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500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支架,用于支撑电子设备,所述车载支架包括壳体组件、支撑件、传动组件、夹持组件及复位件,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及第三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同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壳体组件及所述第三传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件还与所述夹持组件转动连接,所述夹持组件还与所述壳体组件转动连接。所述复位件为弹性件,位于所述壳体组件内,可将移动后的所述支撑件、所述传动组件及所述夹持组件复位。

A kind of vehicle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支架
本技术涉及车载支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各种电子设备的普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电子设备所占的时间越来越长,但是在驾驶汽车时操作电子设备,则有发生交通意外的风险,而汽车上没有设置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支撑的支架,所以就有了车载支架的出现。传统的车载支架只是用于将电子设备固定在汽车上,其形态单一,且传统的车载支架通常是夹持固定在汽车空调出风口的叶片上,由于传统的车载支架体积较大,导致空调出风口被阻挡,影响空调效果,因此,需对传统的车载支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传统车载支架形态单一,体积较大、浪费空间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载支架。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载支架,用于支撑电子设备,所述车载支架包括壳体组件、支撑件、传动组件、夹持组件及复位件,所述壳体组件内部中空且具有容纳腔;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及第三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同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壳体组件及所述第三传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件还与所述夹持组件转动连接,所述夹持组件还与所述壳体组件转动连接;所述支撑件朝远离所述壳体组件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传动件跟随所述支撑件一同移动,且带动所述第二传动件相对所述壳体组件转动,所述第三传动件跟随所述第二传动件运动并带动所述夹持组件相对所述壳体组件转动;所述复位件为弹性件,位于所述壳体组件内,可将移动后的所述支撑件、所述传动组件及所述夹持组件复位。<br>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连接端及转动端,所述连接端及所述转动端位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相对两侧,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一传动件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端与所述壳体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带动所述连接端移动,以使所述第二传动件绕所述转动端相对所述壳体组件转动。优选的,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相互扣和形成内部中空,具有容纳腔的所述壳体组件,且在所述壳体组件靠近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上形成转动槽。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面上设置有夹持转轴及传动转轴,所述夹持转轴与所述传动转轴的轴向方向相互平行。优选的,所述复位件套设于所述传动转轴上,且与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车载支架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设置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及第三传动件的联动方式,可使车载支架具有支撑及收纳两种状态,并在车载支架支撑电子设备时增加支撑长度,同时在车载支架不支撑电子设备时,通过折叠的方式收纳于壳体组件的容纳腔内,节省空间。2、通过将复位件设置于第二传动件上,可在第二传动件转动时使复位件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具有和转动方向相反的弹力,便于复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支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壳体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传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传动组件、支撑件及夹持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5是图1中车载支架的支撑状态和收纳状态变化示意图;图6是图1中支撑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中夹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载支架;11、壳体组件;12、支撑件;13、传动组件;15、复位件;111、第一壳体;112、第二壳体;1111、夹持转轴;1112、传动转轴;131、驱动杆;132、右驱动杆;133、左连杆;134、右连杆;135、左传动杆;136、右传动杆;14、夹持组件;141、左夹臂;142、右夹臂;1331、左连接端;1332、左转动端;1333;左传动孔;1341、右连接端;1342、右转动端;1343、右传动孔;1411、左转动部;1412、第一定位部;1413、第二定位部;1414、左夹持孔;1421、右转动部;1422、第三定位部;1423、第四定位部;1424、右夹持孔;121、连接部;122、支撑部;123、限位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描述为“设有”或者“设于”或者“设在”另一组件等词语时,它可以表示直接设有或直接设于或直接设在另一组件或者也可存在居中的组件。