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园林绿化蓄水装置,包括主体和花盆架,所述主体的中部固定有蓄水机构,且蓄水机构的中部安置有内板,所述内板的中部均设置有内架,且内架的中部固定有内槽,所述蓄水机构的左右两端均安置有塞子,所述主体的四角设置有排水孔,所述主体的底端固定有底板,且底板的中部固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底部开设有孔口,所述花盆架设置于底板的外壁。该园林绿化蓄水装置设置有罐体,便于使用者将园林公园的花卉进行安插在罐体的内部,花卉通过海绵块内部浸透的水分进行生长,花卉的根部通过海绵块的水进行补给,主体左右两端设置有塞子,便于使用者将灌输主体内部的多余水分,通过塞子与凹槽进行分离,便于使用者将水分进行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绿化蓄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园林绿化蓄水装置
,具体为一种园林绿化蓄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推进,全国多数城市都将加大园林绿化投资力度。园林绿化当然少不了蓄水装置的支持。蓄水池是用人工材料修建、具有防渗作用的蓄水设施。发展到现今,蓄水装置广泛用于市政建设中的公园、草坪、动物园及池湖。好的蓄水装置的设计将会为使用者带来方便,同时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市场上的蓄水装置使用过程中不便于将水进行储存和不便于将多余的水进行排出,给使用者带来了不便,并且其不便于将主体的装置进行清洗,给使用者带来了麻烦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园林绿化蓄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园林绿化蓄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市场上的蓄水装置使用过程中不便于将水进行储存和不便于将多余的水进行排出,且其不便于将主体的装置进行清洗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园林绿化蓄水装置,包括主体和花盆架,所述主体的中部固定有蓄水机构,且蓄水机构的中部安置有内板,所述内板的中部均设置有内架,且内架的中部固定有内槽,所述蓄水机构的左右两端均安置有塞子,所述主体的四角设置有排水孔,所述主体的底端固定有底板,且底板的中部固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底部开设有孔口,所述花盆架设置于底板的外壁。优选的,所述内槽包括罐体、海绵块和水孔,且内槽的下端设置有罐体,所述罐体的中部设置有海绵块,且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水孔。优选的,所述内槽与罐体之间为紧密贴合,且海绵块与罐体之间为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塞子包括凹槽和手柄,且塞子的内壁固定有凹槽,所述塞子的外壁设置有手柄。优选的,所述塞子与凹槽之间为紧密贴合,且塞子关于内板的中心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底板包括卡扣和固定槽,且底板的内壁连接有卡扣,所述卡扣的内壁设置有固定槽。优选的,所述底板通过卡扣与固定槽构成卡合结构,且底板固定槽之间为活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园林绿化蓄水装置设置有罐体,便于使用者将花卉进行安插在罐体的内部,花卉通过海绵块内部浸透的水分进行生长,花卉的根部通过海绵块的水进行补给,使用简单,操作方便,有效的为使用者带来实用性与便捷性;2、该园林绿化蓄水装置设置有塞子,便于使用者将灌输主体内部的多余水分,通过塞子与凹槽进行分离,便于使用者将水分进行排出,当天气降雨多了,使用者可以将多余的水从主体左右两端的凹槽进行排出;3、该园林绿化蓄水装置设置有底板,便于使用者将底板底部的卡扣进行卡合,固定槽与卡扣进行分离,便于使用者将主体内部的水从下端进行排出,使用简单,从而有效的为使用者带来实用性与便捷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罐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2、蓄水机构;3、内板;4、内架;5、内槽;501、罐体;502、海绵块;503、水孔;6、塞子;601、凹槽;602、手柄;7、排水孔;8、底板;801、卡扣;802、固定槽;9、排水管;10、孔口;11、花盆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园林绿化蓄水装置,包括主体1、蓄水机构2、内板3、内架4、内槽5、罐体501、海绵块502、水孔503、塞子6、凹槽601、手柄602、排水孔7、底板8、卡扣801、固定槽802、排水管9、孔口10和花盆架11,主体1的中部固定有蓄水机构2,且蓄水机构2的中部安置有内板3,内板3的中