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及其绝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3993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及其绝缘结构,将次级线圈装入第一绝缘筒内;再将初级线圈绕制在支撑条上,并使得初级线圈位于第一绝缘板与第二绝缘板之间,如此,缩短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的安全绝缘距离,满足变压器的绝缘性能。同时,由于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设有第一绝缘筒,因此,将第一绝缘板、第二绝缘板及第一绝缘筒有机配合,使得初级线圈不管在第一绝缘筒的径向上,还是在第一绝缘筒的轴向上的放电路径均得到有效拦截,如此,进一步缩短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的安全绝缘距离,从而降低变压器的空载损耗、负载损耗、及变压器的体积和成本,增强变压器的电气性能,使得变压器符合节能环保设计要求。

Transformer and its insula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压器及其绝缘结构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变压器及其绝缘结构。
技术介绍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磁芯)。为了避免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发生放电、击穿等现象,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需要保证一定的安全绝缘距离。安全绝缘距离值通常取决于变压器的工作电压等级与变压器的绝缘结构,若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不含任何固体绝缘,那么对于干式变压器来说,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的绝缘介质就只有空气,随着变压器工作电压等级的升高,变压器线圈与线圈之间的距离、线圈与铁芯之间的距离,铁芯与变压器其他部件之间的距离等都需要不断加大。然而,不断加大的安全绝缘距离会直接影响到变压器的空载损耗、负载损耗以及变压器的体积和成本,这都是不符合节能环保的设计要求。目前,变压器往往在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增加一个固体绝缘,在其他位置上增加安全绝缘距离,以满足变压器的绝缘性能。然而,这种方式,依然会给变压器带来高的空载损耗、负载损耗以及变压器的体积和成本等问题,同样,不符合节能环保的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变压器及其绝缘结构,有效缩短安全绝缘距离,满足变压器的绝缘性能要求,符合节能环保设计要求,增强变压器的电气性能。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变压器的绝缘结构,包括:第一绝缘筒,所述第一绝缘筒内用于装入次级线圈;支撑条,所述支撑条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筒外表面上,所述支撑条远离所述第一绝缘筒的一侧用于绕设初级线圈;及第一绝缘板与第二绝缘板,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板均套设在所述第一绝缘筒外,并设置在所述支撑条上,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板沿所述第一绝缘筒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板分别用于位于所述初级线圈的相对两端。上述的变压器的绝缘结构,将次级线圈装入第一绝缘筒内;再将初级线圈绕制在支撑条上,并使得初级线圈位于第一绝缘板与第二绝缘板之间,由此可知,通过第一绝缘板与第二绝缘板,有效拦截了初级线圈沿第一绝缘筒的轴向对次级线圈及变压器其他部件的放电路径,如此,有利于缩短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的安全绝缘距离,满足变压器的绝缘性能。同时,由于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设有第一绝缘筒,因此,将第一绝缘板、第二绝缘板及第一绝缘筒有机配合,使得初级线圈不管在第一绝缘筒的径向上,还是在第一绝缘筒的轴向上的放电路径均得到有效拦截,如此,进一步缩短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的安全绝缘距离,从而降低变压器的空载损耗、负载损耗、及变压器的体积和成本,增强变压器的电气性能,使得变压器符合节能环保设计要求。下面结合上述方案对本技术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远离所述第一绝缘筒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用于卡入所述初级线圈的线圈线饼。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卡槽沿着所述第一绝缘筒的轴向间隔设置,位于两端处的所述第一卡槽分别卡入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板,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板分别用于与所述线圈线饼贴合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变压器的绝缘结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绝缘筒外的第三绝缘板与第四绝缘板,所述第三绝缘板与所述第四绝缘板沿着所述第一绝缘筒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绝缘板与所述第四绝缘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板、所述第二绝缘板的相对两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远离所述第一绝缘筒的一侧上间隔设有第二卡槽与第三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三卡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板、所述第二绝缘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卡槽卡入所述第三绝缘板,所述第三卡槽卡入所述第四绝缘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槽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三绝缘板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三绝缘板与所述第二卡槽一一对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卡槽为两个以上,所述第四绝缘板为两个以上,所述第四绝缘板与所述第三卡槽一一对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变压器的绝缘结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绝缘筒外的第一绝缘组件与第二绝缘组件,所述第一绝缘组件与所述第二绝缘组件沿着所述第一绝缘筒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绝缘组件与所述第二绝缘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绝缘板、所述第四绝缘板的相对两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组件与所述第二绝缘组件均包括第一绝缘部、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部上的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一绝缘部与所述第二绝缘部成夹角设置,所述第二绝缘部远离所述第一绝缘部的一端用于伸入至所述初级线圈与所述第一绝缘筒之间,两个所述第一绝缘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绝缘板、所述第四绝缘板的相对两