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鱼防跳槽自动沥水输送装置,包括安装框,安装框内包括沥水段和溜槽段,沥水段处内壁间安装有输送带,输送带上安装多个推板,输送带上开有多个沥水孔,沥水段端面外壁安装挡板,挡板底部放置有集水箱,挡板处的安装框上安装进料口,安装框侧板上安装多个固定座,固定座间套接转轴,转轴和固定座间安装有扭簧,转轴上套接防护网。活鱼通过进料斗倒入安装框内并落在输送带上,输送带运转,推板推动活鱼运输移动,活鱼身上的水通过沥水孔滴落到沥水段处的安装框底板上并集中流入集水箱内收集,防护网在扭簧的作用下将安装框上部开口进行遮挡,最终输送带将活鱼输送至溜槽段,通过溜槽段滑出安装框,便于后续加工。
A kind of automatic drainage conveying device for preventing jumping of live fis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鱼防跳槽自动沥水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产品制作
,具体为一种活鱼防跳槽自动沥水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许多鱼类产品会进行腌制或冷冻等制成鱼干,而制作成鱼干前都是通过水箱将活鱼运输到加工厂房的,需要将活鱼从水箱中捞出并沥干水分,从而便于后续制作,目前常常通过人工用网兜将活鱼捞出并沥干,还有的直接将活鱼倒入网框中进行沥水,但是,这样容易导致活鱼跳出掉落到地上,且后续需要将网框运输到加工场所,这些方式的效率都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活鱼防跳槽自动沥水输送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鱼防跳槽自动沥水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活鱼防跳槽自动沥水输送装置,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为开口向上的U型结构,所述安装框内包括沥水段和溜槽段,所述沥水段处的安装框内壁间安装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固定安装多个推板,所述推板间的输送带上开有多个沥水孔,所述安装框远离溜槽段的一端外壁固定安装挡板,所述挡板底部放置有集水箱,所述沥水段处的安装框端面伸至集水箱上方,所述挡板处的安装框两侧板间固定安装进料口,所述安装框两侧板其余部位固定安装多个固定座,相邻所述固定座间转动套接转轴,且转轴的两端和固定座间安装有扭簧,所述转轴上固定套接防护网,所述防护网伸至安装框的U型开口上方。优选的,所述安装框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沥水段和溜槽段处的安装框内腔底部均为倾斜结构,且沥水段和溜槽段相交处高度大于安装框两侧端面处的内腔底部高度。优选的,所述输送带的两侧壁紧密贴合安装框的两侧内壁,所述输送带的底端设置于溜槽段的上方,所述安装框靠近挡板的一端内壁间固定安装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固定安装多个刷毛,所述刷毛紧密压在输送带的底部。优选的,所述防护网为T型结构,且防护网的小端固定套接在转轴上,所述固定座靠近安装框内壁的一端外壁固定安装有限位块,且限位块靠近防护网的一端为斜面,所述安装框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输送带的转轴,所述安装框远离电机的一侧外壁底部固定安装多个挂绳,所述挂绳上方的防护网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挂钩。优选的,所述集水箱内壁上卡接过滤网,所述集水箱的底部外壁固定套接排水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活鱼通过进料斗倒入安装框内并落在输送带上进行输送,并通过沥水孔将活鱼上的水沥干,最终输送带将活鱼输送至溜槽段,从而通过溜槽段滑出安装框,便于后续加工,使得沥水和输送同步进行,提高生产效率;防护网在扭簧的作用下紧贴限位块,使得防护网倾斜并对安装框上部开口进行遮挡,从而避免活鱼跳出,活鱼弹跳时碰到防护网时,防护网通过转轴进行微转并拧紧扭簧,从而进行缓冲,避免防护网和活鱼受撞击而受损;输送带运转中通过刷毛将其表面上的鱼鳞等杂物刷落,且刷毛位于挡板处,沥水段内的水集中流过刷毛底部,便于将鱼鳞等杂物冲走,达到装置运行时的自清理效果,且装置停运时,能够将防护网下压并通过挂绳挂接挂钩,从而能够将防护网打开固定,便于对输送带主动进行清理,便于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沥水段处左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防护网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框、2沥水段、3溜槽段、4输送带、5沥水孔、6推板、7挡板、8进料斗、9固定座、10转轴、11防护网、12扭簧、13集水箱、14挂钩、15挂绳、16固定板、17刷毛、18过滤网、19排水管、20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活鱼防跳槽自动沥水输送装置,包括安装框1,安装框1为开口向上的U型结构,安装框1内包括沥水段2和溜槽段3,沥水段2处的安装框1内壁间安装有输送带4,输送带4固定安装多个推板6,推板6间的输送带4上开有多个沥水孔5,安装框1远离溜槽段3的一端外壁固定安装挡板7,挡板7底部放置有集水箱13,沥水段2处的安装框1端面伸至集水箱13上方,挡板7处的安装框1两侧板间固定安装进料口8,安装框1两侧板其余部位固定安装多个固定座9,相邻固定座9间转动套接转轴10,且转轴10的两端和固定座9间安装有扭簧12,转轴10上固定套接防护网11,防护网11伸至安装框1的U型开口上方。