当组件被描述为“连接”另一组件等词语时,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是通过居中组件连接。当组件被描述为“设在另一组件上”,仅仅表示两组件之间具有连接关系,并不表示该组件一定位于另一组件上方或者上部,也可是其他位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左”“右”以及类似表述仅仅是为了说明方便的目的。本文所称的“垂直”“水平”等类似词语是指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的大致垂直或大致水平的状态,并不必须十分精确;“横”、“竖”亦是仅仅为了描述方便,各部件之间的相对的位置关系。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载支架1包括壳体组件11、支撑件12、传动组件13、夹持组件14及复位件15,壳体组件11内部中空形成一容纳腔,传动组件13位于容纳腔内且与壳体组件11内壁连接。夹持组件14同时与壳体组件11内壁及传动组件13连接,支撑件12与传动组件13连接,且夹持组件14与支撑件12通过传动组件13联动。当电子设备放置于支撑件12上时,支撑件12受到电子设备的重力,将传动组件13带出容纳腔,同时传动组件13带动夹持组件相对壳体组件11转动,以使车载支架1处于支撑状态。复位件15位于容纳腔内,可对支撑件12和/或传动组件13和/或夹持组件14施力,当电子设备离开支撑件12时,重力消失,复位件15使支撑件12、传动组件13及夹持组件14回到电子设备放置于支撑件12上之前的位置,以使车载支架1处于收纳状态。请参阅图2,壳体组件11包括第一壳体111及第二壳体112,第一壳体111与第二壳体112扣和形成内部中空的容纳腔,且第一壳体111与第二壳体112扣和后,壳体组件11靠近支撑件12的一面上具有转动槽,当车载支架1处于收纳状态时,传动组件13位于容纳腔内,当车载支架1处于支撑状态时,传动组件13通过转动槽外露于容纳腔。具体的,第一壳体111靠近第二壳体112的一面上设置有夹持转轴1111及传动转轴1112,夹持转轴1111的轴向方向与传动转轴1112的轴向方向相互平行,夹持组件14通过夹持转轴1111与壳体组件11转动连接,传动组件13通过传动转轴1112与壳体组件11转动连接。请同时参阅图1、图3至图5,传动组件13包括左驱动杆131、右驱动杆132、左连杆133、右连杆134、左传动杆135及右传动杆1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支架,用于支撑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n所述车载支架包括壳体组件、支撑件、传动组件、夹持组件及复位件,所述壳体组件内部中空且具有容纳腔;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左驱动杆、右驱动杆、左连杆、右连杆、左传动杆及右传动杆,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左夹臂及右夹臂;/n所述左驱动杆及所述右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转动连接,所述左连杆包括左连接端及左转动端,所述右连杆包括右连接端及右转动端,所述左转动端与所述左驱动杆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右连接端与所述右驱动杆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左转动端及所述右转动端与所述壳体组件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左传动杆同时与所述左连杆及所述左夹臂转动连接,所述右传动杆同时与所述右连杆及所述右夹臂转动连接,所述左夹臂及所述右夹臂还与所述壳体内壁转动连接;/n所述复位件为弹性件,位于所述壳体组件内,可将移动后的所述支撑件、所述传动组件及所述夹持组件复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支架,用于支撑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载支架包括壳体组件、支撑件、传动组件、夹持组件及复位件,所述壳体组件内部中空且具有容纳腔;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左驱动杆、右驱动杆、左连杆、右连杆、左传动杆及右传动杆,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左夹臂及右夹臂;
所述左驱动杆及所述右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转动连接,所述左连杆包括左连接端及左转动端,所述右连杆包括右连接端及右转动端,所述左转动端与所述左驱动杆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右连接端与所述右驱动杆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左转动端及所述右转动端与所述壳体组件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左传动杆同时与所述左连杆及所述左夹臂转动连接,所述右传动杆同时与所述右连杆及所述右夹臂转动连接,所述左夹臂及所述右夹臂还与所述壳体内壁转动连接;
所述复位件为弹性件,位于所述壳体组件内,可将移动后的所述支撑件、所述传动组件及所述夹持组件复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连杆、所述右连杆、所述左驱动杆及所述右驱动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左连杆及所述右连杆与水平面平行;
所述支撑件朝远离所述壳体组件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左驱动杆及所述右驱动杆跟随所述支撑件一同移动,且带动所述左连杆及所述右连杆分别绕所述左转动端及所述右转动端相对所述壳体组件转动,所述左传动杆及所述右传动杆跟随所述左连杆及所述右连杆运动并带动所述左夹臂及所述右夹臂相对所述壳体组件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转动端及所述右转动端上设置有轮齿,且所述左转动端上的轮齿与所述右转动端上的轮齿相互啮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余建顺潘龙何荣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