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增压喷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3248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冶金设备领域的一种多孔增压喷头组件,包括喷头组件本体,所述喷头组件本体包括设置前端出液口和后端进液口,所述喷头组件本体包括前端部分、中间部分和后端部分,所述前端部分的配合设置有若干个前端出液口,所述前端出液口在前端呈环状设置;所述中间部分设置有储液槽,储液槽包括主储液槽和副储液槽;所述后端部分包括主进液口和副进液口;所述主进液口配合主储液槽设置,所述副进液口配合副储液槽设置;所述后端部分内部设置有若干组喷头流道,每个喷头流道分别与主储液槽和副储液槽连接;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主流道配合副流道实现喷头的高压喷涂,提高喷涂的压力,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及其喷涂的效果。

A porous pressurized nozzle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孔增压喷头组件
本技术涉及冶金设备领域内的一种多孔增压喷头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钢铁、机械工业迅猛发展,我国在钢铁厂设计、设备制造、施工、生产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我国钢铁冶金设备技术出口有了雄厚基础,也取得很多新进展,当然也存在着缺少创新,一般少有我国自主开发的设备、技术、所以存在短板,但在高炉、焦化、烧结、球团方面较好,在大型炼钢、轧钢设备方面较差、所以有待不断改进;而喷淋装置广泛的用于钢铁企业生产中,使用过程中,喷淋装置可以安装在喷淋式除尘器内进行喷淋降尘处理,还可以应用在各种喷涂装置内部进行喷涂处理;一般情况下,喷涂装置内设置有喷淋装置,喷淋装置的内的液体一般都是直接喷出去,有时候压力不够或者喷涂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孔增压喷头组件,该技术通过主流道配合副流道实现喷头的高压喷涂,提高喷涂的压力,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及其喷涂的效果。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孔增压喷头组件,包括喷头组件本体,所述喷头组件本体包括设置前端出液口和后端进液口,所述喷头组件本体包括前端部分、中间部分和后端部分,所述前端部分的配合设置有若干个前端出液口,所述前端出液口在前端呈环状设置;所述中间部分设置有储液槽,储液槽包括主储液槽和副储液槽;所述后端部分包括主进液口和副进液口;所述主进液口配合主储液槽设置,所述副进液口配合副储液槽设置;所述后端部分内部设置有若干组喷头流道,每个喷头流道分别与主储液槽和副储液槽连接。本技术工作时,液体从后端进液口进入,然后从前端出液口流出,中途经过前端部分、中间部分和后端部分,而且在进入后端进液口之后,液体会在主进液口和副进液口分流,分流之后分别进入到主储液槽和副储液槽,在经过若干组喷头流道喷出去,喷头流道内的直径逐渐变大设置,这样会在开始的时候形成压力,便于后期一直喷出去,保证较大的压力。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技术通过主流道配合副流道实现喷头的高压喷涂,提高喷涂的压力,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及其喷涂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喷头流道内部能够形成压力;所述喷头流道包括主流道和副流道,所述主流道和主储液槽连接,所述副流道与副储液槽连接;主流道和副流道之间交叉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液体能够快速的喷涂出去,提高喷涂的效果;所述主储液槽的端部呈圆锥形设置,所述主流道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主流道均与储液槽的端部之间垂直设置,相邻的主流道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喷涂效果好,能够迅速扩散到周围;所述副流道与主流道的中间位置交叉设置,所述副流道与主流道之间呈30°-50°角度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该喷头组件能够形成较大的喷淋压力;所述副流道的直径小于主流道的直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前端出液口的液体被瞬间扩散出去;所述主流道在前端出液口的位置设置有释放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其中,1后端进液口、2前端出液口、3后端部分、4中间部分、5前端部分、6主流道、7副流道、8副进液口、9主进液口、10主储液槽、11副储液槽。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孔增压喷头组件,包括喷头组件本体,所述喷头组件本体包括设置前端出液口2和后端进液口1,所述喷头组件本体包括前端部分5、中间部分4和后端部分3,所述前端部分5的配合设置有若干个前端出液口2,所述前端出液口2在前端呈环状设置;所述中间部分4设置有储液槽,储液槽包括主储液槽10和副储液槽11;所述后端部分3包括主进液口9和副进液口8;所述主进液口9配合主储液槽10设置,所述副进液口8配合副储液槽11设置;所述后端部分3内部设置有若干组喷头流道,每个喷头流道分别与主储液槽10和副储液槽11连接;所述喷头流道包括主流道6和副流道7,所述主流道6和主储液槽10连接,所述副流道7与副储液槽11连接;主流道6和副流道7之间交叉设置;所述主储液槽10的端部呈圆锥形设置,所述主流道6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主流道6均与储液槽的端部之间垂直设置,相邻的主流道6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设置;所述副流道7与主流道6的中间位置交叉设置,所述副流道7与主流道6之间呈30°-50°角度设置;所述副流道7的直径小于主流道6的直径;所述主流道6在前端出液口2的位置设置有释放口。本技术工作时,液体从后端进液口1进入,然后从前端出液口2流出,中途经过前端部分5、中间部分4和后端部分3,而且在进入后端进液口1之后,液体会在主进液口9和副进液口8分流,分流之后分别进入到主储液槽10和副储液槽11,在经过若干组喷头流道喷出去,喷头流道内的直径逐渐变大设置,副流道7与主流道6之间呈30°-50°角度,而且副流道7的直径小于主流道6的直径,这样会在开始的时候形成压力,通过释放口,便于后期液体瞬间喷出去,用来保证较大的压力。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孔增压喷头组件,包括喷头组件本体,所述喷头组件本体包括设置前端出液口和后端进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组件本体包括前端部分、中间部分和后端部分,所述前端部分的配合设置有若干个前端出液口,所述前端出液口在前端呈环状设置;所述中间部分设置有储液槽,储液槽包括主储液槽和副储液槽;所述后端部分包括主进液口和副进液口;所述主进液口配合主储液槽设置,所述副进液口配合副储液槽设置;所述后端部分内部设置有若干组喷头流道,每个喷头流道分别与主储液槽和副储液槽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增压喷头组件,包括喷头组件本体,所述喷头组件本体包括设置前端出液口和后端进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组件本体包括前端部分、中间部分和后端部分,所述前端部分的配合设置有若干个前端出液口,所述前端出液口在前端呈环状设置;所述中间部分设置有储液槽,储液槽包括主储液槽和副储液槽;所述后端部分包括主进液口和副进液口;所述主进液口配合主储液槽设置,所述副进液口配合副储液槽设置;所述后端部分内部设置有若干组喷头流道,每个喷头流道分别与主储液槽和副储液槽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增压喷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流道包括主流道和副流道,所述主流道和主储液槽连接,所述副流道与副储液槽连接;主流道和副流道之间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军高明安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业云冶金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