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侵蚀劣地生态恢复全时空分阶段复合调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恢复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林下侵蚀劣地全时空分阶段土壤增碳与生物多样性复合调控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红壤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区域,总面积218万k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2.7%,其中红壤系列的土壤面积约128万km2[1]。由于长期对红壤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红壤区降雨在时空尺度上的不均匀性,以及红壤本身“酸、粘、瘦”的土壤特性,整个红壤地区往往遭致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尤其是林下灌木或草本稀疏的马尾松林地,极易发生水土流失,“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着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近20年来,许多学者针对南方红壤丘陵区生境脆弱问题,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在减少水土流失、恢复林下植被、提高土壤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2-3]。研究发现,鱼鳞坑具有良好的保肥作用,而水平沟、水平阶措施对速效养分的提升幅度高达30%[4]。与木本植物相比,以草本植物建立的植物篱可以在短期时间发挥水土保持作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侵蚀劣地生态恢复全时空分阶段复合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植被恢复起始阶段,地表覆盖极低或者裸露的且侵蚀严重的林下劣地侵蚀退化严重的近地表裸露坡面上引入苔藓或地衣,通过挖小穴、开沟和起垄进行微地形改造;同时种植当地耐旱耐贫瘠草种,通过挖穴、起垄和挖沟方法引植优势乡土草类,固定表土层减少坡面径流,营造有利于植被生长的生境;/n2)植被恢复中期阶段,近地表覆盖较少且侵蚀中度的林下劣地采用本土先锋植物与水保工程措施复合配置措施;/n复合配置措施包括:乔草+鱼鳞坑、乔灌+鱼鳞坑、乔灌草+鱼鳞坑、乔草+小水平沟、乔灌+小水平沟和乔灌草+小水平沟;/n在鱼鳞坑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侵蚀劣地生态恢复全时空分阶段复合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植被恢复起始阶段,地表覆盖极低或者裸露的且侵蚀严重的林下劣地侵蚀退化严重的近地表裸露坡面上引入苔藓或地衣,通过挖小穴、开沟和起垄进行微地形改造;同时种植当地耐旱耐贫瘠草种,通过挖穴、起垄和挖沟方法引植优势乡土草类,固定表土层减少坡面径流,营造有利于植被生长的生境;
2)植被恢复中期阶段,近地表覆盖较少且侵蚀中度的林下劣地采用本土先锋植物与水保工程措施复合配置措施;
复合配置措施包括:乔草+鱼鳞坑、乔灌+鱼鳞坑、乔灌草+鱼鳞坑、乔草+小水平沟、乔灌+小水平沟和乔灌草+小水平沟;
在鱼鳞坑内引种乔木,小水平沟内引种香根草;在全坡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寒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