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瓶及其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154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栽培瓶及其瓶盖,所述瓶盖包括上盖、下盖和空气过滤件,所述上盖连接在下盖上,所述下盖的底面上具有用于容置在所述瓶身的瓶口内的第一凸起,所述瓶盖具有形成在所述上盖和下盖上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上开口形成在所述上盖的顶面上,所述通气孔的下开口形成在所述第一凸起上,所述食用菌栽培瓶内外的空气通过所述通气孔进行交换,所述空气过滤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通气孔内以对交换的空气进行过滤。上述瓶盖的结构可以有效抑制了气生菌丝的生长,瓶盖的通气结构为上通气方式,透气性更好,能有效促进营养转化,缩短养菌时间,提升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食用菌栽培瓶及其瓶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瓶及其瓶盖。
技术介绍
食用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材,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多糖等营养成分,目前食用菌已实现规模化生产。现有的一种食用菌栽培方法是塑料袋栽培,塑料袋栽培方式具有成本低、容易根据栽培意愿控量控型出菇的优点,而且塑料袋栽培,袋口形成的紧贴料面以及缩口结构,可以有效减少老化菌块(老菌的产生不利于菌菇扭结与整齐生长)的产生,减少搔菌环节,另外塑料袋与袋中的培养料面完全贴合,避免形成空隙,更好的降低了气生菌丝的产生。但是塑料袋栽培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塑料袋没有固定的形状,栽培方式具有不利于自动化、标准化以及规模化生产的缺陷。针对塑料袋栽培存在的缺陷,开发了栽培瓶栽培,栽培瓶栽培方式具有利于自动化、标准化以及规模化生产的优点,现有的栽培瓶栽培方式通常包括培养料的配制、装瓶、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搔菌、出菇、采收等步骤。公开号为CN210054097U、公开日为2020年2月14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食用菌瓶栽瓶盖,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包括上盖盖体、外扣环、上盖滤垫孔和导流板,下盖包括下盖盖体、第一内扣环、通气孔、迷宫凸筋、下盖滤垫孔、连接块、透气孔、内凹形凸台和第二内扣环。该食用菌瓶栽瓶盖存在的缺陷是,内凹形凸台与连接块中间设置透气孔,瓶盖上设置有通气孔和迷宫凸筋,食用菌瓶栽瓶内外的空气交换需要经过透气孔、迷宫凸筋和通气孔,该侧面通气方式的空气流动路径不利于空气交换,迷宫凸筋还会阻碍空气流动,食用菌瓶栽瓶内的内凹形凸台未覆盖的培养料容易产生气生菌丝。公开号为CN207733367U、公开日为2018年8月17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食用菌种植瓶的瓶盖,包括上盖、下盖、外换气口、内换气口和空气过滤层,上盖盖合于下盖,外换气口设置于下盖的边缘区域,内换气口设置于下盖的中部,空气过滤层设置于上盖与下盖之间,且空气过滤层用于过滤穿过外换气口和内换气口的气体。食用菌种植瓶内外的空气交换需要经过内换气口、空气过滤层和外换气口,外换气口设置于下盖的边缘区域,该侧面通气方式的空气流动路径不利于空气交换。此外,食用菌种植瓶内的培养料容易产生气生菌丝,增加搔菌环节,损失培养料,还可能会污染培养料。公开号为CN208446243U、公开日为2019年2月1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食用菌栽培瓶的透气盖,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下盖体下端面设置有向下延伸并环绕包围食用菌栽培瓶瓶口的裙部A,所述盖体底侧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与食用菌栽培瓶瓶口端面密封配合的弧形凸块,相邻两弧形凸块之间留有径向进气口。空气只能从弧形凸块之间的进气口进入食用菌栽培瓶内,该侧面通气方式的空气流动路径不利于空气交换。此外,食用菌栽培瓶内的培养料容易产生气生菌丝,增加搔菌环节,损失培养料,还可能会污染培养料。食用菌栽培瓶内外的空气交换不畅,会产生以下不良影响:(1)在灭菌过程中,无法保证培养料的含水量的稳定;(2)在培养过程中,瓶盖透气性不好,不利于培养料营养转化,延长了养菌时间,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因此,研究如何提高食用菌栽培瓶的瓶盖的透气性以及如何减少气生菌丝的产生,对于规模化生产中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食用菌栽培瓶及其瓶盖,解决了现有瓶盖的透气性差和容易产生气生菌丝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食用菌栽培瓶的瓶盖,用于盖合在食用菌栽培瓶的瓶身的瓶口处,所述瓶盖包括上盖、下盖和空气过滤件,所述上盖连接在下盖上,所述下盖的底面上具有用于容置在所述瓶身的瓶口内的第一凸起,所述瓶盖具有形成在所述上盖和下盖上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上开口形成在所述上盖的顶面上,所述通气孔的下开口形成在所述第一凸起上,所述食用菌栽培瓶内外的空气通过所述通气孔进行交换,所述空气过滤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通气孔内以对交换的空气进行过滤。优选地,所述下盖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上盖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凸起上。优选地,所述空气过滤件设置在所述上盖的通气孔内。优选地,所述下盖设置有第一扣合部,所述第一扣合部自所述下盖的周缘向下延伸,所述第一扣合部用于与所述食用菌栽培瓶的瓶身的瓶口相卡扣。优选地,所述上盖还包括遮挡部,所述遮挡部包括遮挡板和多个支撑臂,所述遮挡板设置在所述通气孔的上开口的上方,所述支撑臂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遮挡板和所述上盖,所述多个支撑臂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支撑臂之间形成连通所述通气孔的通气口。