将活鱼通过进料斗8倒入安装框1内并落在输送带4上,输送带4连续运转,从而通过推板6推动活鱼运输移动,且输送中活鱼身上的水通过沥水孔5滴落到沥水段2处的安装框1底板上并集中流入集水箱13内收集,活鱼输送过程中容易发生弹跳,防护网11在扭簧12的作用下将安装框1上部开口进行遮挡,从而避免活鱼跳出,并且活鱼弹跳时碰到防护网11时,防护网11通过转轴10进行微转并拧紧扭簧12,从而进行缓冲,避免防护网11和活鱼受撞击而受损,最终输送带4将活鱼输送至溜槽段3,从而通过溜槽段3滑出安装框1,便于后续加工。安装框1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沥水段2和溜槽段3处的安装框1内腔底部均为倾斜结构,且沥水段2和溜槽段3相交处高度大于安装框1两侧端面处的内腔底部高度,活鱼上的水通过沥水孔5滴落后流到沥水段2处底板上,通过倾斜结构集中流入集水箱13收集,溜槽段3倾斜便于活鱼滑出。输送带4的两侧壁紧密贴合安装框1的两侧内壁,输送带4的底端设置于溜槽段3的上方,安装框1靠近挡板7的一端内壁间固定安装固定板16,固定板16上固定安装多个刷毛17,刷毛17紧密压在输送带4的底部,则输送带4连续输送活鱼过程中,输送带4表面必然会粘附大量鱼鳞,容易导致沥水孔5被挡住,不利于沥水,则在输送带4运转中通过刷毛17将其表面上的鱼鳞等杂物刷落,且刷毛17位于挡板7处,沥水段2内的水集中流过刷毛17底部,便于将鱼鳞等杂物冲走。防护网11为T型结构,且防护网11的小端固定套接在转轴10上,使得安装座9上部的防护网11紧密连接,从而将安装框1开口遮挡,固定座9靠近安装框1内壁的一端外壁固定安装有限位块20,且限位块20靠近防护网11的一端为斜面,使得防护网11在扭簧12作用下压紧限位块20,使得防护网11倾斜遮挡安装框1顶部,安装框1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输送带4的转轴,安装框1远离电机的一侧外壁底部固定安装多个挂绳15,挂绳15上方的防护网11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挂钩14,则在装置停运时,将电机对面的防护网11下压并通过挂绳15挂接挂钩14,从而能够将防护网11打开固定,便于对输送带4主动进行清理。集水箱13内壁上卡接过滤网18,集水箱13的底部外壁固定套接排水管19,将沥水段2处流出的水进行过滤收集,并通过排水管19集中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鱼防跳槽自动沥水输送装置,包括安装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1)为开口向上的U型结构,所述安装框(1)内包括沥水段(2)和溜槽段(3),所述沥水段(2)处的安装框(1)内壁间安装有输送带(4),所述输送带(4)固定安装多个推板(6),所述推板(6)间的输送带(4)上开有多个沥水孔(5),所述安装框(1)远离溜槽段(3)的一端外壁固定安装挡板(7),所述挡板(7)底部放置有集水箱(13),所述沥水段(2)处的安装框(1)端面伸至集水箱(13)上方,所述挡板(7)处的安装框(1)两侧板间固定安装进料口(8),所述安装框(1)两侧板其余部位固定安装多个固定座(9),相邻所述固定座(9)间转动套接转轴(10),且转轴(10)的两端和固定座(9)间安装有扭簧(12),所述转轴(10)上固定套接防护网(11),所述防护网(11)伸至安装框(1)的U型开口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鱼防跳槽自动沥水输送装置,包括安装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1)为开口向上的U型结构,所述安装框(1)内包括沥水段(2)和溜槽段(3),所述沥水段(2)处的安装框(1)内壁间安装有输送带(4),所述输送带(4)固定安装多个推板(6),所述推板(6)间的输送带(4)上开有多个沥水孔(5),所述安装框(1)远离溜槽段(3)的一端外壁固定安装挡板(7),所述挡板(7)底部放置有集水箱(13),所述沥水段(2)处的安装框(1)端面伸至集水箱(13)上方,所述挡板(7)处的安装框(1)两侧板间固定安装进料口(8),所述安装框(1)两侧板其余部位固定安装多个固定座(9),相邻所述固定座(9)间转动套接转轴(10),且转轴(10)的两端和固定座(9)间安装有扭簧(12),所述转轴(10)上固定套接防护网(11),所述防护网(11)伸至安装框(1)的U型开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鱼防跳槽自动沥水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1)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沥水段(2)和溜槽段(3)处的安装框(1)内腔底部均为倾斜结构,且沥水段(2)和溜槽段(3)相交处高度大于安装框(1)两侧端面处的内腔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熊东良,周功白,陈德康,韩友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强竞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