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育种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016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产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育种盘,包括壳体为长方体中空无盖结构,其内部设有方形网格组件,其外侧设有护边,方形网格组件与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方形网格组件将壳体的内部分割成若干块育种腔,育种腔的底端均贯穿开设有通孔,护边与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护边水平设置,护边的顶端四角均设有上定位柱,护边的底端四角均设有下定位柱,且下定位柱均位于上定位柱的正下方,有益效果为:本实用在壳体的顶部滑动连接滑动框,在滑动框上设置有蓄水腔结构,蓄水腔的底端均匀开设有滴水孔,因此在浇水前,可将蓄水腔装满,然后再拖动蓄水腔沿着壳体滑行,相比传统技术,本实用可以大大提高育种盘的浇水效率。

A multifunctional breeding dis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育种盘
本技术涉及农产品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育种盘。
技术介绍
育种盘是一种在农业种植领域内用于培育种子的装置,其内部设置有众多育种腔,因此可一次性培育很多种子。现如今在种业公司内部,常见的育种盘结构非常简陋,即为一体成型的塑料盘状结构,且每个育种盘上至少设置有数百个育种腔,在育种过程中,需要逐一将种子埋在育种腔内部的土壤中,然后再定期进行浇水,湿润土壤。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育种腔的数量太多,若逐一进行浇水,则效率太低,浪费时间,若对育种盘整体进行喷洒,则存在浇水不匀的情况,因此,给育种人员带来困扰,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多功能育种盘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育种盘,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育种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长方体中空无盖结构,其内部设有方形网格组件,其外侧设有护边,所述方形网格组件与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方形网格组件将壳体的内部分割成若干块育种腔,所述育种腔的底端均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护边与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护边水平设置,护边的顶端四角均设有上定位柱,护边的底端四角均设有下定位柱,且下定位柱均位于上定位柱的正下方,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滑动框,所述滑动框呈门字型结构,其滑动连接在壳体上,且滑动框的顶部贯穿设有蓄水腔,所述蓄水腔固定连接在滑动框上,且蓄水腔的顶端开设有开口,蓄水腔的内部底端贴合设有滤网,蓄水腔的底端贯穿开设有滴水孔,所述滴水孔的数量若干,且均匀分布于蓄水腔的底端上。优选的,所述上定位柱和下定位柱均垂直设置,且上定位柱的顶端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呈圆孔状,且插槽的内部直径等于下定位柱的底端直径。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动框的内部左右两侧均一体成型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分别嵌入在两块滑槽的内部。优选的,所述护边位于壳体的外侧中段,所述上定位柱和下定位柱的长度之和大于壳体的高度。优选的,所述方形网格组件的顶端高度和壳体的顶端齐平,所述蓄水腔的长度等于壳体的内侧宽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在壳体的顶部滑动连接滑动框,在滑动框上设置有蓄水腔结构,蓄水腔的底端均匀开设有滴水孔,因此在浇水前,可将蓄水腔装满,然后再拖动蓄水腔沿着壳体滑行,相比传统技术,本实用可以大大提高育种盘的浇水效率;2.本实用在壳体的外侧设置有护边,在护边的顶端四角均设置有上定位柱,在壳体的底端四角均设置有下定位柱,其中上定位柱和下定位柱可相互插接,相比传统技术,本实用可以将多块育种盘叠加在一起,节省了育种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蓄水腔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方形网格组件、3护边、4通孔、5上定位柱、6下定位柱、7滑动框、8蓄水腔、9开口、10滤网、11滴水孔、12滑槽、13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育种盘,包括壳体1,壳体1为长方体中空无盖结构,其内部设有方形网格组件2,其外侧设有护边3,方形网格组件2与壳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方形网格组件2将壳体1的内部分割成若干块育种腔,育种腔的底端均贯穿开设有通孔4,护边3与壳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护边3水平设置,护边3的顶端四角均设有上定位柱5,护边3的底端四角均设有下定位柱6,且下定位柱6均位于上定位柱5的正下方,上定位柱5和下定位柱6的位置结构如图1所示,二者均胶接固定在护边3上,且二者均垂直设置。