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大棚蔬菜混栽的栽种槽,包括栽种套槽,栽种套槽的顶部开设有槽腔,槽腔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对隔条,栽种套槽的前端安装有透视板,栽种套槽内套接有若干混栽槽,混栽槽的顶部开设有栽种腔,混栽槽的侧端面上开设有插槽,隔条插入到插槽内,栽种腔的腔底处开设有若干透水孔。该用于大棚蔬菜混栽的栽种槽,通过设置的混栽槽并将混栽槽分别对齐插入到栽种套槽的隔条上,使得蔬菜能够自由组合混栽,通过将水从注水管注入到槽腔内并使种植人员能够从透视板处透视板观察到槽腔内液面高度,从而使水储存在槽腔内并对混栽槽上的蔬菜进行灌溉,减少种植人员浇水的次数。
A kind of planting trough for mixed planting of greenhouse vegetab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大棚蔬菜混栽的栽种槽
本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大棚蔬菜混栽的栽种槽。
技术介绍
蔬菜的混栽是指种在一起的不同的蔬菜,使蔬菜在生长时会互相给对方好的影响。在使用大棚进行蔬菜混栽时,由于大棚内场地有限,需要提前对土地进行规划,费时费力,且蔬菜在栽培后需要工作人员经常进行浇水灌溉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大棚蔬菜混栽的栽种槽,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某种或某些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大棚蔬菜混栽的栽种槽,包括栽种套槽,所述栽种套槽的四周呈封闭状,所述栽种套槽的顶部开设有槽腔,所述槽腔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若干对隔条,所述栽种套槽的前端面处紧密熔接有透明的透视板,所述透视板两侧的所述栽种套槽端面上分别安装有和所述槽腔相连通的注水管和排水阀,所述栽种套槽内套接有若干用于混栽的混栽槽,所述混栽槽的四周呈封闭状,所述混栽槽的顶部开设有栽种腔,所述栽种腔的左右两侧内壁上一体成型有凸筋,所述混栽槽左右两侧端面上均开设有伸入到所述凸筋内的插槽,所述隔条插入到所述插槽内,所述混栽槽顶端的左右两侧边缘处均一体成型有凸板,所述栽种腔的腔底处开设有若干透水孔。作为优选,所述栽种套槽和所述混栽槽呈斜度相同的倒等腰梯形体结构,所述混栽槽顶端的宽度大于所述栽种套槽顶端的宽度,所述混栽槽底端的宽度小于所述栽种套槽底端的宽度。作为优选,所述栽种套槽的前端面处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透视板的通口。作为优选,所述注水管呈L型管状结构,所述注水管顶端的高度高于所述栽种套槽顶端的高度。作为优选,所述隔条在所述槽腔内呈均匀等间距排布并在所述槽腔左右两侧内壁上呈对称分布,所述插槽和所述隔条的位置相对应。作为优选,所述栽种腔的腔底处铺设有将所有所述透水孔遮盖的隔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用于大棚蔬菜混栽的栽种槽,通过设置的用于混栽的混栽槽并将混栽槽分别对齐插入到栽种套槽的隔条上,使得蔬菜能够自由组合混栽,解决了现有的蔬菜在进行混栽时需要提前对土地进行规划,费时费力的问题;2.该用于大棚蔬菜混栽的栽种槽,通过将水从注水管注入到槽腔内并使种植人员能够从透视板处透视板观察到槽腔内液面高度,从而使水储存在槽腔内并对混栽槽上的蔬菜进行灌溉,减少种植人员浇水的次数。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栽种套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混栽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中混栽槽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1中混栽槽的栽培蔬菜示意图。图中:1、栽种套槽;11、槽腔;111、通口;12、隔条;13、透视板;14、注水管;15、排水阀;2、混栽槽;21、栽种腔;22、凸筋;23、插槽;24、凸板;25、透水孔;26、隔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大棚蔬菜混栽的栽种槽,如图1-图5所示,包括栽种套槽1,栽种套槽1的四周呈封闭状,栽种套槽1的顶部开设有槽腔11,槽腔11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若干对隔条12,栽种套槽1的前端面处紧密熔接有透明的透视板13,透视板13两侧的栽种套槽1端面上分别安装有和槽腔11相连通的注水管14和排水阀15,栽种套槽1内套接有若干用于混栽的混栽槽2,混栽槽2的四周呈封闭状,混栽槽2的顶部开设有栽种腔21,栽种腔21的左右两侧内壁上一体成型有凸筋22,混栽槽2左右两侧端面上均开设有伸入到凸筋22内的插槽23,隔条12插入到插槽23内,混栽槽2顶端的左右两侧边缘处均一体成型有用于提动混栽槽2的凸板24,栽种腔21的腔底处开设有若干用于透水的透水孔25。