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纱卷堆垛生产线,包括:运送机构;传输机构,用于将待加工的纱卷输送至运送机构,并将加工完成后的纱卷移出传输机构;纱卷处理工位,对待加工的纱卷进行整理;运送机构将待加工的纱卷运输至纱卷处理工位,并将经过纱卷处理工位处理后的纱卷运输并移出传输机构;纸板提升机构,用于提升纸板至纱卷处理工位处,将纸板覆盖在经纱卷处理工位处理后的纱卷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纱卷堆垛生产线,通过运载小车将待加工的纱卷运输至纱卷处理工位,通过整理后的纱卷通过运载小车运输至输送传输通道,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纱卷满垛,输送至下一工序,减轻了操作人员堆垛的过程,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A production line of yarn stac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纱卷堆垛生产线
本技术涉及玻璃纤维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纱卷堆垛生产线。
技术介绍
玻璃纤维是非常好的金属材料替代材料,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玻璃纤维成为建筑、交通、电子、电气、化工、冶金、环境保护、国防等行业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在玻璃纤维生产过程中,往往在在同一纱卷上存在多根玻璃纤维线,在玻璃纤维纱卷生产完之后,其接头往往处于杂乱的状态需要进行整理,同时在堆垛工序中需要将整理完成的纱卷进行堆垛,全部需要人手完成,不同员工操作的一致性低,同时人工堆垛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纱卷线头散落以及堆垛的一致性,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本技术提供一种纱卷堆垛生产线。本技术提供的纱卷堆垛生产线,包括:运送机构;传输机构,用于将待加工的纱卷输送至运送机构,并将加工完成后的纱卷移出传输机构;纱卷处理工位,对待加工的纱卷进行整理;运送机构将待加工的纱卷运输至纱卷处理工位,并将经过纱卷处理工位处理后的纱卷运输并移出传输机构;纸板提升机构,用于提升纸板至纱卷处理工位处,将纸板覆盖在经纱卷处理工位处理后的纱卷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待加工的纱卷通过运送机构输送至纱卷处理工位,对纱卷的线头进行整理,并通过纸板提升机构提升至纱卷处理工位高度,对纱卷进行覆盖纸板处理,运送机构将处理后的纱卷运输至传输机构,继续进行纱卷的堆放,重复上述步骤,当纱卷满垛后经由传输机构输出至下一工序。本技术对纱卷的堆垛仅需要操作人员对纱卷的线头进行整理以及放置纸板,可实现纱卷的堆垛,节省劳动力。优选地,传输机构包括:传输通道,传输通道为两条,与纱卷处理工位紧邻或远离,用于传输待加工的纱卷;传输通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防撞条,防止待检测的纱卷掉落,传输通道的另一端为开口设置,用于将处理完成后的纱卷移出传输通道;第一电机,设置在传输通道非传输面,用于驱动传输通道;第一位置传感器,设置在传输通道的非传输面上,用于检测待加工纱卷的位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输通道通过第一电机进行驱动,在传输通道的一端设置第一防撞条,防止纱卷掉落,另一端开口设置,便于满垛的纱卷输出至下一工序,同时并通过设置第一位置传感器获知纱卷的数量,便于调度。优选地,传输通道为滚筒传送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纱卷一般为圆柱形,传输通道采用滚筒传送带便于纱卷的运输。优选地,运送机构包括:运载小车;第一导轨,运载小车在第一导轨上往复运动;第一导轨为两条且相对平行设置,两第一导轨起点设置在传输通道,终点设置有第二防撞条,并与纱卷处理工位连接;在两第一导轨之间设置有第二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运载小车在运行过程中的位置;第二电机,设置在运载小车侧面,用于驱动运载小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运载小车在第一导轨上往复运动,即在传输通道与纱卷处理工位之间往复运动,在第一导轨的末端设置第二防撞条,避免运载小车失控撞向纱卷处理工位,造成人员损伤;在第一导轨之间设置的第二位置传感器能够时刻检测小车的运动轨迹,便于调度。优选地,纸板提升机构包括:提升板,在其承载面放置有纸板,通过第三电机驱动提升板至纱卷处理工位所处高度;在提升板的侧面设置有第三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提升板的高度;在提升板的背面设置有配重块,配重块随提升板的上升而下降,随提升板的下降而上升;第二导轨,提升板沿第二导轨在垂直方向上往复运动;第二导轨为两条平行且垂直于地面,两第二导轨的起点设置在地面,第二导轨的高度与纱卷处理工位的高度相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纸板提升机构由第三电机进行驱动,在提升板上升的过程中,配重块下降,减少电机的负荷,同时,设置的第三位置传感器能够时刻检测提升板的高度,便于调度。优选地,纱卷处理工位,包括:操作台,操作台便于操作人员站立;以及围栏,围栏设置在操作台四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操作人员站立在操作台上,四周设置的围栏实现对操作人员的保护。