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冰箱制冰机的固定结合装置,它主要包括可预先装在冷冻室内壁的辅助固定结合口和制冰机的上端托架。辅助固定结合口包括最小直径部分和具有比最小直径部分大的直径并且与最小直径部分相接为一体的最大直径部分;最小直径部分与冷冻室的内壁相接触,并将辅助固定结合口固定在冷冻室内壁上。制冰机的上端托架形成在制冰机的上端,它包括安放部和引导部;安放部形成在上端托架的内部,形成能够插入辅助固定结合口的最小直径部分的孔形状;引导部形成在上端托架的内部,与安放部的下部连通,并且形成能够穿过辅助固定结合口的最大直径部分(44)孔形状。故很易将制冰机固定在电冰箱上。(*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冰箱制冰机,尤其涉及其固定结合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冰箱生产工序中,使得电冰箱制冰机的固定结合更加容易,提高作业效率。图1是一般制冰机的斜视图。下面参照图1,对制冰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简单说明。在制冰机中设置有制冰容器(12),制冰容器(12)用于盛放水,按照一定形状制成冰。在图示实施例中,制冰容器(12)断面呈半月形状,采用了热传导性好的材质,比如说,由铝材质构成。给水部(4)用于向制冰容器(12)供应水,给水部(4)形成在一侧,通过给水管进行供水。在制冰容器(12)的上部设置有移冰杠杆(14)。在控制箱(20)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移冰杠杆(14)通过电机的旋转力逆时针旋转,从制冰容器(12)向外部取出制成的冰。其中,在制冰容器(12)的下部设置有加热器(图中未示),通过加热器进行少量的加热,使得制成的冰从制冰容器分离。于是供应一定时间冷气完成制冰之后,加热器产生热量使得紧密结合在制冰容器(12)内的冰从制冰容器(12)脱离。脱离的半月形冰通过移冰杠杆(14)的逆时间方向旋转从制冰容器(12)分离。分离的冰掉落到位于下方的冰储藏容器内。这时为了防止分离的冰重新进入制冰容器(12)的内部,在制冰容器(12)的前方侧上面设置卸料板(stripper)(6)。另外将冰从制冰容器(12)分离之前,检冰杠杆(16)感知下部的冰储藏容器是否盛满冰。如果下部的冰储藏容器盛满冰,则制冰容器(12)内部的冰不向下方移动,不执行移冰动作。具有上述结构的制冰机通过一双连结托架(2a,2b)固定在冷冻室的壁面上,在现有技术的制冰机固定结合结构中,利用形成在连结托架(2a,2b)上的孔,通过固定结合螺丝将制冰机固定在冷冻室的壁面上。下面参照图2和图3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技术的制冰机固定结合装置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以了解制冰机固定结合装置的问题所在。在现有技术中,将制冰机固定结合在冷冻室壁面时,用于固定结合制冰机的冷冻室壁面的上端和下端都事先固定有螺丝固定结合口(26,28)。另外,上端螺丝固定结合口(26)的孔上稍微固定结合螺丝(30)的状态下,将形成在制冰机的上端托架(22)的孔的引导部(36)内插入螺丝(30)头部。如上所述,将制冰机卡住的状态下,在制冰机的上端托架(22)上的安放部(34)上安放螺丝(30),然后利用螺丝刀等旋转螺丝(30)进行完全固定结合。固定结合的上端托架(22)之后,利用螺丝(32)将下端托架(24)固定结合在冷冻室的下端螺丝固定结合口(28)上,最终完成将制冰机固定结合在冷冻室上。如上所述,在现有技术的电冰箱制冰机的固定结合装置上具有如下缺点在宽度比较窄的冷冻室内固定结合制冰机时,一手需要托着很重的制冰机,另一手拿着螺丝和螺丝刀进行作业,使得作业速度和效果下降,并且十分费力。另外,除了在上述的作业上很难以外,固定结合螺丝时,螺丝过分旋转,会发生破坏上端螺丝固定结合口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电冰箱制冰机的固定结合装置的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冰机的固定结合装置,以使得作业容易、提高作业速度,并避免螺丝损伤。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冰箱制冰机的固定结合装置,它包括辅助固定结合口和制冰机的上端托架。所述辅助固定结合口包括最小直径部分和具有比所述最小直径部分大的直径并且与所述最小直径部分相接的最大直径部分;所述最小直径部分与冷冻室的内壁相接触,将所述辅助固定结合口固定在所述冷冻室内壁上。所述制冰机的上端托架形成在制冰机上端,其包括安放部和引导部;所述安放部形成在上端托架的内部,形成能够插入所述辅助固定结合口的最小直径部分的孔;所述引导部形成在上端托架的内部,与所述安放部的下部连通,并且形成能够穿过所述辅助固定结合口的最大直径部分的孔。