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手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232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手环,包括手环主体,所述手环主体的两端皆固定有固定仓,左侧所述固定仓连接有第一环带,右侧所述固定仓连接有第二环带,所述第一环带和第二环带上皆开设有孔洞,所述第一转杆的皆通过轴承与固定仓内壁连接,所述伸缩杆上皆通过铰接轴与铰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丝母皆与丝杆滑动连接,所述丝杆皆通过轴承与第二环带内壁连接。该智能手环设置有固定仓、第一环带、第二环带、转帽、第一转杆、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螺纹套、螺纹杆、连接座和孔洞,通过此装置能够方便快捷的对第一环带或者第二环带进行更换,避免第一环带和第二环带损坏后佩戴人员还需要寻找维修人员维修,耗时耗力。

A kind of intelligent Bracel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手环
本技术涉及手环
,具体为一种智能手环。
技术介绍
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为:CN207220322U的一种智能手环,包括手环本体和手环带,手环本体的内部设有处理器和与处理器电连接的电源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定位模块、陀螺仪和计时模块,手环本体的正面设有显示屏,现有的智能手环也有实时监测人们身体状况,当游泳溺水时可以发出警报并且上传求救信号,对溺水者进行救援的功能,但是该专利的手环环带与显示屏之间连接是固定式的,若是环带损坏佩戴人员难以自行更换,同时智能手环的环带上虽然有适应佩戴人员手腕粗细的卡扣,但是起调整幅度较大不能完全适应所有佩戴人员,造成个别佩戴人员舒适度降低,因此亟需一种智能手环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手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智能手环环带损坏后佩戴人员难以自行更换,以及环带可调节粗细范围较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手环,包括手环主体,所述手环主体的两端皆固定有固定仓,左侧所述固定仓连接有第一环带,右侧所述固定仓连接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手环,包括手环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环主体(1)的两端皆固定有固定仓(2),左侧所述固定仓(2)连接有第一环带(3),右侧所述固定仓(2)连接有第二环带(4),所述第一环带(3)和第二环带(4)上皆开设有孔洞(12),所述固定仓(2)上皆设置有转帽(5),且转帽(5)的下端皆与第一转杆(6)固定,所述第一转杆(6)的皆通过轴承与固定仓(2)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转杆(6)上皆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7),且第一锥形齿轮(7)的外侧皆与第二锥形齿轮(8)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锥形齿轮(8)皆固定在螺纹套(9)上,所述螺纹套(9)的前端皆与固定仓(2)内壁固定,所述螺纹套(9)的后端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手环,包括手环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环主体(1)的两端皆固定有固定仓(2),左侧所述固定仓(2)连接有第一环带(3),右侧所述固定仓(2)连接有第二环带(4),所述第一环带(3)和第二环带(4)上皆开设有孔洞(12),所述固定仓(2)上皆设置有转帽(5),且转帽(5)的下端皆与第一转杆(6)固定,所述第一转杆(6)的皆通过轴承与固定仓(2)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转杆(6)上皆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7),且第一锥形齿轮(7)的外侧皆与第二锥形齿轮(8)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锥形齿轮(8)皆固定在螺纹套(9)上,所述螺纹套(9)的前端皆与固定仓(2)内壁固定,所述螺纹套(9)的后端皆连接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后方的固定仓(2)内壁上固定有连接座(11),所述第二环带(4)内开设有活动仓(13),且活动仓(13)内固定有伸缩杆(14),所述伸缩杆(14)上皆缠绕有弹簧(15),所述伸缩杆(14)的外端皆与卡合仓(16)卡合,且卡合仓(16)皆开设在第一环带(3)内壁,所述伸缩杆(14)上皆通过铰接轴(17)与铰接杆(18)的一端连接,所述铰接杆(18)的另一端皆通过另一铰接轴(17)与丝母(19)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颖刘一鸣张维维仇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晓庄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