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式坐兜以及婴儿推车
本技术涉及婴幼儿用品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调节式坐兜以及婴儿推车。
技术介绍
传统的婴儿推车一般都具有坐兜和睡篮两种形态,以适应婴幼儿的坐姿或者睡姿。然而,现在婴儿推车内的坐兜和睡篮是相互独立的,在坐兜形态和睡篮形态的切换过程中,需要先将其中一个从婴儿推车内拆卸下来,再将另一个安装到婴儿推车上,操作繁琐,浪费时间,用户体验感差。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方便切换形态的可调节式坐兜以及婴儿推车特别是在婴幼儿用品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式坐兜,结构简单,能够快速实现坐兜形态和睡篮形态之间的切换,操作方便,实用性强。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推车,其内的可调节式坐兜结构简单,能够快速实现坐兜形态和睡篮形态之间的切换,操作方便,实用性强,用户体验感好。本技术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可调节式坐兜,包括围框、背靠框、座框和两个铰接组件,背靠框与座框铰接,两个铰接组件相对设置于围框的两侧,铰接组件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式坐兜,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框、背靠框、座框和两个铰接组件,所述背靠框与所述座框铰接,两个所述铰接组件相对设置于所述围框的两侧,所述铰接组件包括连接件、固定杆、支撑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围框上,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围框转动,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背靠框铰接,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围框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背靠框和所述座框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背靠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杆滑动连接,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杆转动,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座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杆滑动连接,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杆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式坐兜,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框、背靠框、座框和两个铰接组件,所述背靠框与所述座框铰接,两个所述铰接组件相对设置于所述围框的两侧,所述铰接组件包括连接件、固定杆、支撑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围框上,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围框转动,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背靠框铰接,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围框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背靠框和所述座框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背靠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杆滑动连接,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杆转动,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座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杆滑动连接,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杆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坐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背靠框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柱与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座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柱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式坐兜,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贯穿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上,所述第一铰接柱穿过所述滑槽,所述第一铰接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相对设置于所述滑槽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坐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围框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柱与所述背靠框和所述座框铰接,所述固定杆、所述背靠框和所述座框均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铰接柱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式坐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通过第三铰接柱与所述背靠框铰接,所述支撑杆通过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兵,张迎年,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酷豆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