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纱卷堆垛生产线,通过运载小车将待加工的纱卷运输至纱卷处理工位,通过整理后的纱卷通过运载小车运输至输送传输通道,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纱卷满垛,输送至下一工序,减轻了操作人员堆垛的过程,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堆垛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纱卷堆垛生产线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传输通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运送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纸板提升机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运送机构、10.运载小车、11.第一导轨、12.第二防撞条、13.第二位置传感器;2.传输机构、20.传输通道、21.第一防撞条;3.纱卷处理工位、30.操作台、31.围栏;4.纸板提升机构、40.提升板、41.配重块、42.第二导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玻璃纤维纱卷在生产完成之后,其接头凌乱不便于使用,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同时,需要对纱卷进行堆垛,便于RGV运输,如果对纱卷接头进行整理后再进行堆垛处理,将耗费大量的人力,操作人员工作强度大。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纱卷堆垛生产线,以解决操作人员对纱卷进行接头以及堆垛工作强度大的问题。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的纱卷堆垛生产线,包括:运送机构1;传输机构2,用于将待加工的纱卷输送至运送机构1,并将加工完成后的纱卷移出传输机构2;纱卷处理工位3,对待加工的纱卷进行整理;运送机构1将待加工的纱卷运输至纱卷处理工位3,并将经过纱卷处理工位3处理后的纱卷运输并移出传输机构2;纸板提升机构4,用于提升纸板至纱卷处理工位3处,将纸板覆盖在经纱卷处理工位3处理后的纱卷上。需要说明的是,待加工的纱卷是指生产完成后接头杂乱的玻璃纤维纱卷;外部机械手将生产完成后的纱卷放置在传输机构2上,并与运送机构1无缝对接,实现纱卷由传输机构2至运送机构1的转换;运送机构1上预先设置有空托盘,空托盘的放置由中央调度控制,当运载机构完成满垛纱卷的移出之后,会及时放置空托盘至运载机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加工的纱卷由运送机构1输送至纱卷处理工位3,经过纱卷处理工位3进行接头的整理以及放置纸板后,经由运送机构1运输至传输机构2,此时为堆垛的第一层,继续在堆垛的第一层上放置待加工的纱卷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满足满垛要求。例如:满垛要求为层数是4层,每层为4×4的纱卷结构,运送机构1在每次输送时为4×4的纱卷,经过纱卷处理工位3处理后放置纸板,保证每层纱卷之间不会出现玻璃纤维的缠绕;经过第一层的纱卷的处理后,运送机构1输送第二层的纱卷,经过纱卷处理工位3的处理之后,回到传输机构2,反复四次之后,满足满垛的要求后,由传输机构2输送至下一工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传输机构2包括:传输通道20,传输通道20为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纱卷堆垛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n运送机构;/n传输机构,用于将待加工的纱卷输送至所述运送机构,并将加工完成后的所述纱卷移出所述传输机构;/n纱卷处理工位,对待加工的所述纱卷进行整理;所述运送机构将待加工的所述纱卷运输至所述纱卷处理工位,并将经过所述纱卷处理工位处理后的纱卷运输并移出所述传输机构;/n纸板提升机构,用于提升纸板至所述纱卷处理工位处,将所述纸板覆盖在经所述纱卷处理工位处理后的所述纱卷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纱卷堆垛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运送机构;
传输机构,用于将待加工的纱卷输送至所述运送机构,并将加工完成后的所述纱卷移出所述传输机构;
纱卷处理工位,对待加工的所述纱卷进行整理;所述运送机构将待加工的所述纱卷运输至所述纱卷处理工位,并将经过所述纱卷处理工位处理后的纱卷运输并移出所述传输机构;
纸板提升机构,用于提升纸板至所述纱卷处理工位处,将所述纸板覆盖在经所述纱卷处理工位处理后的所述纱卷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卷堆垛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机构包括:
传输通道,所述传输通道为两条,与所述纱卷处理工位紧邻或远离,用于传输待加工的所述纱卷;所述传输通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防撞条,防止待检测的所述纱卷掉落,所述传输通道的另一端为开口设置,用于将处理完成后的所述纱卷移出所述传输通道;
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传输通道非传输面,用于驱动所述传输通道;
第一位置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传输通道的非传输面上,用于检测待加工所述纱卷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卷堆垛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通道为滚筒传送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卷堆垛生产线,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俊,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虹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