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直流电源硅链开路保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429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力系统直流电源硅链开路保护系统,所述硅链由多个硅链单元串联形成,包括控制器、开路检测控制电路、继电器以及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继电器的个数与硅链单元的个数相同,所述继电器的开关与对应的硅链单元并联,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继电器的开关的闭合与断开,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端与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二控制端与开路检测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控制的第三控制端与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开路检测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还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准确检测硅链的开路状态,并在开路出现时及时执行相应的开路保护,从而有效确保直流电源系统的稳定运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Open circuit protection system of silicon chain for DC power supply in powe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力系统直流电源硅链开路保护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护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系统直流电源硅链开路保护系统。
技术介绍
直流电源系统能满足正常运行和事故状态下的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断路器分合闸、控制、信号、事故照明、不间断电源UPS等需要;硅链是直流电源系统中极为重要的部件,用于调节充电母线HM和控制母线KM之间的电压,确保断路器不会勿动,硅链在工作过程中不允许开路,如果出现开路,则容易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手段对硅链的开路进行准确检测以及及时执行开路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系统直流电源硅链开路保护系统,能够准确检测硅链的开路状态,并在开路出现时及时执行相应的开路保护,从而有效确保直流电源系统的稳定运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力系统直流电源硅链开路保护系统,所述硅链由多个硅链单元串联形成,包括控制器、开路检测控制电路、继电器以及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继电器的个数与硅链单元的个数相同,所述继电器的开关与对应的硅链单元并联,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继电器的开关的闭合与断开,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端与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二控制端与开路检测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控制的第三控制端与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开路检测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还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进一步,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1、电阻R1、二极管D2、二极管D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三极管Q2、三极管Q3以及可控硅SCR1;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于直流电源系统的充电母线,电阻R1的另一端与通过继电器的线圈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作为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端与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还与可控硅SCR1的负极连接,可控硅SCR1的正极通过电阻R5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可控硅SCR1的控制极作为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二控制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2接电源VCC,电阻R3的一端连接于电源VCC,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4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和电阻R4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基极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作为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三控制端;其中,三极管Q2为P型三极管。进一步,所述开路检测控制电路包括直流电流互感器ZCT、电流采集电路、第一比较电路、电压采集电路、第二比较电路以及输出控制电路;所述直流电流互感器ZCT设置于硅链的输入侧,电流采集电路的输入端与直流电流互感器ZCT的输出端连接,电流采集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比较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入端设置于硅链的输出端,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比较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比较电路和第二比较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输出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输入端和第二控制输入端连接,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可控硅SCR1的控制极以及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进一步,所述电流采集电路包括电阻R6和电阻R7,电阻R6的一端与直流电流互感器ZCT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7接地,电阻R6和电阻R7的公共连接点作为电流采集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比较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比较电路包括运放U1、电阻R8和可调电阻R9;运放U1的反相端作为第一比较电路的输入端,运放U1的同相端通过电阻R8接地,运放U1的同相端通过可调电阻R9与电源VCC连接,运放U1的输出端与输出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输入端连接。进一步,所述电压采集电路包括电阻R16和电阻R17,电阻R16的一端与硅链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7接地,电阻R16和电阻R17的公共连接点作为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比较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二比较电路包括运放U2、电阻R14和可调电阻R15;运放U2的反相端作为第二比较电路的输入端,运放U2的同相端通过电阻R14接地,运放U2的同相端通过可调电阻R15与电源VCC连接,运放U2的输出端与输出控制电路的第二控制输入端连接。进一步,所述输出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以及电阻R13;三极管Q4的基极作为输出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输入端与第一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0与电源VCC连接,三极管Q5的基极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1与电源VCC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作为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三极管Q6的基极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作为输出控制电路的第二控制输入端。进一步,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进一步,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和远程监控中心,所述远程监控中心包括监控服务器、显示器以及报警器;所述监控服务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监控服务器与显示器和报警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能够准确检测硅链的开路状态,并在开路出现时及时执行相应的开路保护,从而有效确保直流电源系统的稳定运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开路检测控制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力系统直流电源硅链开路保护系统,所述硅链由多个硅链单元串联形成,包括控制器、开路检测控制电路、继电器以及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继电器的个数与硅链单元的个数相同,所述继电器的开关与对应的硅链单元并联,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继电器的开关的闭合与断开,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端与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二控制端与开路检测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控制的第三控制端与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开路检测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还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通过本专利技术,能够准确检测硅链的开路状态,并在开路出现时及时执行相应的开路保护,从而有效确保直流电源系统的稳定运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其中,控制器采用现有的单片机实现,比如STM32系列单片机,89S51系列单片机,这些单片机都具有相应的产品规格书,对单片机的性能、引脚功能以及外围电路均具有相应的说明,因此,用户只需要根据自身的成本需要、工况需要等选用相应的单片机,然后根据厂家提供的产品规格书进行相应的线路搭建即可,在此不进行详细赘述。本实施例中,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1、电阻R1、二极管D2、二极管D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三极管Q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系统直流电源硅链开路保护系统,所述硅链由多个硅链单元串联形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开路检测控制电路、继电器以及继电器控制电路;/n所述继电器的个数与硅链单元的个数相同,所述继电器的开关与对应的硅链单元并联,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继电器的开关的闭合与断开,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端与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二控制端与开路检测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控制的第三控制端与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开路检测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还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系统直流电源硅链开路保护系统,所述硅链由多个硅链单元串联形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开路检测控制电路、继电器以及继电器控制电路;
所述继电器的个数与硅链单元的个数相同,所述继电器的开关与对应的硅链单元并联,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继电器的开关的闭合与断开,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端与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二控制端与开路检测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控制的第三控制端与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开路检测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还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力系统直流电源硅链开路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1、电阻R1、二极管D2、二极管D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三极管Q2、三极管Q3以及可控硅SCR1;
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于直流电源系统的充电母线,电阻R1的另一端与通过继电器的线圈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作为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端与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还与可控硅SCR1的负极连接,可控硅SCR1的正极通过电阻R5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可控硅SCR1的控制极作为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二控制端;
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2接电源VCC,电阻R3的一端连接于电源VCC,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4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和电阻R4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基极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作为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三控制端;
其中,三极管Q2为P型三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力系统直流电源硅链开路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路检测控制电路包括直流电流互感器ZCT、电流采集电路、第一比较电路、电压采集电路、第二比较电路以及输出控制电路;
所述直流电流互感器ZCT设置于硅链的输入侧,电流采集电路的输入端与直流电流互感器ZCT的输出端连接,电流采集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比较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入端设置于硅链的输出端,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比较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比较电路和第二比较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输出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输入端和第二控制输入端连接,输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可控硅SCR1的控制极以及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力系统直流电源硅链开路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采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超刘志林冉孟兵李承灿滕飞范川郑野甘洪丽代昀杨王曼张凌跃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江北供电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