壳体1的顶部设有滑动框7,滑动框7呈门字型结构,其滑动连接在壳体1上,且滑动框7的顶部贯穿设有蓄水腔8,蓄水腔8固定连接在滑动框7上,且蓄水腔8的顶端开设有开口9,蓄水腔8的内部底端贴合设有滤网10,蓄水腔8的底端贯穿开设有滴水孔11,滴水孔11的数量若干,且均匀分布于蓄水腔8的底端上,蓄水腔8中的水通过滴水孔11排出,其中滴水孔11的数量和壳体1的内部一排育种腔的数量相等。上定位柱5和下定位柱6均垂直设置,且上定位柱5的顶端开设有插槽,插槽呈圆孔状,且插槽的内部直径等于下定位柱6的底端直径,因此,相邻两块壳体1之间可以通过上定位柱5和下定位柱6相互插接,多块育种盘可以相互叠加。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2,滑动框7的内部左右两侧均一体成型设有滑块13,滑块13分别嵌入在两块滑槽12的内部,如图2所示,滑块13嵌入在壳体1外侧的滑槽12内,因此,滑动框7可以沿着壳体1的上方滑动,用于浇灌育种腔。护边3位于壳体1的外侧中段,上定位柱5和下定位柱6的长度之和大于壳体1的高度,即当上下两块育种盘相互插接后,二者之间仍然留有一定的缝隙。方形网格组件2的顶端高度和壳体1的顶端齐平,蓄水腔8的长度等于壳体1的内侧宽度。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将带培育种子分别种在壳体1内部不同的育种腔内,然后再将多块育种盘相互叠加,其中,位于上方的育种盘的下定位柱6均插入在位于下方的育种盘的上定位柱5内,相邻两块育种盘之间插接固定,节省了育种空间。当需要向种子浇水时,则首先将蓄水腔8灌满,然后再拖动滑动框7沿着滑槽12匀速滑动,则蓄水腔8内部的水份将穿过滴水孔11,并系数低落在育种腔内部,用于灌溉,相对而言,浇水效率更高。育种腔的内部底端贯穿开设有通孔4,同时因上下两块育种盘相互叠加,因此,当育种腔内部的水分过剩时,位于上方的育种腔内部的水分将穿过通孔4,然后滴落在下方的育种腔内部,避免水分浪费。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育种盘,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长方体中空无盖结构,其内部设有方形网格组件(2),其外侧设有护边(3),所述方形网格组件(2)与壳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方形网格组件(2)将壳体(1)的内部分割成若干块育种腔,所述育种腔的底端均贯穿开设有通孔(4),所述护边(3)与壳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护边(3)水平设置,护边(3)的顶端四角均设有上定位柱(5),护边(3)的底端四角均设有下定位柱(6),且下定位柱(6)均位于上定位柱(5)的正下方,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滑动框(7),所述滑动框(7)呈门字型结构,其滑动连接在壳体(1)上,且滑动框(7)的顶部贯穿设有蓄水腔(8),所述蓄水腔(8)固定连接在滑动框(7)上,且蓄水腔(8)的顶端开设有开口(9),蓄水腔(8)的内部底端贴合设有滤网(10),蓄水腔(8)的底端贯穿开设有滴水孔(11),所述滴水孔(11)的数量若干,且均匀分布于蓄水腔(8)的底端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育种盘,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长方体中空无盖结构,其内部设有方形网格组件(2),其外侧设有护边(3),所述方形网格组件(2)与壳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方形网格组件(2)将壳体(1)的内部分割成若干块育种腔,所述育种腔的底端均贯穿开设有通孔(4),所述护边(3)与壳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护边(3)水平设置,护边(3)的顶端四角均设有上定位柱(5),护边(3)的底端四角均设有下定位柱(6),且下定位柱(6)均位于上定位柱(5)的正下方,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滑动框(7),所述滑动框(7)呈门字型结构,其滑动连接在壳体(1)上,且滑动框(7)的顶部贯穿设有蓄水腔(8),所述蓄水腔(8)固定连接在滑动框(7)上,且蓄水腔(8)的顶端开设有开口(9),蓄水腔(8)的内部底端贴合设有滤网(10),蓄水腔(8)的底端贯穿开设有滴水孔(11),所述滴水孔(11)的数量若干,且均匀分布于蓄水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苏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