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3863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冰箱,其具备:具有冷却室和机械室的箱体;在箱体中所具备的、具有压缩机、冷凝器、减压器和蒸发器从而形成制冷剂流路的制冷循环;被封入制冷循环内并流通于制冷剂流路中的制冷剂;和强制冷却冷凝器的送风机。冷凝器被收容在机械室内。冷凝器,具有以形成具有第1开口部和与第1开口部相反侧的开口部的大致筒状的内部空间的方式,隔开有间隙地成形为螺旋状的管子,和设在管子上的散热片。第1开口部与送风机相对,第2开口部和内部空间之间的通气阻力大于间隙和内部空气之间的通气阻力。该冰箱机械室较小,散热能力较高,并且消耗电力较少。进而,可以防止由冷凝器的管子的弯折、破损等导致的制冷剂泄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具有被强制冷却的冷凝器的制冷循环的冰箱
技术介绍
图17,是特开2001-255048号公报所公开的以往的冰箱1的正视图。图18,是图17所示的冰箱1的线18-18的剖面图。图19,是冰箱1的机械室40的正视图。冰箱1具备绝热箱体5。绝热箱体5,具备形成外壁的外箱2,形成内壁的内箱3,和发泡填充在外箱2和内箱3之间的聚氨酯绝热材料4。绝热箱体5由隔壁6上下区分,形成冷藏室7以及冷冻室8。冷凝器20通过铝箔等热传导性粘接带21紧贴在外箱2的内表面上,外箱2将来自于冷凝器20的热散热。机械室40位于冰箱1的箱外后方下部,收容有压缩机41、送风机42、冷凝器43、干燥机44以及毛细管(图未示)等构成制冷循环的零件。冷凝器43,具备制冷剂流通于其中的管子51,和为了促进管子51的散热而固定在管子51上的散热片50。管子51被密集地成型。并且,从机械室40的壁面开始顺次配置送风机42、冷凝器43、压缩机41。通过该配置,冷凝器43通过接受从送风机42送来的空气,而提高热交换效率,散热能力增加。处于机械室40内的冷凝器43,被配设在送风机42的空气气流的下游侧。来自于送风机42的空气,向冷凝器43的下部的空间等空气阻力较小的间隙流入,不能被充分地送往冷凝器43。冷凝器43的上方的空气,位于距离送风机42的旋转轴42a较远的地方。由于冷凝器43妨碍空气的流动,因此空气的流速降低,空气部分地滞留,从而冷凝器43的热交换量降低。进而,由于滞留,从外部吸入机械室40的灰尘、尘埃,就会附着、堆积在密集的冷凝器43的散热片50、管子51上,从而在长时间的使用下,会使散热能力降低。由此,冷凝温度增高,压缩比增加,作为冷却能力相对于消耗电力的比的一次能量换算值(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降低,冰箱1的消耗电力增加。图20,是特开平7-167547号公报所公开的其他的以往的冰箱1A的机械室40A的立体图。冷凝器43A,为了配设在冰箱1A的底面的较薄的空间内,因此由直线部80和弯曲部81构成。因而,散热面积较大,具有较大的散热能力。冷凝器43A被配设在冰箱1A的底面这样的较薄的空间内。为了加长冷凝器43的全长,弯曲部81的曲率半径较小,达到例如10mm左右。为了加长冷凝器43A,管子被设置成曲率半径较小的コ字状、L字状。其结果,在输送时、冰箱1A的组装时,有时会在弯曲部81上产生较大的应力,管子折断而破损,制冷剂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冰箱,其具备具有冷却室和机械室的箱体;设置在该箱体中、具有压缩机、冷凝器、减压器和蒸发器而形成制冷剂流路的制冷循环;被封入在制冷循环内并流通于制冷剂流路中的制冷剂;和强制冷却冷凝器的送风机。冷凝器被收容在机械室内。冷凝器,具有以形成具有第1开口部和与第1开口部相反侧的开口部的大致筒状的内部空间的方式,置以间隙地成形为螺旋状的管子,和设在管子上的散热片。第1开口部与送风机相对,第2开口部和内部空间之间的通气阻力大于间隙和内部空气之间的通气阻力。该冰箱机械室较小,散热能力较高,并且消耗电力较少。进而,可以防止由冷凝器的管子的弯折、破损等导致的制冷剂泄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1的冰箱的机械室的平面图。图2是实施形态1的冰箱的机械室的正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冰箱的线3-3的剖面图。图4是实施形态1的冰箱的冷凝器的概略图。图5A展示了实施形态1的冰箱的风路。图5B是实施形态1的冰箱的正视图。图5C是图5B所示的冰箱的线5C-5C的剖面图。图6展示了实施形态1的冰箱的制冷循环。