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污泥热处理炭化炉,包括炉体,炉体包括内炉体和外炉体,内炉体的前、后端分别设有出料端和进料端;内炉体内设有炉腔,炉腔的前、后两端连通出料端和进料端;炉腔的内壁上环形分布有若干个Ⅰ类抄料板和若干个Ⅱ类抄料板;Ⅰ类抄料板的一端位于炉腔的一端腔口部位,Ⅰ类抄料板的另一端位于炉腔的另一端腔口部位;内炉体的前、后端位于外炉体外,内炉体设有驱动机构;内炉体的前、后端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环,支撑环的底部分别支撑有托轮组件,托轮组件均包括机架,机架上转动连接有托轮,托轮支撑在支撑环的底部。采用上述装置部件设计,内炉体不仅能够以一种较为平稳、高效的方式转动,且大大提高了炭化效果。
A carbonization furnace for sludge heat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热处理炭化炉
本技术涉及炭化炉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污泥热处理炭化炉。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厂污泥是污水处理的产物,包括微生物群体、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等几部分。每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后约产生污泥(以含水率80%计)5~10吨。污泥中含有病原体、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未经有效处理处置,极易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直接威胁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使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效益大大降低。污泥资源化是污泥处理处置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拥有二次污染小、减量化明显等多个优点。污泥炭化工艺:污泥经过调理、压滤、干化、炭化,含水率可降至1%以下,最后炭化后材料应用广泛,实现了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要求。因此,炭化炉是污泥实现资源化利用的重要热处理装置,然而,现有技术公开的炭化炉在炭化处理污泥中,因无法高效的将热处理的干化污泥进行充分送料、搅动,造成污泥炭化不够充分,尤其是结块污泥物料,造成污泥物料需要经过二次炭化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污泥热处理炭化炉。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污泥热处理炭化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包括内炉体和外炉体,所述内炉体转动连接在外炉体内,所述内炉体的前、后端分别设有出料端和进料端;所述内炉体内设有炉腔,所述炉腔的前、后两端连通出料端和进料端;所述炉腔的内壁上环形分布有若干个Ⅰ类抄料板和若干个Ⅱ类抄料板,所述Ⅰ类抄料板与Ⅱ类抄料板交错设置;所述Ⅰ类抄料板的一端位于炉腔的一端腔口部位,所述Ⅰ类抄料板的另一端位于炉腔的另一端腔口部位;所述内炉体的前、后端位于外炉体外,所述内炉体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内炉体转动;所述内炉体的前、后端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底部分别支撑有托轮组件,所述托轮组件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转动连接有托轮,所述托轮支撑在支撑环的底部。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接在内炉体的前、后端上的链环,所述链环链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优选地,所述Ⅰ类抄料板的截面形状为M形,所述Ⅱ类抄料板的截面形状为V形;所述Ⅱ类抄料板的V形开口朝向炉腔的中轴线;所述Ⅰ类抄料板具有开口端和折形密封端,所述Ⅰ类抄料板的开口端固定连接在炉腔的内壁上,所述Ⅰ类抄料板的折形密封端朝向炉腔的中轴线。优选地,所述Ⅰ类抄料板环形阵列分布有6个,所述Ⅱ类抄料板环形阵列分布有6列,每一列所述Ⅱ类抄料板的分布个数为12个;每一列所述Ⅱ类抄料板前、后等距分布。优选地,所述支撑环的内侧壁设有若干个凸块,所述凸块环形分布在支撑环上,相邻所述凸块之间等距分布;所述内炉体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个与凸块配合的装配槽,所述凸块固定连接在装配槽内。优选地,所述凸块的截面形状为折形;所述凸块焊接在装配槽。优选地,所述机架均转动连接有两个托轮,所述托轮分别相切在支撑环的底部两侧,所述托轮的轮心与支撑环的环心构成25度夹角。优选地,所述机架包括底座部以及转动连接托轮的轮架部,所述底座部支撑在底面上。优选地,所述炉体倾斜设置,所述出料端的高度小于进料端的高度。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首先,采用Ⅰ类抄料板、Ⅱ类抄料板设计,促使物料在炭化过程中,物料在Ⅰ类抄料板上的折形密封端上呈折线运动,运动的过程中,增加了物料的运动路径,同时,因运动的轨迹为折线方式,增加了物料的混料程度。同时,Ⅰ类抄料板设计增加了物料的破碎效果,增加了炭化效果,避免了结块物料的包裹特性,造成炭化不充分的技术缺陷。