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进户管安装结构,涉及穿墙套管,旨在解决现有电缆进户安装后后期维护相对较为不便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电缆进户管安装结构,包括贯穿墙体的套管本体,所述墙体包括朝向室外一侧的外墙面和朝向室内一侧的内墙面,所述套管本体穿设有电缆,所述套管本体朝向外墙面一侧端部设置有适配套管本体内管壁的盖板,所述盖板朝向内墙面一侧设置有弹性止水环一,所述弹性止水环一套设于电缆且弹性止水环一朝向内墙面一侧设置有适配套管本体的压板,所述压板朝向内墙面一侧设置有岩棉层,所述电缆依次穿过盖板、弹性止水环一、压板和岩棉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后期维护时相对较为方便。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cable inlet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进户管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穿墙套管,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缆进户管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电线电缆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得预埋在地下的电缆进入室内,需要在地下室等位置安装穿墙套管用于将电缆引入到室内。但是为了防止地下的虫鼠等进入室内以及地下的水渗透至室内,需要对穿墙套管进行封堵,现有的穿墙套管进行安装时在穿墙套管朝向室外的一端管内设置有采用封堵油麻浇注沥青支撑的封堵层,以防止墙外的地下的水分渗入室内;同时环绕穿墙套管的外管壁设置有垂直于穿墙套管中心轴线的止水钢板用于防止水从穿墙套管和墙壁之间的缝隙渗入室内,这种封堵方式虽然能够具备防水的作用,但是在后期需要对电缆进线维护或重新接入时,需要将防水层敲碎才可将线缆重新接入,相对较为不方便,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进户管安装结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缆进户管安装结构,包括贯穿墙体的套管本体,所述墙体包括朝向室外一侧的外墙面和朝向室内一侧的内墙面,所述套管本体穿设有电缆,所述套管本体朝向外墙面一侧端部设置有适配套管本体内管壁的盖板,所述盖板朝向内墙面一侧设置有弹性止水环一,所述弹性止水环一套设于电缆且弹性止水环一朝向内墙面一侧设置有适配套管本体的压板,所述压板朝向内墙面一侧设置有岩棉层,所述电缆依次穿过盖板、弹性止水环一、压板和岩棉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电缆进户时,依次穿过盖板、弹性止水环一、压板和岩棉层,通过挡板将部分水挡住再通过弹性止水环一进行密封增加密封性和防水性,即使部分水穿过电缆与盖板以及弹性止水环一之间的缝隙渗透至岩棉层,部分水分会被岩棉层吸收,保证了套管本体内的防水性;同时在需要维护和安装时,只需将岩棉层拆下,再将压板和弹性止水环一拆下即可对重新接入电缆或电缆入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管本体呈喇叭口状且小口端穿过墙体朝向室外延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套管本体呈喇叭状,在需要将套管本体拆下时,由于套管本体整体呈喇叭状,拆套管本体的过程中受到的阻碍相对较小,使得拆下套管本体相对更加便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止水环一开设有多个通孔一,多个所述通孔一环绕电缆分布,所述压板朝向内墙面一侧设置有多个螺栓一,多个所述螺栓一环绕电缆分布,所述螺栓一的一端穿过压板和通孔一并螺纹连接于盖板,所述弹性止水环一内开设有呈环状的内腔,所述内腔与套管本体同中心轴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缆安装后可通过旋转螺栓一使得压板按压弹性止水环一,由于在弹性止水环一内开设有呈环状的空腔,弹性止水环一的内圈和外圈会相对更加紧密的抵接于电缆和套管本体的内管壁,进一步增加弹性止水环一与套管本体以及电缆之间的密封性,使用效果相对更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岩棉层朝向室内一侧设置有弹性止水环二,所述弹性止水环二套设于电缆且环绕弹性止水环二的内圈开设有多个环槽,所述环槽的开口朝向套管本体的中心轴线且多个环槽沿套管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弹性止水环二朝向室内一侧设置有呈环状的内板,所述内板套设于电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渗透至弹性止水环二的水会被弹性止水环二挡住,同时由于盖板、弹性止水环一和岩棉层的防水作用,使得渗透至弹性止水环二的水相对较少,水想要再向室内渗透一般时通过毛细现象渗透,弹性止水环二的内圈开设有多个环槽能够有效的破坏毛细现象,进一步增加弹性止水环二的防水作用,同时通过固定连接于套管本体的内板将弹性止水环二相对较为紧密的贴合于岩棉层,进一步优化本技术的防水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环绕所述套管本体的外管壁设置有多个止水环台,多个所述止水环台沿套管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止水环台能够有效的阻挡通过套管本体与墙体之间的缝隙渗透的水,同时在长期使用过后,套管本体相对墙体松动后,通过止水环台依旧能够使得套管主体保持一定的防水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止水环台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状且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套管本体的外管壁重合,所述止水环台的直角三角形截面的一直角边平行于套管本体的中心轴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止水环台远离套管本体中心轴