图7是实施形态1的其他的冰箱的机械室的平面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2的冰箱的机械室的平面图。图9是实施形态2的冰箱的机械室的正视图。图10是图8所示的冰箱的线10-10的剖面图。图11是实施形态2的冰箱的冷凝器的概略图。图12展示了实施形态2的冰箱的风路。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3的冰箱的机械室的平面图。图14是实施形态3的冰箱的机械室的正视图。图15是实施形态3的冰箱的冷凝器的概略图。图16展示了实施形态3的冰箱的风路。图17是以往的冰箱的正视图。图18是图17所示的冰箱的线18-18的剖面图。图19是其他的以往的冰箱的机械室的正视图。图20是图19所示的冰箱的机械室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形态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1的冰箱101的机械室140的平面图。图2是机械室140的正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冰箱101的线3-3的剖面图。图4是冰箱101的冷凝器143的概略图。图5A展示了冰箱101的风路。图5B是冰箱101的正视图。图5C是图5B所示的冰箱的线5C-5C的剖面图。图6展示了冰箱101的制冷循环。冰箱101具备绝热箱体101A。绝热箱体101A,具备向前方开口的钢板制的外箱102,硬质树脂制的内箱103,和填充在外箱102和内箱103之间的由聚氨酯构成的绝热材料104。绝热箱体101A,由隔壁106划分成作为冷却室的冷藏室107以及冷冻室108。在冷藏室107以及冷冻室108上分别安装有门110以及门111。密封垫片(图未示)将门110以及门111和绝热箱体101A之间密封。传感器113、114分别检测冷藏室107和冷冻室108的温度。调节风门115调整向冷藏室107导入的冷气的量。配置在冷冻室108背面的蒸发器116,和向蒸发器116输送空气的风扇117构成制冷循环170。机械室140设在冰箱101外部的背面下部。在机械室140内,收容有压缩机141、输送空气的送风机142、冷凝器143、作为减压器的毛细管(图未示)的一部分以及干燥机(图未示)等构成制冷循环170的零件。以压缩机141被配置在来自于送风机142的空气的下游侧的方式,从机械室140的壁面140A开始顺次配置冷凝器143、送风机142、压缩机141。由绝热箱体101A和机械室140构成形成冰箱101的箱体。如图4所示,冷凝器143,具备带状且薄板状的散热片150和管子151。散热片150相对于管子151的中心轴151A大致配设成直角,并且呈螺旋状地固定在管子151上。固定着散热片150的管子151,隔开有间隙151B、151C、151D地被成形为螺旋状。从空气气流1001的下游侧、即开口部153a到开口部153b顺次地设置的间隙151D、151C、151B,按照该顺序变大。管子151具有开口部153a和其相反侧的开口部153b,形成具有通过开口部153a、153b的中心轴152A的、大致筒形状的内部空间152。内部空间152的开口部153a,与通过螺丝等而被组装在分割机械室140的隔壁154内的送风机142相对。冷凝器143被插入并固定在设于隔壁154上的支架155内。盖156被按压在开口部153b上,从而将开口部153b整体封闭。即,开口部153b比开口部153a、间隙151B~151D通气阻力大。向机械室140内吸入空气的吸入口157,被形成在整流板158上,且是在比盖156更靠空气气流1001上游的一侧,位于内部空间152的中心轴152A的延长线上。机械室140,由外箱102、固定压缩机141的底座159、和盖160形成。在盖160上,设有背面吸气口162,和将来自于送风机14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冰箱,其中,具备:具有冷却室和机械室的箱体;在所述箱体中所具备的,具有压缩机、冷凝器、减压器和蒸发器而形成制冷剂流路,且所述冷凝器被收容在机械室内的制冷循环;被封入在所述制冷循环内,在所述制冷剂流路中流过的制冷剂;和强制冷却所述冷凝器的送风机;所述冷凝器,具有:以形成具有第1开口部和所述第1开口部的相反侧的开口部的大致筒状的内部空间的方式,隔开有间隙地被成形为螺旋状的管子;和设在所述管子上的散热片;所述第1开口部与所述送风机相对,所述第2开口部和所述内部空间之间的通气阻力,比所述间隙和所述内部空间之间的通气阻力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本修平齐藤哲哉城野章宏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