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装置与恒温振荡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3153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与恒温振荡器,启动风机,通过风机,将恒温箱内的空气从进风区处吸入至第一容纳腔内;再通过风机,将吸入的空气从出风区处排出至恒温箱内,如此,使得导风体与恒温箱之间实现空气循环流动。由于第一容纳腔内设有加热件,因此,通过加热件,加热第一容纳腔内的空气;再通过风机,将加热后的空气送入恒温箱内,使得导风体与恒温箱之间的温度直接对流传递,有利于提升恒温箱内的升温效率。同时,通过循环流动的空气,使得温度均匀传递在恒温箱内,减小恒温箱内的温度梯度,保持恒温箱内的温场均匀一致,有利于提高样品分析的准确性和分析效率。

Heating device and thermostatic oscil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装置与恒温振荡器
本技术涉及检测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热装置与恒温振荡器。
技术介绍
恒温振荡器是绝缘油色谱分析方法中,样品前处理常用的一种样品处理设备。国家相关标准中对该仪器的要求是温控精度0.3℃,目前绝大多数恒温振荡器采用电热丝外加绝缘支架方式对箱内进行加热。该加热方式很容易导致箱内的温场均匀性差,严重影响样品分析的准确性和分析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加热装置与恒温振荡器,能够保证箱内的温场均匀,提高样品分析的准确性和分析效率。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导风体,所述导风体上设有第一容纳腔,且所述导风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进风区与出风区,所述进风区与所述出风区均用于与恒温箱内连通设置;风机,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所述风机用于将所述恒温箱内的空气从所述进风区处吸入至第一容纳腔内,并将所述空气从出风区处排出至所述恒温箱内;及加热件,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所述加热件用于对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上述的加热装置,启动风机,通过风机,将恒温箱内的空气从进风区处吸入至第一容纳腔内;再通过风机,将吸入的空气从出风区处排出至恒温箱内,如此,使得导风体与恒温箱之间实现空气循环流动。由于第一容纳腔内设有加热件,因此,通过加热件,加热第一容纳腔内的空气;再通过风机,将加热后的空气送入恒温箱内,使得导风体与恒温箱之间的温度直接对流传递,有利于提升恒温箱内的升温效率。同时,通过循环流动的空气,使得温度均匀传递在恒温箱内,减小恒温箱内的温度梯度,保持恒温箱内的温场均匀一致,有利于提高样品分析的准确性和分析效率。下面结合上述方案对本技术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的出风端朝向所述加热件设置,且所述加热件相对于所述风机靠近所述出风区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机与所述加热件之间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用于将所述风机吹出的空气引导至所述加热件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板相对水平线倾斜设置,且所述导向板靠近所述风机的一端高于所述导向板靠近所述加热件的一端。一种恒温振荡器,包括恒温箱、盖体、振荡装置及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所述盖体盖设在所述恒温箱上,所述进风区与所述出风区均与所述恒温箱内连通,所述振荡装置位于所述恒温箱内,所述振荡装置用于对样品进行振荡。上述的恒温振荡器,采用以上的加热装置,启动风机,通过风机,将恒温箱内的空气从进风区处吸入至第一容纳腔内;再通过风机,将吸入的空气从出风区处排出至恒温箱内,如此,使得导风体与恒温箱之间实现空气循环流动。由于第一容纳腔内设有加热件,因此,通过加热件,加热第一容纳腔内的空气;再通过风机,将加热后的空气送入恒温箱内,使得导风体与恒温箱之间的温度直接对流传递,有利于提升恒温箱内的升温效率。同时,通过循环流动的空气,使得温度均匀传递在恒温箱内,减小恒温箱内的温度梯度,保持恒温箱内的温场均匀一致,有利于提高样品分析的准确性和分析效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上设有第二容纳腔、及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的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且所述进风区与所述进风口相对设置,所述出风区与所述出风口相对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所述进风口及所述出风口均为两个,两个所述进风口均位于两个所述出风口之间,且两个所述加热装置间隔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进风区与所述进风口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出风区与所述出风口一一对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恒温振荡器还包括电性连接的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恒温箱内,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加热件控制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朝向所述恒温箱内的一侧设有开门传感器,所述开门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开门传感器用于触发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件启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荡装置包括电机与支架托盘,所述电机与所述支架托盘驱动配合,所述支架托盘位于所述恒温箱内,且所述支架托盘用于承托样品密封容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恒温振荡器还包括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及第三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设置在所述恒温箱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保温层设置在所述恒温箱的底壁上,所述第三保温层设置在所述盖体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恒温振荡器结构式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盖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盖体朝向恒温箱内的一侧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加热装置,110、导风体,111、第一容纳腔,112、进风区,113、出风区,120、风机,130、加热件,140、导向板,200、恒温箱,210、设备腔,220、第一保温层,230、第二保温层,300、盖体,310、第二容纳腔,320、第三保温层,330、支撑板,331、进风口,332、出风口,400、温度传感器,500、开门传感器,600、支架托盘,700、样品密封容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一种加热装置100,包括:导风体110、风机120及加热件130。导风体110上设有第一容纳腔111,且导风体110上设有与第一容纳腔111连通的进风区112与出风区113,进风区112与出风区113均用于与恒温箱200内连通设置。风机120位于第一容纳腔111内,且风机120用于将恒温箱200内的空气从进风区112处吸入至第一容纳腔111内,并将空气从出风区113处排出至恒温箱200内。加热件130位于第一容纳腔111内,且加热件130用于对第一容纳腔111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上述的加热装置100,启动风机120,通过风机120,将恒温箱200内的空气从进风区112处吸入至第一容纳腔111内;再通过风机120,将吸入的空气从出风区113处排出至恒温箱200内,如此,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导风体,所述导风体上设有第一容纳腔,且所述导风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进风区与出风区,所述进风区与所述出风区均用于与恒温箱内连通设置;/n风机,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所述风机用于将所述恒温箱内的空气从所述进风区处吸入至第一容纳腔内,并将所述空气从出风区处排出至所述恒温箱内;及/n加热件,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所述加热件用于对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风体,所述导风体上设有第一容纳腔,且所述导风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进风区与出风区,所述进风区与所述出风区均用于与恒温箱内连通设置;
风机,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所述风机用于将所述恒温箱内的空气从所述进风区处吸入至第一容纳腔内,并将所述空气从出风区处排出至所述恒温箱内;及
加热件,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所述加热件用于对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的出风端朝向所述加热件设置,且所述加热件相对于所述风机靠近所述出风区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与所述加热件之间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用于将所述风机吹出的空气引导至所述加热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相对水平线倾斜设置,且所述导向板靠近所述风机的一端高于所述导向板靠近所述加热件的一端。


5.一种恒温振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温箱、盖体、振荡装置及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所述盖体盖设在所述恒温箱上,所述进风区与所述出风区均与所述恒温箱内连通,所述振荡装置位于所述恒温箱内,所述振荡装置用于对样品进行振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恒温振荡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彬彬黄青丹饶锐李助亚徐钦赵崇智宋浩永刘静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