部均设置有内架4,且内架4的中部固定有内槽5,内槽5包括罐体501、海绵块502和水孔503,且内槽5的下端设置有罐体501,罐体501的中部设置有海绵块502,且罐体501的底部设置有水孔503,内槽5与罐体501之间为紧密贴合,且海绵块502与罐体501之间为活动连接,由于主体1的中部设置多个罐体501,便于使用者将花卉进行安插在罐体501的内部,花卉通过海绵块502内部浸透的水分进行生长,花卉的根部通过海绵块502的水进行补给,使用简单,操作方便,有效的为使用者带来实用性与便捷性;蓄水机构2的左右两端均安置有塞子6,塞子6包括凹槽601和手柄602,且塞子6的内壁固定有凹槽601,塞子6的外壁设置有手柄602,塞子6与凹槽601之间为紧密贴合,且塞子6关于内板3的中心对称分布,由于主体1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塞子6,便于使用者将灌输主体1内部的多余水分,通过塞子6与凹槽601进行分离,便于使用者将水分进行排出,当天气降雨多了,使用者可以将多余的水从主体1左右两端的凹槽601进行排出,使用简单,操作方便;主体1的四角设置有排水孔7,主体1的底端固定有底板8,且底板8的中部固定有排水管9,底板8包括卡扣801和固定槽802,且底板8的内壁连接有卡扣801,卡扣801的内壁设置有固定槽802,底板8通过卡扣801与固定槽802构成卡合结构,且底板8固定槽802之间为活动连接,由于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板8,便于使用者将底板8底部的卡扣801进行卡合,固定槽802与卡扣801进行分离,便于使用者将主体1内部的水从下端进行排出,排水管9的底部开设有孔口10,花盆架11设置于底板8的外壁。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蓄水装置,首先通过主体1的中部设置多个罐体501,便于使用者将花卉进行安插在罐体501的内部,花卉通过海绵块502内部浸透的水分进行生长,花卉的根部通过海绵块502的水进行补给,使用简单,操作方便,有效的为使用者带来实用性与便捷性,由于主体1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塞子6,便于使用者将灌输主体1内部的多余水分,通过塞子6与凹槽601进行分离,便于使用者将水分进行排出,当降雨量较大时,使用者可以将多余的水从主体1左右两端的凹槽601进行排出,使用简单,操作方便,由于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板8,便于使用者将底板8底部的卡扣801进行卡合,固定槽802与卡扣801进行分离,便于使用者将主体1内部的水从下端进行排出,就这样完成整个蓄水装置的使用过程。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园林绿化蓄水装置,包括主体(1)和花盆架(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中部固定有蓄水机构(2),且蓄水机构(2)的中部安置有内板(3),所述内板(3)的中部均设置有内架(4),且内架(4)的中部固定有内槽(5),所述蓄水机构(2)的左右两端均安置有塞子(6),所述主体(1)的四角设置有排水孔(7),所述主体(1)的底端固定有底板(8),且底板(8)的中部固定有排水管(9),所述排水管(9)的底部开设有孔口(10),所述花盆架(11)设置于底板(8)的外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绿化蓄水装置,包括主体(1)和花盆架(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中部固定有蓄水机构(2),且蓄水机构(2)的中部安置有内板(3),所述内板(3)的中部均设置有内架(4),且内架(4)的中部固定有内槽(5),所述蓄水机构(2)的左右两端均安置有塞子(6),所述主体(1)的四角设置有排水孔(7),所述主体(1)的底端固定有底板(8),且底板(8)的中部固定有排水管(9),所述排水管(9)的底部开设有孔口(10),所述花盆架(11)设置于底板(8)的外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绿化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槽(5)包括罐体(501)、海绵块(502)和水孔(503),且内槽(5)的下端设置有罐体(501),所述罐体(501)的中部设置有海绵块(502),且罐体(501)的底部设置有水孔(5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园林绿化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槽(5)与罐体(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振环,
申请(专利权)人:辽河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振兴公用事业处,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