通过上述本专利技术,可使制冰机固定结合在电冰箱上的作业变得更加容易,提高作业速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制冰机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制冰机的固定结合装置侧面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制冰机的固定结合装置中上端托架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制冰机的固定结合装置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50上端托架 40辅助固定结合口42最小直径部分 41固定结合孔44最大直径部分 46螺丝52安放部 54引导部56托架支撑部 60制冰容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制冰机的固定结合装置中,辅助固定结合口(40)由最小直径部分(42)和最大直径部分(44)结构构成。最小直径部分(42)和最大直径部分(44)相接,最大直径部分(44)比最小直径部分(42)具有更大的直径。虽然在图4中辅助固定结合口(40)的形状显示圆形,但是并非一定要限制于此。辅助固定结合口(40)用于将制冰机固定结合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壁面上。在固定结合制冰机之前,可先用螺丝(46)等对辅助固定结合口(40)进行固定,固定时需要将最小直径部分接触在电冰箱的内壁上。也就是说,作为辅助固定结合口的固定手段采用螺丝时,辅助固定结合口的固定方法如下。在构成辅助固定结合口(40)的最小直径部分(42)和最大直径部分(44)的中心形成有固定结合孔(41),固定结合孔(41)可以插入螺丝(46),将螺丝(46)穿过形成在辅助固定结合口(40)的中心的固定结合孔(41)之后,利用形成在冷冻室的内壁上的螺丝固定结合孔进行固定结合,完成在冷冻室内壁上固定辅助固定结合口的过程。如图4所示,在制冰机的上端,上端托架(50)与制冰机形成一体。在上端托架(50)上设置有下面将要说明的引导部(54)和安放部(52)。另外虽然在图4中,制冰机的上端托架(50)通过托架支撑部(56)与制冰机的制冰容器(60)相连结,但是并非一定如此。上所述上端托架(50)可以通过托架支撑部(56)连结制冰容器(60),也可以没有托架支撑部(56)而直接将上端托架(50)结合在制冰容器(60)上。安放部(52)需要能够安放辅助固定结合口(40)的最小直径部分(42),所以安放部(52)需要具有能够使最小直径部分(42)插入的大小,上述上端托架(50)的内部形成孔状。另外引导部(54)需要具有能够使得辅助固定结合口(40)的最大直径部分(44)穿过的大小并与安放部(52)相连通,上端托架(50)的内部形成孔状。引导部(54)的上部必须与安放部(52)的下部相连通;引导部(54)的下部可以开口,但是只要能够使得辅助固定结合口(40)的最大直径部分(44)穿过,即使封闭也无妨。下面参照附图4,对利用本专利技术制冰机的固定结合装置将制冰机固定结合在电冰箱上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上端托架(50)的引导部(54)具有能够使得辅助固定结合口(40)的最大直径部分(44)穿过的充分大小,能够将事先固定在冷冻室壁面上的辅助固定结合口(40)的最大直径部分(44)插入到上端托架(50)的引导部(54)中。然后,将制冰机向下推,由于上端托架(50)的安放部(52)具有能够使上述辅助固定结合口(40)的最小直径部分(42)进入的大小,所以辅助固定结合口(40)的最小直径部分(42)能够安装在安放部(52)上,完成了上端托架(50)的固定结合。然后在下端托架上利用其他的螺丝进行固定结合,即可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冰机的固定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辅助固定结合口(40)和制冰机的上端托架(50),所述辅助固定结合口(40)包括最小直径部分(42)和具有比最小直径部分(42)大的直径并且与所述最小直径部分(42)相接的最大直径部分(4 4);所述最小直径部分(42)与冷冻室的内壁相接触,将所述辅助固定结合口(40)固定在冷冻室内壁上。 所述制冰机的上端托架(50)形成在制冰机的上端,其主要包括安放部(52)和引导部(54);所述安放部(52)形成在上端托架(50) 的内部,形成能够插入辅助固定结合口(40)的最小直径部分(42)的孔形状;所述引导部(54)形成在上端托架(50)的内部,与所述安放部(52)的下部连通,并且形成能够穿过辅助固定结合口(40)的最大直径部分(44)的孔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日信,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