式制冷装置400包括机械室401,其制成在制冷装置400上部;和冷冻室402、冷藏室403,它们制成在机械室401下面。为了更方便地显示冷冻室402、冷藏室403,它们的门都被省略。下面将在冷冻室402、冷藏室403的门被拆除的情况下对墙壁嵌入式制冷装置400的机架进行简要说明。如图4所示,制冷装置机架包括外壳404,其形成制冷装置400的外表面;整体内壳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嵌入在凹陷墙壁中的制冷装置机架,所述机架包括:外壳,外壳具有一对侧板和后侧板,所述一对侧板分别形成相对的外侧表面,且所述后侧板形成外部后表面;一对内壳,它们容纳在外壳中,并且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间隔开要求的距离,所述内壳由隔离壁分 隔,并分别限定出冷冻室和冷藏室;和壳体凸缘,其覆盖外壳和内壳的正面和形成在所述冷冻室和冷藏室之间的隔离壁的正面,其中所述内壳和壳体凸缘一体地形成整体内壳。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在承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