采用上述装置部件设计,内炉体不仅能够以一种较为平稳、高效的方式转动,且大大提高了炭化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Ⅰ类抄料板和Ⅱ类抄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Ⅰ和Ⅱ类抄料板的位置关系分布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内炉体上装配槽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托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环与内炉体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8所示,一种污泥热处理炭化炉,包括炉体,炉体包括内炉体2和外炉体1,内炉体2转动连接在外炉体1内,内炉体2的前、后端分别设有出料端和进料端;上述内炉体2和外炉体1之间的装配结构和连接关系为现有炭化炉的常规装配结构,同时,按照现有炭化炉设计,炉体中还装配有加热组件,如燃气加热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阅技术手册或者技术词典即可获知本技术公开的炉体中内炉体2和外炉体1的具体装配结构、工作原理和加热方式。本技术的改进点在于:内炉体2内设有炉腔23a,炉腔23a的前、后两端连通出料端和进料端(出料端和进料端连通炉腔23a)在炉腔23a的内壁上环形分布有6个Ⅰ类抄料板231a和6列Ⅱ类抄料板232a(Ⅰ类抄料板231a和Ⅱ类抄料板232a采用焊接方式焊接在炉腔23a的内壁上),具体如下:每一列Ⅱ类抄料板232a的分布个数为12个,每一列上的Ⅱ类抄料板232a呈直线分布方式(每一列上的Ⅱ类抄料板232a前、后等距分布)。每一个Ⅰ类抄料板231a与每一列Ⅱ类抄料板232a交错设置。其中,Ⅰ类抄料板231a的前端位于炉腔23a的前端腔口部位,Ⅰ类抄料板231a的后端位于炉腔23a的后端腔口部位(即Ⅰ类抄料板231a从炉腔23a的前端延伸到炉腔23a的后端)。Ⅰ类抄料板231a的截面形状为M形(即Ⅰ类抄料板231a为M形状),Ⅱ类抄料板232a的截面形状为V形;Ⅱ类抄料板232a的V形开口朝向炉腔23a的中轴线(炉腔23a的中轴线即内炉体2的中轴线)。同时,Ⅰ类抄料板231a具有开口端和折形密封端,Ⅰ类抄料板231a的开口端焊接连接在炉腔23a的内壁上,Ⅰ类抄料板231a的折形密封端朝向炉腔23a的中轴线。采用上述Ⅰ类抄料板231a、Ⅱ类抄料板232a设计的目的在于:首先,Ⅰ类抄料板231a的折形密封端之间与物料接触,在内炉体2转动的过程中,物料在折形密封端上呈折线运动,运动的过程中,增加了物料的运动路径,同时,折线运动的过程中,促使物料之间的混料。物料经过Ⅰ类抄料板231a后,到达Ⅱ类抄料板232a,并撞击到Ⅱ类抄料板232a的V形开口部位,结块物料能够得到破碎(实际工作中,通过将Ⅱ类抄料板232a的V形开口部位进行打磨锋利,增加破料效果)。内炉体2的前、后端伸出外炉体1外,内炉体2前、后端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热处理炭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包括内炉体和外炉体,所述内炉体转动连接在外炉体内,所述内炉体的前、后端分别设有出料端和进料端;/n所述内炉体内设有炉腔,所述炉腔的前、后两端连通出料端和进料端;/n所述炉腔的内壁上环形分布有若干个Ⅰ类抄料板和若干个Ⅱ类抄料板,所述Ⅰ类抄料板与Ⅱ类抄料板交错设置;/n所述Ⅰ类抄料板的一端位于炉腔的一端腔口部位,所述Ⅰ类抄料板的另一端位于炉腔的另一端腔口部位;/n所述内炉体的前、后端位于外炉体外,所述内炉体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内炉体转动;/n所述内炉体的前、后端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底部分别支撑有托轮组件,所述托轮组件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转动连接有托轮,所述托轮支撑在支撑环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热处理炭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包括内炉体和外炉体,所述内炉体转动连接在外炉体内,所述内炉体的前、后端分别设有出料端和进料端;
所述内炉体内设有炉腔,所述炉腔的前、后两端连通出料端和进料端;
所述炉腔的内壁上环形分布有若干个Ⅰ类抄料板和若干个Ⅱ类抄料板,所述Ⅰ类抄料板与Ⅱ类抄料板交错设置;
所述Ⅰ类抄料板的一端位于炉腔的一端腔口部位,所述Ⅰ类抄料板的另一端位于炉腔的另一端腔口部位;
所述内炉体的前、后端位于外炉体外,所述内炉体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内炉体转动;
所述内炉体的前、后端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底部分别支撑有托轮组件,所述托轮组件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转动连接有托轮,所述托轮支撑在支撑环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热处理炭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接在内炉体的前、后端上的链环,所述链环链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热处理炭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Ⅰ类抄料板的截面形状为M形,所述Ⅱ类抄料板的截面形状为V形;
所述Ⅱ类抄料板的V形开口朝向炉腔的中轴线;
所述Ⅰ类抄料板具有开口端和折形密封端,所述Ⅰ类抄料板的开口端固定连接在炉腔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庆玲,李艳娟,杨东红,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百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