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576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其包括:壳本体,所述壳本体形成为盒体形状;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形成于所述壳本体的一侧端面上,所述凸起部的顶面与所述壳体的另一侧端面平行或形成夹角;所述凸起部内形成有空间,所述空间通过位于所述顶面上的葫芦孔与外部连通;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支架之间具有夹角的板体,所述板体上设置有蘑菇头状的卡件;所述支架通过卡合至所述葫芦孔的所述卡件,在所述顶面与所述板体贴合的状态下连接到所述壳体。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具有空间的凸起部,使得电子设备的壳体可以根据具体使用环境与墙体上的螺钉或者用于在水平面上支撑壳体的支架进行连接,进而使得电子设备更易于安装。

Housing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的壳体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
技术介绍
目前,有的电子设备例如液晶电视、平板电脑、网关路由等,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有的需要挂到墙上,有时需要放置在桌面等水平面上。这时候就需要电子设备的外壳同时具有与墙体和桌面配合的机构。有鉴于此,文献1(公开号CN208657199U)公开了一种终端一体机,包括主机,主机包括壳体以及嵌设在壳体上的显示屏,壳体内设有控制板,壳体下部可拆卸连接有用于支撑壳体的支架,支架包括上部的用于与壳体连接的连接部以及支座;连接部上设有卡槽,壳体上设有与卡槽对应的卡块,卡槽设有封板,封板上设有限位件;连接部铰接在支座上以使支架绕支座前后翻转;壳体的与显示屏相对的一侧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件以及与第一固定件配合以将壳体固定的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上设有挂钩,第二固定件上设有挂槽,第二固定件上设有用于将第二固定件固定的固定孔。主机可平放在桌面上且可挂设在竖直面或倾斜面上,主机便于适应不同的使用场合。但是,由于文献1的第二固定件(即固定在墙体上的固定件)需要形状与壳体上的第一固定件相配合。从文献中可知,第一固定件为L形,则第二固定件必然是需要设计成固定到前面的长杆或者大型挂槽类卡扣件,使得安装过于复杂。另一方面,为了使终端设备可以放置到水平面上,文献1的方案需要在壳体的底部设置支架来进行支撑,这样的结构需要底部支架的强度较高,一般通过设置高强度材料的支架或者设置多个支架才能保证强度上的需求得到满足。再者,由于支架设计在壳体的底部,还需要支架和壳体之间通过螺栓等方式进行连接,否则支架容易从壳体脱落,但这种连接方式会使得终端设备的安装程度进一步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的需要根据不同环境安装到墙体或水平面上的终端设备壳体安装复杂的缺陷,提供一种安装更简单的电子设备的壳体。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其特点在于,其包括:壳本体,所述壳本体形成为盒体形状;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形成于所述壳本体的一侧端面上,所述凸起部的顶面与所述壳本体的另一侧端面平行或形成夹角;所述凸起部内形成有空间,所述空间通过位于所述顶面上的葫芦孔与外部连通;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支架之间具有夹角的板体,所述板体上设置有蘑菇头状的卡件;所述支架通过卡合至所述葫芦孔的所述卡件,在所述顶面与所述板体贴合的状态下连接到所述壳本体的所述凸起部。较佳的,所述支架和所述凸起部均为两个,所述支架远离所述板体的一端相互连接形成U字形。较佳的,所述支架和所述凸起部均为两个,所述支架交叉并连接形成X形。较佳的,所述支架和所述凸起部均为两个,所述支架通过横梁连接形成H形。较佳的,所述板体的外沿形状与所述顶面的形状匹配。较佳的,所述支架由树脂制成,并且形成为拱形截面的管状结构。较佳的,管状结构的所述支架内,在所述支架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加强筋。较佳的,所述支架在安装后,所述支架与所述凸起部以及所述壳本体的凸起部所在的端面一同形成连贯的几何体。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在壳本体上设置具有空间的凸起部,使得电子设备的壳体可以根据具体使用环境与墙体上的螺钉或者用于在水平面上支撑壳本体的支架进行连接,进而使得电子设备更易于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壳体在侧视时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支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安装至墙面的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电子设备的壳体在侧视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实施例1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壳体100包括形成为平板形状的壳本体10、凸起部20和支架30。