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及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221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1:56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鞋底及鞋,其中,鞋底包括位于鞋底外周向上的第一防滑区以及位于鞋底内周向上的第二防滑区;第一防滑区包括沿鞋底周向设置的第一环形防滑件和第二环形防滑件。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鞋底各个方向的止滑,能有效提升鞋底防滑性能。

Sole and sho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鞋底及鞋
本申请涉及鞋
,尤其涉及一种鞋底及鞋。
技术介绍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一般鞋子包括鞋底以及与鞋底连接的鞋面,其中,鞋底是脚与地面之间的重要界面,鞋底的防滑性能直接决定鞋子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现有的鞋底通常将设置成粗糙面来使鞋底具有防滑性能。由于粗糙面大多用于鞋底一个方向上的止滑,这就使得鞋底的防滑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鞋底及鞋,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鞋底,包括位于鞋底外周向上的第一防滑区以及位于鞋底内周向上的第二防滑区;其中,所述第一防滑区包括沿鞋底周向设置的第一环形防滑件和第二环形防滑件。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环形防滑件位于所述第二环形防滑件的外侧,所述第一环形防滑件的摩擦系数大于所述第二环形防滑件的摩擦系数;所述第二防滑区包括沿鞋底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防滑条,所述防滑条的摩擦系数与所述第一环形防滑件的摩擦系数相同。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防滑区与所述第二防滑区之间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防滑件与所述第二环形防滑件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件,每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形成有排水槽,每个所述排水槽朝向鞋底中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贯通。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位于足弓处的内侧壁朝向鞋底中线方向凹陷形成凹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防滑区包括沿鞋底宽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引流槽,所述第一引流槽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贯通。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滑条之间形成有第二引流槽,所述第二引流槽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贯通。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引流槽的两端设置有第二连接件以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滑条。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滑条呈拱桥形,位于前掌处的防滑条的拱部朝向鞋头方向,位于后掌处的防滑条的拱部朝向后跟方向。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环形防滑件与所述第二环形防滑件之间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位于后掌处的凹槽段内设置有连接条。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鞋,包括鞋面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鞋底。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鞋底各个方向的止滑,能有效提升鞋底防滑性能。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附图说明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鞋底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鞋底中第一环形防滑件的摩擦系数大于第二环形防滑件的摩擦系数的一个示例。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防滑区;11-第一环形防滑件;12-第二环形防滑件;13-第一连接件;14-排水槽;15-第二环形凹槽;111-S形防滑纹;121-正六边形防滑纹;151-连接条2-第二防滑区;21-防滑条;22-第一引流槽;23-第二引流槽;24-第二连接件;3-第一环形凹槽;31-凹部。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鞋底的结构示意图,该鞋底包括:位于鞋底外周向上的第一防滑区1以及位于鞋底内周向上的第二防滑区2;其中,第一防滑区1包括沿鞋底周向设置的第一环形防滑件11和第二环形防滑件12。第一环形防滑件11和第二环形防滑件12用于在鞋底与地面接触时,能够沿鞋底外周向与地面进行最大面积的接触,防止鞋底朝向任意方向打滑,提高鞋底的防滑性能。其中,第一环形防滑件11和第二环形防滑件12的形状和结构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例如,根据产品的设计需要,第一环形防滑件11和第二环形防滑件12的尺寸、大小、以及适应场景等进行调整选择,只要能够实现在鞋底各个方向上的防滑即可,在此不做限定。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环形防滑件11位于第二环形防滑件12的外侧,第一环形防滑件11的摩擦系数大于第二环形防滑件12的摩擦系数,如此,在鞋底止滑过程中,第一环形防滑件11的摩擦力大于第二环形防滑件12的摩擦力,第一防滑区1内的摩擦力大小由外至内减小,避免止滑过程中发生急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环形防滑件11的摩擦系数大于第二环形防滑件12的摩擦系数的实现方式可以是采用不同防滑材料来制成第一环形防滑件11和第二环形防滑件12,也可以是在第一环形防滑件11和第二环形防滑件12上设置不同粗糙程度的防滑纹。例如,第一环形防滑件11和第二环形防滑件12上可以设置形状相同且深度不同的防滑纹,第一环形防滑件11和第二环形防滑件12上还可以设置形状不同且深度不同的防滑纹。在此不对第一环形防滑件11和第二环形防滑件12的摩擦系数的实现方式做具体限定。作为一个示例,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环形防滑件11上可以设置为S形防滑纹111,第二环形防滑件12上可设置为正六边形防滑纹121,其中,S形防滑纹111的深度大于正六边形防滑纹121的深度。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环形防滑件11和第二环形防滑件12上的防滑纹的形状还可以是其他防滑纹形状,在此不对防滑纹的具体形状和做限定。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防滑区2包括沿鞋底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防滑条21,防滑条21的摩擦系数与第一环形防滑件11的摩擦系数相同。防滑条21用于在鞋底的前掌处和后掌处产生摩擦力,使得人体的脚部在行走、跑步、跳跃等运动时能够抓地,防止打滑。其中,防滑条21的形状可以呈拱桥形、C形、半月形、人字形等多种形状,在此不对防滑条21的形状做具体限定。作为一个示例,当防滑条21呈拱桥形时,位于前掌处的防滑条21的拱部朝向鞋头方向,位于后掌处的防滑条21的拱部朝向后跟方向,使得防滑条21能够进行多方位防滑。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防滑区1与第二防滑区2之间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3,第一环形防滑件11与第二环形防滑件12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件13,每个第一连接件13上形成有排水槽14,每个排水槽14朝向鞋底中线的一端与第一环形凹槽3贯通,如此,当鞋底接触的地面上具有积水或其他液态物质时,如果鞋底与这类地面接触,则液态物质可以在经第一环形凹槽3和排水槽14排出,使得鞋底能够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最大,鞋底能够抓地,防止打滑,提升鞋底的防滑性能。其中,第一连接件13用于增加第一环形防滑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鞋底外周向上的第一防滑区以及位于鞋底内周向上的第二防滑区;其中,所述第一防滑区包括沿鞋底周向设置的第一环形防滑件和第二环形防滑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鞋底外周向上的第一防滑区以及位于鞋底内周向上的第二防滑区;其中,所述第一防滑区包括沿鞋底周向设置的第一环形防滑件和第二环形防滑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防滑件位于所述第二环形防滑件的外侧,所述第一环形防滑件的摩擦系数大于所述第二环形防滑件的摩擦系数;所述第二防滑区包括沿鞋底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防滑条,所述防滑条的摩擦系数与所述第一环形防滑件的摩擦系数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滑区与所述第二防滑区之间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防滑件与所述第二环形防滑件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件,每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形成有排水槽,每个所述排水槽朝向鞋底中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位于足弓处的内侧壁朝向鞋底中线方向凹陷形成凹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德
申请(专利权)人:斯凯奇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