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蜜源植物毛水苏进行退耕还湿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05540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1:31
一种利用蜜源植物毛水苏进行退耕还湿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毛水苏恢复成功率低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一、退耕地块的整理;二、移栽幼苗;三、水分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退耕还湿的方法中毛水苏的成活率高,退耕还湿效果好,操作简单利于推广。

A method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wet by using the nectar plant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蜜源植物毛水苏进行退耕还湿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退耕还湿的方法。
技术介绍
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近几百年,湿地遭到了严重破坏,湿地面积大幅减少、功能下降,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主要原因。例如:湿地被大面积开垦,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生产力下降、湿地资源逐渐丧失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我国主要采用退耕还湿、排水退化湿地恢复等措施来增加湿地的面积,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那么,退耕还湿后,农民的收入从哪里来?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毛水苏是我国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常见的湿地植物,也是一种优良的蜜源植物(刘胜范.毛水苏:东北黑蜂保护区的重要蜜源植物.蜜蜂杂志,2017,(2):31~32.)。如果通过毛水苏进行退耕还湿,蜜源植物毛水苏能提供稳定而高品质的蜜源,既能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也能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但是退耕地由于长期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导致幼苗难以成活,且缺少针对毛水苏繁育的适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蜜源植物毛水苏进行退耕还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蜜源植物毛水苏进行退耕还湿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n一、退耕地块的整理:在退耕地块周围设置围堰,并对退耕地块进行解毒处理,然后再进行翻耕;/n二、移栽幼苗:将株高为10~20cm的毛水苏幼苗移植至整理完的退耕地块中;/n三、水分管理:移栽后的毛水苏幼苗立即补充水分,每间隔一天查看土壤水分状况,使水分含量保持在土壤饱和持水量的60~100%;待幼苗生长25~35天后,维持退耕地块地表水深0.1~20cm;即完成了退耕还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蜜源植物毛水苏进行退耕还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蜜源植物毛水苏进行退耕还湿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退耕地块的整理:在退耕地块周围设置围堰,并对退耕地块进行解毒处理,然后再进行翻耕;
二、移栽幼苗:将株高为10~20cm的毛水苏幼苗移植至整理完的退耕地块中;
三、水分管理:移栽后的毛水苏幼苗立即补充水分,每间隔一天查看土壤水分状况,使水分含量保持在土壤饱和持水量的60~100%;待幼苗生长25~35天后,维持退耕地块地表水深0.1~20cm;即完成了退耕还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蜜源植物毛水苏进行退耕还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的围堰高超过退耕地块地表5~30cm,围堰的下部宽30~50cm。


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波姜明王梅英武海涛安雨张文广吕宪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