一种食用菌栽培瓶的瓶盖,用于盖合在食用菌栽培瓶的瓶身的瓶口处,所述瓶盖包括下盖,所述下盖具有用于容置在所述瓶身的瓶口内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上形成有连通下盖的顶面和底面的第一通气孔。优选地,所述瓶盖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具有连通上盖的顶面和底面的第二通气孔,所述上盖的底面朝向下盖并盖合在所述下盖上,所述食用菌栽培瓶内外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进行交换。一种食用菌栽培瓶,包括瓶盖和瓶身,所述瓶盖为上述的瓶盖。优选地,所述瓶身用于盛放食用菌培养料,当所述瓶盖盖合在所述瓶身的瓶口处时,所述第一凸起容置在所述瓶身的瓶口内并用于紧邻瓶身内的食用菌培养料。优选地,当所述瓶盖盖合在食用菌栽培瓶的瓶身的瓶口处时,所述第一凸起的侧壁紧邻所述瓶身的瓶口的内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食用菌栽培瓶及其瓶盖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1)本专利技术的食用菌栽培瓶的瓶盖中,通过在下盖上设置第一凸起,在培养过程中,与培养料上表面紧贴的第一凸起有效抑制了气生菌丝的生长,减少了老化菌块的形成,去盖后可以减去搔菌环节,节约了培养料,不影响菇蕾的形成与整齐度,并且减少了污染的可能性,又可以在培养过程中防止食用菌栽培瓶内失水,确保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2)食用菌栽培瓶内外的空气通过形成在上盖和下盖上的通气孔进行交换,瓶盖的通气结构为上通气方式,与现有的侧面通气方式相比,上通气方式的瓶盖的透气性更好,确保了灭菌过程中培养料含水量的稳定,透气性好还能有效促进营养转化,缩短养菌时间,提升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食用菌栽培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食用菌栽培瓶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食用菌栽培瓶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食用菌栽培瓶的沿AA线的截面示意图。图5A和图5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下盖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下盖的俯视图。图6B是图6A下盖的沿BB线的截面示意图。图7A和图7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上盖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上盖的截面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空气过滤件的俯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食用菌栽培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食用菌栽培瓶的主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食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栽培瓶的瓶盖,用于盖合在食用菌栽培瓶的瓶身的瓶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包括上盖、下盖和空气过滤件,所述上盖连接在下盖上,所述下盖的底面上具有用于容置在所述瓶身的瓶口内的第一凸起,所述瓶盖具有形成在所述上盖和下盖上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上开口形成在所述上盖的顶面上,所述通气孔的下开口形成在所述第一凸起上,所述食用菌栽培瓶内外的空气通过所述通气孔进行交换,所述空气过滤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通气孔内以对交换的空气进行过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栽培瓶的瓶盖,用于盖合在食用菌栽培瓶的瓶身的瓶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包括上盖、下盖和空气过滤件,所述上盖连接在下盖上,所述下盖的底面上具有用于容置在所述瓶身的瓶口内的第一凸起,所述瓶盖具有形成在所述上盖和下盖上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上开口形成在所述上盖的顶面上,所述通气孔的下开口形成在所述第一凸起上,所述食用菌栽培瓶内外的空气通过所述通气孔进行交换,所述空气过滤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通气孔内以对交换的空气进行过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食用菌栽培瓶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上盖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凸起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食用菌栽培瓶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过滤件设置在所述上盖的通气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食用菌栽培瓶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设置有第一扣合部,所述第一扣合部自所述下盖的周缘向下延伸,所述第一扣合部用于与所述食用菌栽培瓶的瓶身的瓶口相卡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食用菌栽培瓶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还包括遮挡部,所述遮挡部包括遮挡板和多个支撑臂,所述遮挡板设置在所述通气孔的上开口的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雪平郑烜如陈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荣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