这里所说的平板形状,是指的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砖块状或盒状形状。壳本体内安装的电子设备可以是通讯设备终端,如网关,路由器等,也可以是其他电子产品,如电子相框,机顶盒等。凸起部20形成于壳本体10的一侧端面上,凸起部20的顶面21与壳本体的另一侧端面平行或形成夹角(在本实施例中为平行)。凸起部20内形成有作为空间的空腔24,空腔24通过位于顶面21上的葫芦孔22与外部连通。葫芦孔指的是开口形状为葫芦形的开孔,其具体形状详见图3。在本领域中葫芦孔常用于将物体固定于墙面,可以在物体上设置类似“凸”字型(葫芦形)的葫芦孔,然后用螺丝穿过开孔进行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凸起部20内形成的是空腔24,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空间也可以只是一个通孔。如图4所示,支架30的一端设置有与支架30夹角为锐角的板体32,板体32上设置有蘑菇头状的卡件31;支架30通过卡合至葫芦孔22的卡件31,在顶面21与板体32贴合的状态下连接到壳本体的凸起部20上。在本实施例中,蘑菇头状的卡件31包括直径大于葫芦孔宽端的球形的头部和直径小于葫芦孔窄端的颈部。在本实施例中,支架30和凸起部20均为两个,支架30远离板体32的一端相互连接形成U字形。具体的,两根支架30的一端分别伸入葫芦孔内的空腔与凸起部20卡合,另一端通过一体成型的横梁连接。横梁与水平面相贴合后,支架30与壳本体10相互支撑形成人字形。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支架30也可以交叉并连接形成X形或者通过横梁连接形成H形再支撑到拟放置的水平面。另外,如图1、4所示,板体32的外沿形状与顶面21的形状匹配。支架30在安装后,支架30与凸起部20以及壳本体的凸起部20所在的端面一同形成连贯的几何体。图5为本实施例的支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支架30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形成为拱形截面的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支架30内,在支架30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加强筋33。拱形截面的管状结构指的是在一侧形成缝隙的中空管形状,这样的结构在承受固定方向的作用力时,韧性较好,相比全实心的支架不仅节省材料而且更不易断裂。进一步设置加强筋后,支架的耐弯折能力被加强。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筋为沿着支架延伸方向形成条状结构,与支架一体成型。当需要将电子设备放置在水平面上时,如图1、2所示,支架30一端的蘑菇头状卡件31穿过凸起部20的顶面21上开设的葫芦孔22,进入凸起部20内的空腔24。葫芦孔22的窄端朝上,这时顶面21与板体32相互平滑的贴合。卡件31随着板体32在顶面21上的滑动而卡进葫芦孔22的窄端。此时,壳本体10和支架30形成人字形,在壳本体10及其容纳的电子设备的重力下,卡件31会稳定的卡合在葫芦孔22的窄端,使得壳本体10及其容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壳本体,所述壳本体形成为盒体形状;/n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形成于所述壳本体的一侧端面上,所述凸起部的顶面与所述壳本体的另一侧端面平行或形成夹角;/n所述凸起部内形成有空间,所述空间通过位于所述顶面上的葫芦孔与外部连通;/n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支架之间具有夹角的板体,/n所述板体上设置有蘑菇头状的卡件;/n所述支架通过卡合至所述葫芦孔的所述卡件,在所述顶面与所述板体贴合的状态下连接到所述壳本体的所述凸起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壳本体,所述壳本体形成为盒体形状;
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形成于所述壳本体的一侧端面上,所述凸起部的顶面与所述壳本体的另一侧端面平行或形成夹角;
所述凸起部内形成有空间,所述空间通过位于所述顶面上的葫芦孔与外部连通;
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支架之间具有夹角的板体,
所述板体上设置有蘑菇头状的卡件;
所述支架通过卡合至所述葫芦孔的所述卡件,在所述顶面与所述板体贴合的状态下连接到所述壳本体的所述凸起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和所述凸起部均为两个,所述支架远离所述板体的一端相互连接形成U字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和所述凸起部均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剑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