线的台面平行于套管本体的中心轴线,同时止水环台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且直角三角形的斜面与套管本体的外管壁重合,使得在需要将套管本体拆下时,止水环台不会被墙体扣住,有效的减小了拆下套管本体受到的阻碍同时兼顾了止水环台的防水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管本体朝向室内一端设置有法兰,所述法兰朝向外墙面一侧的壁面贴合于内墙面,所述法兰开设有多个螺纹孔,多个所述螺纹孔环绕套管本体分布,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有螺栓二,所述螺栓二穿过法兰并螺纹连接于墙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法兰通过螺栓二固定连接于墙体,法兰固定连接于套管本体,以减小在长期使用过后,套管本体相对墙体的松动程度,同时通过螺栓二穿过螺纹孔并螺纹连接于墙体,能够减小套管本体相对螺栓二的位移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管本体的内外管壁、法兰的壁面和止水环台的壁面均设置有采用防水防腐涂料制成的防腐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套管本体、法兰和止水环台的壁面被采用防水防腐材料制成的防腐层包覆,有效的减小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套管本体、法兰和止水环台受到的侵蚀。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套管本体内由墙外至墙内依次可拆卸设置有盖板、弹性止水环一、压板、岩棉层、弹性止水环二和内板,在需要重新接入电缆或需要对电缆进线维护时,可将内板、弹性止水环二、岩棉层、压板和弹性止水环一依次拆下即可;2、同时通过弹性止水环一和岩棉层能够使得由套管本体内渗入的水能够被弹性止水环一挡住或被岩棉层吸收,同时通过开设于弹性止水环二内圈的环槽能够有效的破坏毛细现象,使得套管本体内设置的内板、弹性止水环二、岩棉层、压板和弹性止水环一可拆下的同时使得套管本体内兼具一定的防水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主要用于展示环台相对套管本体的位置;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主要用于展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图4为本技术的部分剖视图,主要用于展示通孔一和螺纹孔的结构;图5为图3的A部放大图,主要用于展示防腐层的结构。图中:1、墙体;11、外墙面;12、内墙面;2、套管本体;21、盖板;22、弹性止水环一;221、通孔一;222、内腔;23、压板;231、螺栓一;24、岩棉层;241、连接环;25、弹性止水环二;251、环槽;26、止水环台;27、内板;28、法兰;281、螺纹孔;282、螺栓二;3、电缆;4、防腐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电缆进户管安装结构,参照图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进户管安装结构,包括贯穿墙体(1)的套管本体(2),所述墙体(1)包括朝向室外一侧的外墙面(11)和朝向室内一侧的内墙面(12), 所述套管本体(2)穿设有电缆(3),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本体(2)朝向外墙面(11)一侧端部设置有适配套管本体(2)内管壁的盖板(21),所述盖板(21)朝向内墙面(12)一侧设置有弹性止水环一(22),所述弹性止水环一(22)套设于电缆(3)且弹性止水环一(22)朝向内墙面(12)一侧设置有适配套管本体(2)的压板(23),所述压板(23)朝向内墙面(12)一侧设置有岩棉层(24) ,所述电缆(3)依次穿过盖板(21)、弹性止水环一(22)、压板(23)和岩棉层(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进户管安装结构,包括贯穿墙体(1)的套管本体(2),所述墙体(1)包括朝向室外一侧的外墙面(11)和朝向室内一侧的内墙面(12),所述套管本体(2)穿设有电缆(3),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本体(2)朝向外墙面(11)一侧端部设置有适配套管本体(2)内管壁的盖板(21),所述盖板(21)朝向内墙面(12)一侧设置有弹性止水环一(22),所述弹性止水环一(22)套设于电缆(3)且弹性止水环一(22)朝向内墙面(12)一侧设置有适配套管本体(2)的压板(23),所述压板(23)朝向内墙面(12)一侧设置有岩棉层(24),所述电缆(3)依次穿过盖板(21)、弹性止水环一(22)、压板(23)和岩棉层(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进户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本体(2)呈喇叭口状且小口端穿过墙体(1)朝向室外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进户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止水环一(22)开设有多个通孔一(221),多个所述通孔一(221)环绕电缆(3)分布,所述压板(23)朝向内墙面(12)一侧设置有多个螺栓一(231),多个所述螺栓一(231)环绕电缆(3)分布,所述螺栓一(231)的一端穿过压板(23)和通孔一(221)并螺纹连接于盖板(21),所述弹性止水环一(22)内开设有呈环状的内腔(222),所述内腔(222)与套管本体(2)同中心轴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进户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岩棉层(24)朝向室内一侧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震方,刘波,周洪梅,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亮又亮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