本实施例中,栽种套槽1和混栽槽2呈斜度相同的倒等腰梯形体结构,混栽槽2顶端的宽度大于栽种套槽1顶端的宽度,混栽槽2底端的宽度小于栽种套槽1底端的宽度,使混栽槽2能够搭接到栽种套槽1的顶部,并使混栽槽2和槽腔11的槽底之间形成有用于储存水的的空隙。具体的,栽种套槽1的前端面处开设有用于安装透视板13的通口111,使种植人员能够通过透明的透视板13观察到槽腔11内液面的高度位置。进一步的,注水管14呈L型管状结构,注水管14顶端的高度高于栽种套槽1顶端的高度,使槽腔11内的水不会从注水管14的口部倒流出来,当观察到槽腔11内的液面没有将混栽槽2的底部淹没时,混栽槽2处于缺水状态,此时可将水从注水管14注入到槽腔11内直至水将混栽槽2的底部淹没时停止注水,当水注入过多时,打开排水阀15可将槽腔11内的水进行排放。此外,隔条12在槽腔11内呈均匀等间距排布并在槽腔11左右两侧内壁上呈对称分布,插槽23和隔条12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提动凸板24将混栽槽2放置到栽种套槽1上时会被隔条12限位,使多个混栽槽2能够有序地放置在栽种套槽1上。值得说明的是,栽种腔21的腔底处铺设有将所有透水孔25遮盖的棉制隔布26,防止因栽种腔21内装填的土壤从透水孔25掉落到槽腔11内的水中而导致槽腔11内充满泥土的情况。本实施例的用于大棚蔬菜混栽的栽种槽在栽培蔬菜时,首先将隔布26铺设到栽种腔21的腔底处并将透水孔25继续覆盖后向栽种腔21内装填土壤,然后将混栽的蔬菜栽种到栽种腔21内的土壤中并用双手分别抓住两个凸板24使混栽槽2被提起,接着提动混栽槽2至栽种套槽1的上方并将混栽槽2上的插槽23和栽种套槽1上的隔条12对齐后将混栽槽2放置到栽种套槽1上,使混栽槽2被隔条12限位,从而便于将剩余的混栽槽2放置到栽种套槽1上,最后在全部的混栽槽2放置完毕后,从注水管14从向槽腔11内注水直至水将混栽槽2的底部淹没时停止注水,此时水透过透水孔25渗入到栽种腔21内的土壤中,达到灌溉蔬菜的目的,当水注入过多时,打开排水阀15可将槽腔11内的水进行排放,防止因水将土壤淹没而使蔬菜过涝。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大棚蔬菜混栽的栽种槽,包括栽种套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栽种套槽(1)的四周呈封闭状,所述栽种套槽(1)的顶部开设有槽腔(11),所述槽腔(11)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若干对隔条(12),所述栽种套槽(1)的前端面处紧密熔接有透明的透视板(13),所述透视板(13)两侧的所述栽种套槽(1)端面上分别安装有和所述槽腔(11)相连通的注水管(14)和排水阀(15),所述栽种套槽(1)内套接有若干用于混栽的混栽槽(2),所述混栽槽(2)的四周呈封闭状,所述混栽槽(2)的顶部开设有栽种腔(21),所述栽种腔(21)的左右两侧内壁上一体成型有凸筋(22),所述混栽槽(2)左右两侧端面上均开设有伸入到所述凸筋(22)内的插槽(23),所述隔条(12)插入到所述插槽(23)内,所述混栽槽(2)顶端的左右两侧边缘处均一体成型有凸板(24),所述栽种腔(21)的腔底处开设有若干透水孔(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棚蔬菜混栽的栽种槽,包括栽种套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栽种套槽(1)的四周呈封闭状,所述栽种套槽(1)的顶部开设有槽腔(11),所述槽腔(11)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若干对隔条(12),所述栽种套槽(1)的前端面处紧密熔接有透明的透视板(13),所述透视板(13)两侧的所述栽种套槽(1)端面上分别安装有和所述槽腔(11)相连通的注水管(14)和排水阀(15),所述栽种套槽(1)内套接有若干用于混栽的混栽槽(2),所述混栽槽(2)的四周呈封闭状,所述混栽槽(2)的顶部开设有栽种腔(21),所述栽种腔(21)的左右两侧内壁上一体成型有凸筋(22),所述混栽槽(2)左右两侧端面上均开设有伸入到所述凸筋(22)内的插槽(23),所述隔条(12)插入到所述插槽(23)内,所述混栽槽(2)顶端的左右两侧边缘处均一体成型有凸板(24),所述栽种腔(21)的腔底处开设有若干透水孔(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棚蔬菜混栽的栽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栽种套槽(1)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克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晔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