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部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绝缘支撑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远离所述第一绝缘筒的一侧间隔设有第四卡槽与第五卡槽,所述第四卡槽与所述第五卡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绝缘板、所述第四绝缘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四卡槽卡入所述第一绝缘组件,所述第五卡槽卡入所述第二绝缘组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变压器的绝缘结构还包括第二绝缘筒,所述第二绝缘筒用于套设在所述第一绝缘筒与所述初级线圈之间,所述第二绝缘筒设置在所述支撑条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上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用于位于所述第一绝缘筒与所述初级线圈之间,所述穿孔在所述支撑条上沿所述第一绝缘筒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穿孔穿入所述第二绝缘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筒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二绝缘筒沿着所述第一绝缘筒的径向间隔设置。一种变压器,包括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及以上所述的变压器的绝缘结构,所述次级线圈装入所述第一绝缘筒内,所述初级线圈绕设在所述支撑条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板之间。上述的变压器,采用以上的变压器的绝缘结构,将次级线圈装入第一绝缘筒内;再将初级线圈绕制在支撑条上,并使得初级线圈位于第一绝缘板与第二绝缘板之间,由此可知,通过第一绝缘板与第二绝缘板,有效拦截了初级线圈在第一绝缘筒的轴向对次级线圈及变压器其他部件的放电路径,如此,有利于缩短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的安全绝缘距离,满足变压器的绝缘性能。同时,由于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设有第一绝缘筒,因此,将第一绝缘板、第二绝缘板及第一绝缘筒有机配合,使得初级线圈不管在第一绝缘筒的径向上,还是在第一绝缘筒的轴向上的放电路径均得到有效拦截,如此,进一步缩短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的安全绝缘距离,从而降低变压器的空载损耗、负载损耗、及变压器的体积和成本,增强变压器的电气性能,使得变压器符合节能环保设计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变压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变压器剖面结构局部示意图;图3为图2中圈A处结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变压器的绝缘结构;110、第一绝缘筒;120、支撑条;121、第一卡槽;122、第二卡槽;123、第三卡槽;124、第四卡槽;1241、第一槽段;1242、第二槽段;125、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压器的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绝缘筒,所述第一绝缘筒内用于装入次级线圈;/n支撑条,所述支撑条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筒外表面上,所述支撑条远离所述第一绝缘筒的一侧用于绕设初级线圈;及/n第一绝缘板与第二绝缘板,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板均套设在所述第一绝缘筒外,并设置在所述支撑条上,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板沿所述第一绝缘筒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板分别用于位于所述初级线圈的相对两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的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绝缘筒,所述第一绝缘筒内用于装入次级线圈;
支撑条,所述支撑条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筒外表面上,所述支撑条远离所述第一绝缘筒的一侧用于绕设初级线圈;及
第一绝缘板与第二绝缘板,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板均套设在所述第一绝缘筒外,并设置在所述支撑条上,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板沿所述第一绝缘筒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板分别用于位于所述初级线圈的相对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的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远离所述第一绝缘筒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用于卡入所述初级线圈的线圈线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的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卡槽沿着所述第一绝缘筒的轴向间隔设置,位于两端处的所述第一卡槽分别卡入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板,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板分别用于与所述线圈线饼贴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的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绝缘筒外的第三绝缘板与第四绝缘板,所述第三绝缘板与所述第四绝缘板沿着所述第一绝缘筒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绝缘板与所述第四绝缘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板、所述第二绝缘板的相对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器的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远离所述第一绝缘筒的一侧上间隔设有第二卡槽与第三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三卡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板、所述第二绝缘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卡槽卡入所述第三绝缘板,所述第三卡槽卡入所述第四绝缘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器的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槽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三绝缘板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三绝缘板与所述第二卡槽一一对应设置;或者,
所述第三卡槽为两个以上,所述第四绝缘板为两个以上,所述第四绝缘板与所述第三卡槽一一对应设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凯旋戚宇祥方文杰宋丹菊郑玲周宇成张启立张学明李飞王华明余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敞开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